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6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目的动态观察沙利度胺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干预对肝细胞癌变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诱癌组、诱癌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动态观察VEGF的表达。诱癌组及诱癌干预组以含2-乙酰氨基芴(2-FAA,0.05%)的颗粒饲料喂饲诱发肝癌。诱癌干预组同时以沙利度胺(100mg/kg体重)灌胃。诱癌鼠及诱癌干预鼠每两周处死一组。并以正常鼠作对照。以病理组织学(HE染色)观察肝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EHSA法分析VEGF表达变化。结果诱癌组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大量癌巢结节,而诱癌干预组形态变化明显受抑;正常肝仅有较低水平VEGF表达,诱癌组肝VEGF表达进行性增加,与肝组织学改变一致,显著高于正常组:在诱癌干预组VEGF表达则显著低于诱癌组的同期水平:且癌变干预组鼠肝癌发生率明显低于诱癌组。结论沙利度胺抑制肝VEGF表达、可推迟肝细胞癌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2.
外周血中AFPmRNA检测对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AFPmRNA检测对原发性肝癌 (以下简称肝癌 )高危人群监测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采取AFP升高 2次以上的慢性肝病患者 6 3例、12例肝癌、2 1例肝癌术后患者静脉血 5ml,用RT -PCR进行AFPmRNA检测。结果 :AFP定量与AFPmRNA阳性率无显著关系 (P >0 .0 5 ) ,AFP进行升高组、持续升高组和波动组间AFPmRNA阳性率无显著关系(6 4.71%、40 %、40 .5 8% ,P >0 .0 5 ) ,AFP进行升高组、持续升高组发癌率为 5 8.82 % (10 / 17) ,30 % (3/ 10 )显著高于AFP波动组 4.35 % (3/ 6 9,P <0 .0 1)。AFPmRNA阳性检出肝癌 41.6 7% (5 / 12 ) ,高危结节 6 0 % (6 / 10 )、肝癌术后复发 10 0 % (4/ 4)。AFP大于 2 0 0 μg/L能检出 5 8.82 % (10 / 17)肝癌和 2 5 % (1/ 4)的术后复发灶 ,AFP大于 2 0 0 μg/L、AFPmRNA阳性结合影像检测能检出 91.6 7% (11/ 12 )的肝癌和 10 0 % (4/ 4)的术后复发灶。结论AFP进行和持续升高是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 ,AFPmR NA阳性也是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 ,AFPmRNA能检测部分AFP阴性的肝癌患者 ,因此 ,AFP、AFPmRNA和影像联合检测能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03.
目的 探讨肝癌形成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端粒酶表达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雄性SD大鼠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制备肝癌模型,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观察肝脏总RNA变化,以病理组织学分析肝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肝细胞TGF-β1,以聚合酶链反应-ELISA分析端粒酶的动态变化。结果病理学证实大鼠在喂饲2-FAA后,正常肝细胞在诱癌早期发生颗粒样变性,中期阶段肝组织中出现不典型增生,后期可见大量癌巢结节,均为高分化肝细胞癌。在正常肝细胞及血清中仅见较低水平的TGF-β1和端粒酶表达。诱癌后,随着肝细胞组织形态的变化,肝组织及血清中TGF-β1和端粒酶表达水平逐渐增强,癌变组和癌前病变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肝组织中TGF-β1、端粒酶和肝脏总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TGF-β1和端粒酶呈过表达与肝细胞癌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两者均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04.
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动态改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段髓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动态表达。方法:36只SD大鼠抽签法随机分组,任选一组作为对照。采用Allen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在损伤后2,6,12,24,48h等时段,以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iNOS mRNA表达。在脊髓损伤后24h,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iNOS在脊髓不同类型神经细胞中的表达与分布,并以比色法测定脊髓损伤后血清NOS及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脊髓损伤后,神经元、星形细胞和小胶质中均可见iNOS表达,以神经元表达为主。脊髓损伤后2h可见iNOS表达0.56&;#177;0.02,24h达高峰1.20&;#177;0.05,48h开始降低0.70&;#177;0.06。血清中NOS及一氧化氮的动态改变与损伤组织iNOS mRNA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研究资料提示脊髓损伤后脊髓内iNOS表达增高,过量产生的一氧化氮加重了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405.
目的:探讨肝癌(HCC)组织HBV复制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I表达间的关系。方法:以自身对照法收集人HCC组织及非癌组织,以生物素标记的HBV-DNA探针检测HCC组织中HBV-DN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TGF-β1和IGF-II的表达;分析TGF-β1和IGF-II表达与HBV复制间的临床病理学关系。结果:HCC组织中TGF-β1和IGF-II均呈较高表达,在HCC癌灶及非癌组表达存在显著差别,其阳性率均为83.3%,HCC组明显高于非癌组(P<0.01)。HCC的癌灶组中TGF-β1和IGF-II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数目无关(P>0.05);TGF-β1和IGF-II表达与HBV复制显著相关,且HBV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结论:肝癌组织中TGF-β1和IGF-II过度表达,且与HBV复制和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06.
