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43篇
  免费   1122篇
  国内免费   587篇
耳鼻咽喉   119篇
儿科学   240篇
妇产科学   170篇
基础医学   732篇
口腔科学   164篇
临床医学   2471篇
内科学   1343篇
皮肤病学   194篇
神经病学   323篇
特种医学   7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168篇
综合类   4723篇
预防医学   1793篇
眼科学   176篇
药学   1824篇
  36篇
中国医学   2110篇
肿瘤学   550篇
  2024年   197篇
  2023年   593篇
  2022年   739篇
  2021年   682篇
  2020年   641篇
  2019年   591篇
  2018年   559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393篇
  2015年   398篇
  2014年   888篇
  2013年   831篇
  2012年   898篇
  2011年   941篇
  2010年   913篇
  2009年   850篇
  2008年   815篇
  2007年   734篇
  2006年   695篇
  2005年   525篇
  2004年   574篇
  2003年   534篇
  2002年   461篇
  2001年   469篇
  2000年   443篇
  1999年   359篇
  1998年   319篇
  1997年   270篇
  1996年   268篇
  1995年   234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101篇
  1986年   107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77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8篇
  1966年   8篇
  196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涉及多种免疫细胞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朗格汉斯细胞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朗格汉斯细胞在发病早期迁移至皮肤淋巴结,活化并主导Th2型免疫反应。治疗方面,倍他米松、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抑制朗格汉斯细胞诱导Th2型炎症,而焦油和组胺4受体拮抗剂则可抑制朗格汉斯细胞表达CCL17和CCL22。本文对朗格汉斯细胞在特应性皮炎免疫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基于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不填塞技术的鼻中隔成形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56例,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贯穿缝合不填塞技术的鼻中隔成形手术治疗。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和FTS组28例,常规组给予围术期常规康复护理指导,FTS组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指导。术后第一天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的鼻部疼痛、头痛、流泪、吞咽困难、睡眠障碍;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总天数和住院总费用;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满意度。结果FTS组术后的鼻部疼痛、头痛、流泪、吞咽障碍、睡眠障碍的VAS评分均值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减轻鼻中隔贯穿缝合不填塞技术的鼻中隔成形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等不适症状,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总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3.
背景与目的:靶向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其治疗效应的发挥取决于T淋巴细胞的活化。放射治疗诱导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可促进免疫反应,但同时辐射诱发的淋巴结细胞减少可能会降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效应。目前不同放疗技术、放疗部位、放疗范围对淋巴细胞的影响都尚不明确。探讨肺部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的不同分割方式及剂量等参数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肺部立体定向放疗的64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SBRT采用90%等剂量线覆盖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PTV为40~65 Gy,分割次数4~13次,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 equivalent dose,BED)为60~116 Gy,每天1次,每周照射最多5次。通过收集患者放疗前1周、放疗后1周、放疗后1个月和放疗后3个月的血常规数据,分析SBRT的各项参数与患者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在放疗后1周和1个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放疗后3个月基本恢复到放疗前水平。SBRT的各项参数中分割次数对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较为突出,在放疗后1周和1个月,分割次数≤5次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程度均显著小于分割次数>5次组,分别为(1.68±0.63 vs 0.93±0.34,P=0.021)和(1.60±0.68 vs 0.95±0.41,P=0.004)。而不同分割剂量、总剂量、BED值在放疗前后各组对比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RT治疗后1周和1个月,分割次数≤5次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程度显著小于分割次数>5次组,在SBRT结束后3个月淋巴细计数基本恢复到放疗前水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胃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胃癌血管内皮细胞(co-HUV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GX1二聚体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100~200 μmol/L可抑制co-HUVEC增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GX1二聚体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对照组PBS 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胃癌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相似文献   
995.
临床营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综合学科,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营养教育是依靠临床营养学这门课程,为培养更加专业的临床营养学人才开展的一门新的教育课程.目前我国的临床营养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医学院校对临床营养学课程重视不够,在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方面均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通过借鉴国外营养教育制度,并结合国内临床营养人才需求现状,应注意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在日后工作对临床营养的需求,逐渐开展临床营养学必修课教学,加强营养在临床应用的实践教学;并完善毕业后教育体系,对所有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增加要求到临床营养科轮转培训且不少于1个月,对非临床医学的营养师要求到临床科室轮转至少2个月.提高进修临床医师继续教育及培训营养支持治疗的认识.临床营养专业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仍需我们不断完善理论体系,积极践行学科理论和知识,满足我国临床营养的人才需求,使社会认识到临床营养对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6.
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术式,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患者对手术质量要求的提高,微创技术近年成为冠状动脉外科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胰腺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渐升高,在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居第8位,在我国癌症相关死因中位于第7位,总的5年生存率不到5%。比较明确的胰腺癌发病危险因素仅有吸烟,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如高脂饮食、遗传因素等也有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998.
姚安宁 《内科》2011,6(5):482-485
糖尿病心肌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一种特异性心肌病,独立于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已知心脏疾病。早期临床表现为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晚期以收缩功能不全为主,容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源性休克和猝死。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代谢紊乱、心肌电生理改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氧化应激、细胞因子异常等多个方面。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仍有困难,本文就糖尿病心肌病的由来和它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9.
2010年8月甘肃省天水市数次强降雨后部分县暴洪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部分民房倒塌、畜禽死亡、道路损毁、村庄旱厕、畜圈污水外溢,环境污染。为及时了解受灾县灾后疾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2010年8月19~20日,天水市卫生局组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专业技术人员赴灾情较重的清水、张家川两县开展暴洪灾害后疾病防控工作进展及公共卫生状况调查,同时对灾后疾病防控需求进行评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发病机制不明,且缺乏有效治愈手段.对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药物干预的作用机制.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对NF-κB、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四组,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另三组以噁唑酮诱导实验性结肠炎,随后分别腹腔注射0.9%NaCl溶液(模型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苷组)或予柳氮磺砒啶(SASP)灌胃(SASP组)7 d.观察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大体和组织学损伤评分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0)活性,蛋白质印记法检测结肠黏膜NF-κB、STAT3活化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DAI、大体和组织学损伤评分、MP0活性以及结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中活化NF-κB p65、STAT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甘草酸苷组和SASP组则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甘草酸苷组与SASP组间仅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有效改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炎症活动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STAT3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