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精神科门诊或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每组35例。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氯氮平组采用氯氮平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MI、腰围、臀围、腰臀比,FBS、TC、TG、HDL-c、LDL-c、TG/HDL-c、TC/HDL-c、ApoA1、ApoB,以及治疗12个月后糖尿病发生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利培酮组BMI、腰围、腰臀比均明显低于氯氮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BS、TC、TG、HDL-c、LDL-c、TG/HDL-c、TC/HDL-c、Apo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ApoA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利培酮组的FBS、TC、TG、HDL-c、LDL-c、TG/HDL-c、TC/HDL-c、ApoB低于氯氮平组,ApoA1高于氯氮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利培酮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低于氯氮平组(P<0.05)。结论氯氮平、利培酮均会对患者血糖、体重、脂代谢产生不良影响,而氯氮平的影响更明显,这种不良影响有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在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最佳方案。方法:全组200例患者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为61~89岁,B组为21~60岁。两组分别静注咪达唑仑0.02mg/kg+芬太尼1μg/kg;A组再静注依托咪酯0.08mg/kg,B组再静注依托咪酯0.2mg/kg。结果:两组镇静和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中、后两组患者MAP、SPO2、HR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适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胃镜检查后表示如病情需要愿意再次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结论:咪达唑仑0.02mg/kg+芬太尼1μg/kg+依托咪酯0.08mg/kg是年老体弱者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最佳方案,咪达唑仑0.02mg/kg+芬太尼1μg/kg+依托咪酯0.2mg/kg是中青年无痛胃镜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33.
PEP-1肽介导入过氧化氢酶转导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CRL-1730),研究PEP-1肽介导入过氧化氢酶穿透细胞的能力。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15b—PEP-1-CAT,将其在基因工程菌中表达出N端带有6个组氨酸“标签”(His—tag)的重组蛋白,并通过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对其进行纯化,然后将纯化得到的PEP-1-CAT融合蛋白加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来分析其转导能力。结果:测序分析证实,原核表达质粒pET15b—PEP-1-CAT重组成功。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EP-1-CAT在E.coli中获得了高效表达,经Ni^2+ -NTA-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得到了融合蛋白PEP-1-CAT,并在体外检测到其具有特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活性值为77.1U/g。将其加入到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发现它能以剂量依赖及时间依赖的方式转导入细胞内,并能保持酶活性达48h。结论:PEP-1-CAT融合蛋白能高效地转导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防治各种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的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4.
郭鹏飞  姚玲玲  李长生 《安徽医药》2023,27(6):1130-1135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醚不同配伍麻醉对老年术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年 1月至 2021年 6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 135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低浓度七氟醚组( n=67)和高浓度七氟醚组( n=68)。低浓度七氟醚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 0.6 mg/L和吸入浓度为 1.2%的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高浓度七氟醚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 0.6 mg/L和吸入浓度为 1.7%的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病人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评分、载脂蛋白 J(ApoJ)、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神经生长因子( NGF)水平,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和总抗氧化能力( T-AOC)水平和生命体征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 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 6、24、72 h高浓度七氟醚组 MMSE评分[( 25.61±2.16)分、(27.41±2.38)分、(28.02± 1.22)分]高于低浓度七氟醚组[( 23.47±2.23)分、(25.46±2.08)分、(27.13±2.15)分](P<0.05);术后 1、3、7d时 ApoJ水平[( 145.36±14.27)mg/L、(139.57±12.78)mg/L、(130.39±12.62)mg/L]、 NSE水平[( 9.66±2.54)μg/L、(7.38±2.12)μg/L、(5.88±1.58) μg/L]高于低浓度七氟醚组[( 130.64±10.58)mg/L、(125.37±11.21)mg/L、(123.11±11.34)mg/L、(7.22±1.48)μg/L、(6.11±1.71)μg/ L、(4.22±1.24)μg/L], NGF水平[( 290.46±37.38)μg/L、(315.11±39.16)μg/L、(358.39±43.44)μg/L]低于低浓度七氟醚组[( 327.23±40.25)μg/L、(345.44±40.66)μg/L、(395.23±38.48)μg/L](P<0.05);高浓度七氟醚组术后 MAP(78.28±6.43)mmHg、心率( 85.36±6.42)次 /min、SpO2(96.52±4.22)%水平均高于低浓度七氟醚组( 74.28±6.21)mmHg、(78.16±6.32)次 /min、(94.25±4.18)%(P<0.05);术后 1、6h高浓度七氟醚组丙二醛水平[( 5.87±0.54)mmol/mL、(2.65±0.32)mmol/mL]低于低浓度七氟醚组[( 7.14±0.46)mmol/mL、(4.09±0.47)mmol/mL],而 SOD水平[( 87.22±13.59)U/mL、(66.69±10.58)U/mL]和 T-AOC水平[( 20.53±4.20)U/mL、(22.24±3.38)U/mL]高于低浓度七氟醚组[( 73.44±14.31)U/mL、(57.41±9.78)U/mL、(18.49±3.48)U/mL、(20.14±3.01)U/mL](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 0.6 mg/L丙泊酚和吸入浓度为1.7%的七氟醚可有效促进老年病人认知功能的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5.
