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目的 评估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诊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价值.方法 经肾动脉造影证实的肾动脉正常者22例(对照组)和28例老年ARAS患者(ARAS组)行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检查,评价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诊断ARAS的敏感性、特异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诊断ARA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和72.7%,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的4项诊断指标中,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0%诊断的敏感性是46.4%,高于其他3项单项指标(P<0.05);特异性为86.4%,与其他3项单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诊断单侧ARAS的敏感性高于双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5.7%与57.1%,P>0.05).肾小球滤过率中度以上降低(60~90 ml·min-1·1.73 m-2)的患者中,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诊断ARAS的敏感性高于肾小球滤过率轻度降低(<60 ml·min-1·1.73 m-2)患者(分别为78.9%与55.6%,P>0.05).接受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检查的患者中未发生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 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是一项较为安全、有效的诊断老年人ARAS的方法;应用二乙三胺五醋酸为显像剂,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0%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介入心肌灌注断层显像(ATP-MPI)诊断老年人冠心病(CAD)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49例无心肌梗死病史的老年冠心病待查患者(年龄≥60岁,平均年龄66.33岁)行ATP-MPI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 ATP介入试验过程中,共有19种不良反应表现,但这些表现均在停止注射ATP后2分内自行终止,无一例病人因不良反应中断ATP介入试验.ATP-MPI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敏感性90.0%,特异性89.5%,准确性89.8%;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84.1%,特异性90.1%.结论 ATP介入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是诊断老年冠心病准确性和安全性均很高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ATP负荷及运动负荷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中的ECG变化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1例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并在不同时间分别行ATP负荷及运动负荷SPECT检查,其中4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收集ATP及运动负荷试验中的ECG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ATP与运动负荷试验中ECG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相似(χ2=1.985,P=0.159);ATP负荷试验ST段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运动负荷试验(12.5%vs51.8%,χ2=19.813,P<0.001),且下降幅度低。ATP负荷试验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明显低于运动负荷试验(28.6%vs71.4%,χ2=7.714,P=0.005),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与运动负荷试验相似(95.2%vs71.4%,85.7%vs71.4%,57.1%vs71.4%,P>0.05)。结论与运动负荷试验比较,ATP负荷试验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低,但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5.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31例SPN待查患者行^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计算标准摄取值(SUV),随访时间5~17个月。结果19例患者(61.3%)有病理学诊断结果,其余为临床诊断。肺癌患者结节的延迟相平均SUV明显高于早期相,早期相和延迟相最大SUV间无差异;单纯以平均SUV变化幅度[ASUV平均=(SUV延迟-SUV早期)/SUV早期×100%]≥15%为诊断肺癌的标准,灵敏度为81.8%,特异性为77.8%,准确性为80.6%;PET/CT综合的诊断灵敏度为95.5%,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87.1%。单纯以ASUV平均≥15%为标准,诊断肺癌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和63.6%;以ASUV平均≥15%伴结节放射性高于纵隔血池为标准,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和85.7%。结论^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鉴别诊断SPN的良恶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与临床表现结合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86.
18F-FDG PET/CT对不同大小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对不同大小范围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从全国拥有PET/CT的10家医院筛选出已经获得病理学检查结果的SPN病例,收集诊断CT、PET/CT和病理检查结果以及标准摄取值(SUV)、结节大小等资料.诊断CT、PET/CT结果为肺癌、肺癌可能性大、肺癌可能者为阳性;结果为良性病变、良性可能性大、良性可能者为阴性;难以确定阳性和阴性者为不确定.采用SPSS 10.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0个(120例)SPN中良性结节28个,恶性结节92个.直径或(长径+短径)/2≤1.0cm的结节17个,恶性病变9个;1.1~2.0cm 57个,恶性病变占75.44%;2.1~3.0cm 46个,恶性病变占86.96%.28个良性结节SUV最大值(SUVmax)的平均值为4.5±4.9, SUV平均值(SUVmean)的平均值为2.9±3.6;92个恶性结节SUVmax平均值为6.7±4.2, SUVmean平均值为4.9±3.6;良性结节的SUV显著低于恶性结节的SUV.无论良性还是恶性结节,随着结节的增大,SUV升高.诊断CT对结节良恶性鉴别的灵敏度为78.26%,特异性3/8,准确性72.22%; PET/CT灵敏度为94.51%,特异性64.00%,准确性87.93%.结论 18F-FDG PET/CT在SPN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优于诊断CT;结节大小是判断SPN良恶性的重要指标,直径或(长径+短径)/2>2.0cm的结节,恶性可能性约为87%; SUV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但鉴于良性结节SUVmean的平均值为2.9±3.6,界值2.5仅供参考,尤其是对于≤1.0cm的结节.  相似文献   
87.