吴玮  姚登福  黄华  袁菊萍  邱历伟  吴信华  宗蕾 《江苏医药》2007,33(12):1236-1238,F0002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形成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机制及对HCC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雄性SD大鼠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制备HCC模型,经病理组织学分析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在癌变不同时期以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NF-κB在肝脏组织的胞内分布情况,并定量分析了癌变过程中肝组织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大鼠在喂饲2-FAA后,正常肝细胞在诱癌早期发生颗粒样变性,中期阶段肝组织中出现不典型增生,后期可见大量癌巢结节,均为高分化HCC;变性、癌前及癌变组的肝细胞核中均可见NF-κB阳性的棕黄色颗粒,其阳性率分别为81.8%、83.3%及100%,各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都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低表达);同时随着肝细胞组织形态的变化,肝NF-κB表达逐渐增强,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HCC变早期NF-κB信号转导途径即被激活,NF-κB的异常表达与HCC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0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及其对预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疗效的价值.方法 提取58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DNA,用巢式PCR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外显子19和21基因突变.结果 正常肺组织中EGFR基因均为野生型.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率为32.8%(19/58),外显子19和21突变率分别为73.7%(14/19)和26.3%00(5/19).腺癌、女性、不吸烟患者突变率要高于鳞癌、男性、吸烟患者(P<0.05).随访3.0-29.3个月;5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3.5个月.19例EGFR基因突变者中,3例应用TKIs治疗,均健在.结论 NSCLC患者中,19外显子是EGFR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突变率较高.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可用于预测NSCLC患者对TKIs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08.
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对肝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血甲胎蛋白(AFP)基因在原发性肝癌(HCC)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肝病患者外周血中制备RNA,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AFP基因.测定20份肝癌、癌周和远癌组织中总RNA浓度.结果 远癌和癌周组织RNA浓度明显高于癌灶组织(P<0.05),癌组织中AFP基因检出率均为100%;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FP基因的检出率为53.7%,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和肝外肿瘤组患者(P<0.01);在Ⅰ、Ⅱ和Ⅲ期肝癌中,AFP基因阳性率分别为33.3%、26.3%和71.8%;肝内有无转移的肝癌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尤其在伴有肝外远处转移的肝癌中,AFP基因全数阳性(100%);在AFP<200 ng/ml肝癌中,AFP基因阳性率为50.0%;与肝癌大小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分析外周血中AFP基因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肝癌远处转移判别及肝癌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409.
分析肝癌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特征及沉默HIF-1α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分析自身配对的肝癌及癌周组织中HIF-1α表达。HepG2细胞转染靶向HIF-1α的miRNA干扰质粒,RT-PCR、Western blot检测HIF-1α基因及蛋白水平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2表达;阿霉素预处理后,以Annexin V-FLUOS/PI双染法分析HepG2细胞凋亡率,并检测细胞周期改变。结果:肝癌及周围组织HIF-1α呈棕黄色颗粒状表达,定位于胞浆和胞核,其特征是癌旁组织全数表达高于癌灶组织(80.0%,χ2=22.35,P<0.001),癌灶组织HIF-1α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HepG2细胞转染靶向HIF-1α miRNA干扰质粒后72 h,HIF-1α在转录水平下降87%,蛋白水平下降56%;培养液中VEGF和ANG-2表达水平分别减少54%和36%;HepG2细胞凋亡率为(22.46±0.61)%,G1期和S期比率分别为(61.49±1.12)%和(22.40±0.58)%;联合阿霉素后HepG2细胞凋亡率为(36.99±0.88)%,G1期和S期比率分别为(65.68±0.91)%和(19.47±1.34)%。结论:肝癌组织HIF-1α过表达与肝癌发展相关,沉默HIF-1α可有效调控下游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抑制癌细胞增殖,改善化疗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410.
目的:观察肝癌(HCC)发生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基因的动态表达。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D鼠诱发肝细胞癌变,以病理学方法、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肝细胞形态学、TGF-β1 mRNA、TGF-β1胞内定位、肝组织及外周血TGF-β1的动态变化。结果:病理学证实SD鼠在喂饲2-FAA后,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HCC形成。在此过程中肝组织TGF-β1及TGF-β1 mRNA均呈梯度表达,表现为癌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细胞变性组和癌前病变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癌变过程中TGF-β1阳性表达和胞内分布;在诱癌后的表达特征与TGF-β1 mRNA相似,肝组织和外周血中TGF-β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TGF-β1参与肝细胞癌变过程,在肝癌发生早期过表达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