李亚鸽  姚玲玲 《黑龙江医学》2023,47(24):3050-3052
目的:观察6S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以及对质量提升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2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20名护理人员。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90例(内有10名护理人员,制定并实施6S管理)和对照组90例(内有10名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及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1)患者层面:经实施6S管理后,干预组内患者的满意度94.44%(85/90)高于对照组83.33%(75/90)、不良事件发生率7.78%(7/90)低于对照组21.11%(1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医护层面:经实施6S管理后,干预组内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能力更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室层面:经实施6S管理后,干预组成员的手术室相管理优良率90.00%(9/10)高于对照组50.00%(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S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36.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巴戟天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与考证,为含有巴戟天药材的经典名方品种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经考证,巴戟天的产地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北至南的大变迁,基原涉及11个科14个属的21种植物,而古代巴戟天的主流品种为四川虎刺Damnacanthus officinarum和虎刺D. indicus,近代以来巴戟天药材来源于广东等地所产的茜草科巴戟天属Morinda officinalis的干燥根;古今巴戟天的药用部位均为根部,且以连珠状多、肉厚、颜色紫者品质为佳。古代巴戟天采收加工通常在二月、八月采收,阴干,用时去木心,而现代为全年采挖,先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历代炮制方法主要为盐制、醋制、酒制等。通过对巴戟天的系统考证,从临床用药经验、安全有效的角度考虑,建议经典名方地黄饮子开发时应选用近代以来的主流品种,即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 officinalis的干燥根,去心入药。  相似文献   
37.
患者女,16岁,因"头晕、乏力1个月,右下肢肿胀1周"于2010年10月6日入院,入院时伴有双下肢皮肤散在淤斑,胸骨中下段压痛(+),右下肢肿胀明显,皮温较高,右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尚可,入院时血常规:WBC38.9×109/L,Hb40g/L,PLT74×109/L。入院后完善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原始粒细胞比例10%,原始单核细胞比例6.5%,幼稚单核细胞比例28.5%,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上肢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术中,对照组给予氯胺酮麻醉,观察组给予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苏醒期躁动程度、术后24 h内疼痛程度及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4 h内镇静状态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和麻醉诱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苏醒期躁动程度、术后镇静状态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及补救镇痛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缩短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增强镇痛和镇静效果,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9.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根据各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率高达20%左右,且不论男女,任何年龄、任何人种均可发生[1]。临床表现以溃疡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疼痛时轻时重为特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因素复杂,具体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均不佳。2012-02—2013-03,我们应用半导体激光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5例,并与单纯应用康复新液治疗5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0.
【摘要】 目的 探讨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S2)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GDS4602统计分析银屑病患者皮损FADS2的表达变化。取5只咪喹莫特诱导的C57BL/6小鼠银屑病模型背部皮肤,并取收集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人正常对照皮肤和银屑病患者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前及10周后的皮损组织标本各4份以及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前及12周后的皮损组织标本各3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表皮中FADS2的表达。体外培养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用50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0、6、12或24 h,用200 ng/ml白细胞介素17A(IL-17A)刺激0、6、12 h;用TNF-α单独或联合NF-κB通路抑制剂BAY 11-7082(5 μmol/L)刺激6 h。处理完成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FADS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DS4602统计结果显示,与人正常皮肤对照组FADS2基因表达水平(2.035 ± 1.226)相比,银屑病皮损(0.656 ± 0.475)及非皮损(1.503 ± 1.062)组织中显著降低,F值分别为55.17、3.07,P值分别<0.001、 = 0.012,并且皮损处显著低于非皮损处(F = 26.27,P<0.001)。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皮肤FADS2蛋白表达(灰度值比值:1.000;荧光强度:30.720 ± 6.850)相比,咪喹莫特组小鼠皮损表达显著降低(灰度值比值:0.463 ± 0.172,t = 7.00,P = 0.002;荧光强度:21.840 ± 3.125,t = 3.15,P = 0.035)。银屑病患者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10周后,皮损中FADS2蛋白表达(43.775 ± 3.342)较未治疗时(27.950 ± 1.218)显著升高(t = -6.95,P = 0.006);而使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12周后的银屑病患者皮损处FADS2 蛋白表达(28.667 ± 3.402)与治疗前(31.933 ± 2.987)比较没有显著升高(t = 2.72,P = 0.113)。qPCR显示,与HaCaT细胞TNF-α 0 h组相比,TNF-α 6 h组、12 h组FADS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02、0.003);与IL-17A 0 h组相比,IL-17A 6 h组、12 h组相对表达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49、0.961)。与HaCaT细胞对照组(正常培养基培养,1.000)相比,TNF-α 6 h组FADS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0.682 ± 0.132,t = 4.82,P = 0.017);与TNF-α 6 h组相比,TNF-α + BAY 11-7082 6 h组显著升高(1.541 ± 0.525,t = -3.58,P = 0.037)。Western印迹显示,与HaCaT细胞TNF-α 0 h组相比,TNF-α 24 h组FADS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F = 6.24,P = 0.013)。结论 FADS2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下降,其表达下调可能与TNF-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