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诊断前壁心肌梗死7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PRWP)诊断前壁心肌梗死(M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本院核医学科连续进行的三磷酸腺苷(ATP)负荷心肌核素灌注断层显像(MPI)检查病例的心电图,排除前壁Q波MI或前壁导联异常q波、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心室肥厚、心房颤动、心室起搏心电图、MPI图像质量差的病例及MPI诊断为基底部下壁MI的病例,应用心电图PRWP的常规诊断标准Marquette、Zema、Warner和Depace以及10种新的诊断标准对药物负荷MPI检查前卧位标准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将多个标准诊断的心电图PRWP同药物负荷MPI前壁MI检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756例,常规标准心电图PRWP的检出率为2.0%~18.0%,MPI检出前壁MI43例中,常规标准心电图PRWP检出率为14.0%~48.8%,常规标准心电图PRWP病例中前壁MI检出率为15.4%~40.0%。常规及新诊断标准中的A、B、C、D、E、H、I、J标准诊断的心电图PRWP阳性组前壁MI检出率显著高于心电图PRWP阴性组,但上述标准的正确诊断指数(Youden指数)为0.11~0.51。结论心电图PRWP诊断前壁MI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评价三磷酸腺苷(ATP)负荷~(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高龄患者(≥80岁)的远期预后价值.方法 对265例行ATP负荷~(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患者(84.2±3.6)岁,随访(36.7±22.8)个月.观察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力衰竭住院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和恶性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和非致死性MI).结果 根据心肌灌注显像将患者分为固定或混合性缺损组、可逆性减低及缺损组、正常显像组,各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0,0%、31.3%、6.2%(P<0.05),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8%、6.0%、0.7%(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异常心肌灌注显像是预测高龄患者发生心脏事件和恶性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结论 ATP负荷~(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正常的高龄患者预后良好,心肌显像异常患者心脏事件和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存在固定或混合性缺损的患者预后更差,其检查对于高龄患者心脏事件风险的评估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
我国肺癌疾病的直接住院费用负担现状及其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国肺癌的直接费用负担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利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北京市卫生统计资料”,以及我国10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现场调查数据,估算我国肺癌患者直接医疗费用负担及其增长,分析费用结构和变化情况。结果:我国肺癌住院总费用年均增长速度达16.15%(1996—2005年),肺癌患者日均费用增长速度达12.85%,其中,检查费年均增长率达21.94%,化验费为17.86%,治疗费为16.32%;北京市各年肺癌费用增长趋势与全国情况相近;被调查的10家三甲医院2005年数据结果显示,在肺癌患者的人均住院费用中,药费比例为39.94%,治疗费比例为24.77%,检查费比例为14.06%,化验费比例为4.57%。结论:面对肺癌造成的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应从降低发病率和控制病种费用两方面入手:首先加大肺癌的预防措施力度,如控烟、改善环境等;其次,完善适合国情的肺癌治疗指南,推动规范化治疗,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当的经济激励机制,保证规范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0.
SPECT/CT融合显像在肋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在肋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3月-2005年4月间在我科行肋骨融合显像的患者进行随访。下列两种情况不纳入研究:广泛骨转移(包括超级骨显像)和最后没有明确诊断的患者。结果43例患者符合研究标准,男28例,女15例,年龄(64.75±12.04)岁。43例融合显像中,15例诊断肋骨转移,8例骨转移可能;4例性质待定;12例良性病变,4例良性可能。随访诊断总符合率74.42%;但在融合显像肯定性诊断为骨转移或良性病变者,诊断符合率96.30%。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可以提高肋骨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