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5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使监测心肌微小损伤成为可能。探讨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troponinⅠ,cTnⅠ)-mRNA对心肌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电镜观察心肌损伤时的超微结构改变;从心肌组织和外周血中制备总RNA,以随机引物和反转录酶合成cTnⅠ-cDNA,再以巢式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将cTnⅠ-mRNA扩增法用于临床诊断,与心肌酶谱(CK,CK-MB,AST,LDH)及cTnⅠ定性比较,以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心肌损伤组织超微结构表现为心肌线粒体肿胀、嵴断裂、严重空泡样变及细胞核异形变、染色质浓缩边聚。巢式PCR法扩增cTnⅠ-mRNA片段的灵敏度为2μg/L,测序分析证实从心肌组织及外周血中扩增基因片段与原序列完全一致。对62例慢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cTnⅠ-mRNA的扩增分析,其阳性率明显高于酶谱或cTnⅠ定性分析(P<0.05)。结论:心肌损伤时cTnⅠ-mRNA释放进入外周血,为心肌损伤诊断的敏感基因标志物。  相似文献   
32.
肝癌组织及外周血端粒酶表达对肝癌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端粒酶表达及外周血端粒酶分析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人肝癌的癌灶和癌周组织制备总RNA ,肝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端粒酶活性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 ,并观察了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对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肝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明显高于它的癌周组织 ,而总RNA则是癌周组织明显高于癌灶 ;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 ,未经治疗的肝癌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经过TAE治疗后肝癌病人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 (P <0 0 1) ;外周血AFP浓度与单核细胞端粒酶活性联合分析 ,对肝癌具有互补诊断价值。结论 肝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表达异常 ,分析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及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33.
肝癌特异性GGT的发生及其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肝癌特异性GGT的动态变化及其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化学致癌剂2-FAA(005%)制备鼠肝癌模型,观察肝癌GGT的产生及其肝组织内分布,并对不同肝病患者血清肝癌特异性GGT区带(HSB)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在实验性鼠的诱癌过程中,鼠肝脏癌变组织中GGT大量表达,出现早并具有胎肝GGT的特点;人血清中HSB的定量检测发现:肝癌组明显高于其他肝病组,肝外肿瘤及正常对照组(P<0001);HSB在小肝癌中的阳性率为75%,在AFP阴性肝癌中为783%。结论研究资料提示HSB的定量检测其临床价值优于HSB的定性分析,且有助于小肝癌和AFP阴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小干扰RNA(SiRNA)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活化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化学合成NF-κB 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脂质体法转染HepG2细胞,用巢式RT-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NF-κB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酶联免疫吸附法、Western b10t检测NF-κB蛋白表达情况;用磷脂结合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法检测细胞凋亡,分析NF-κB表达抑制和细胞凋亡间关系.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先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 NF-κBp65 mRNA在HepG2细胞相对表达量为1.13±0.03,在正常肝细胞L02为0.29±0.07,两者比较,t=27.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NF-κB siRNA干扰可下调NF-κB表达,且呈剂量、时间依赖;NF-κB siRNA转染HepG2细胞72h后,NF-κB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降了93%和62%,抑制NF-κB表达使HepG2细胞凋亡增加85%. 结论 NF-κB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NF-κB SiRNA能特异性抑制其在肝癌细胞中活化并促进癌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在肝细胞性肝癌(HCC)形成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对HC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D大鼠诱发肝细胞癌变,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并从肝组织中提取总RNA,将GPC-3 mRNA以随机引物经逆转录合成GPC-3cDNA,再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PC-3基因片段.结果 肝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形态学上呈肝细胞变性、癌前病变到肝癌形成三个发展阶段,肝组织总RNA表达水平呈动态梯度表达,表现为癌变组>癌前组>变性组;肝组织GPC-3 mRNA扩增阳性率在癌前组和癌变组均为100%,肝细胞变性组为83.3%,正常对照组未见阳性;肝组织GPC-3 mRNA阳性率与肝总RNA表达水平,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r=0.475,P<0.01).结论 GPC-3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GPC-3 mRNA异常表达是HCC早期诊断有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蛋白(Alb)基因和甲胎蛋白(AFP)基因在肝癌(HCC)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Alb基因和AFP基因在67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FP基因和Alb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53.7%和59.7%,前者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和肝外肿瘤组患者(P〈0.01);后者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和肝外肿瘤组患者(P〈0.01),但与急性肝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Ⅱ和Ⅲ期肝癌中,Ⅲ期AFP基因片段和Alb基因片段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肝癌组;肝内有无转移的肝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分析外周血中AFP和Alb基因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肝癌远处转移判别及肝癌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大肠癌组织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 PCR)法 ,对 2 3例大肠癌组织、远癌组织及 16例结肠息肉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进行扩增。结果 :2 3例大肠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 RNA阳性率 6 5 .2 2 % ,明显高于远癌组 (2 1.74 % )及结肠息肉组 (18.75 %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且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 RNA可作为大肠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的临床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38.
肿瘤相关ALP同工酶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登福  孟宪镛 《肿瘤》1995,15(1):49-52
肿瘤相关ALP同工酶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姚登福,孟宪镛南通医学院附院内科(南通市226001)人类碱性磷酸酶(ALP)分为组织非特异性(肝、骨、肾)、胎盘型和小肠型。组织癌变时,控制ALP合成的基因表达异常,产生和分泌肿瘤相关的ALP[1,2],如Reg...  相似文献   
39.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HCV)感染的防治是全世界的医学难题。短短十余年间 ,世界范围内已有数十个病毒株的核苷酸序列被全部或部分解析 ,证明HCV属于高变异病毒 ,它的基因型与地理分布、临床表现、预后以及疗效间有着较密切的关系。目前从感染HCV的人和动物的血浆中分离出的病毒颗粒属于黄病毒属 ,从HCV的基因构成和组成特点可以证明该病毒具有异源性。HCV感染的特点是 :面广 ,临床谱广 ,易慢性化。急性丙型肝炎仅少数康复 ,约85 %隐匿性进展为慢性肝病包括无症状携带者与慢性肝炎 ,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血清转氨酶升高 ,伴…  相似文献   
40.
HS-GGT和AFP-mRNA联合分析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癌特异性γ 谷氨酰转移酶 (HS GGT)和AFP mRNA联合分析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肝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提取总RNA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分析AFP mMNA ,同时定量分析患者血HS GGT水平 ,比较它们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所设计RT PCR扩增AFP基因片段大小为 15 9bp ,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为60 3 % ,显著高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外肿瘤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另外 ,AFP mRNA阳性率 ,在AFP浓度低于 5 0ng/ml肝癌组中为 5 7 1% ,在伴肝外转移的肝癌组中全数阳性。AFP mRNA阳性与肿瘤大小间无明显相关性 ,与HS GGT联合分析诊断肝癌的总阳性率达 93 6% 结论 HS GGT定量和外周血AFP mRNA分析有助于肝癌诊断、远处转移或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