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通过长期随访首次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探讨多个临床因素联合对远期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预测的效能.方法 于2017年1-9月连续入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1例,完成随访149例,平均随访(916.61±72.26)d.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因心力衰竭和未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患者各临床因素的差异.采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成熟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 单核细胞,经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的Cellgro培养5天,使其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经非诺贝特预干预后,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再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树突状细胞表型(CD1a、CD40、CD86和HLA-DR),FITC-右旋糖苷检测树突状细胞吞噬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结果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比较,非诺贝特组CD1a、CD40、CD86和HLA-DR分别为46.50%±11.39%比68.80%±5.89%(P<0.05)、56.76%±11.16%比72.97%±10.38%(P<0.05)、65.74%±9.94%比79.82%±22.07%(P>0.05)和60.72%±11.85%比83.24%±6.60%(P<0.05);非诺贝特部分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减弱树突状细胞吞噬功能(83.12%±3.10%比57.78%±23.28%,P<0.05)。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比较,非诺贝特组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分别为64.9±18.5 ng/L比106.7±20.7 ng/L(P<0.05)、26.0±8.8 ng/L比50.3±9.9 ng/L(P<0.05)和33.4±13.4 ng/L比66.1±2.6 ng/L(P<0.05)。结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激动剂非诺贝特可以部分阻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成熟,这可能是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壁内血肿(IMH)发生的相关因素、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支架置入术后发现IMH的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冠状动脉造影表现、处理方法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所有26例患者中男15例(57.7%),高血压病(17例,65.4%)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IMH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靶病变以前降支(9例,34.6%)和右冠状动脉(10例,38.5%)最常见。14例(53.8%)患者合并冠状动脉夹层,12例(46.2%)患者无明显冠状动脉夹层,表现为新发的非痉挛、非血栓狭窄病变。IMH累及支架外远端(16例,61.5%)最常见。13例(50.0%)患者直接置入支架,6例(23.1%)患者未予处理,2例(7.7%)患者行单纯球囊扩张,5例(19.2%)患者球囊扩张后行支架置入术。出院后平均随访(2.39±1.68)年,所有患者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有5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例患者术后3个月IMH完全吸收,1例患者1年后IMH完全吸收,另2例患者1年后冠状动脉造影仍可见IMH征象。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IMH常发生于高血压病患者,易累及支架外远端,表现为非痉挛、非血栓的新发狭窄病变。急性血管闭塞风险低的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而对IMH范围较广不易吸收、且可逐渐进展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者,则需行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在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中,评价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的血小板活性及介入手术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jury,PMI)的关系.方法 选...  相似文献   
75.
药物涂层球囊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康  葛均波 《疑难病杂志》2008,7(3):129-130
支架内再狭窄是影响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5%~35%不等,植入裸金属支架发生率较高,而植入药物支架也有一定发生率。目前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手段主要有3种:(1)单纯球囊扩张,由于有较高的再狭窄率(39%~67%)而限制了其使用;(2)血管内近距离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Expressman锥形延长导管在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病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冠状动脉CTO患者228例,根据使用延长辅助导管类型分为5F Expressman延长导管组(5F组,n=97)和5-4F Expressman锥形延长导管组(5-4F组,n=131)。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介入操作治疗相关指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s)。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PCI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史、既往心肌梗死史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O病变血管中,右冠状动脉比例最高(65.4%),其次是前降支(26.3%);中位J-CTO评分为3(2,3)分。5-4F组的导管深插长度显著高于5F组[(43.9±18.3)mm vs(29.7±21.3)mm,P<0.001]。5-4F组术中的压力嵌顿发生率显著低于5F组(3.1% vs 9.3%, P=0.045),5-4F组的器械通过成功率显著高于5F组(97.7% vs 90.7%, P=0.019)。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观察到MACEs。结论 5-4F Expressman锥形延长导管在冠脉CTO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可提高器械输送成功率,减少压力嵌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7.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粥样斑块是动脉内膜的局部非对称性增厚,主要由血液来源的炎性细胞、免疫细胞及血管壁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细胞成分,结缔组织成分,脂质和碎片等组成。AS影响不同的血管,包括主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和周围动脉等,临床表现为冠状动脉疾病、脑缺血性疾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等。AS的主要并发症是血栓形成,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可引起动脉局部/远端栓塞,而AS及其血栓形成导致的各种血管疾病称作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athero—thrombotic diseases),如心肌梗塞、卒中、急性下肢缺血,甚至可导致血管性死亡。  相似文献   
78.
<正>学前儿童的多动问题是很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造成儿童多动的原因多种多样。多动也不能和多动症画上等号。不同文化的教养方式会对儿童的学前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家庭的完整性和宠物陪伴也可能与学前儿童多动相关联。本研究通过对中美儿童进行多种维度上的比较,希望能发现导致学前儿童多动问题的影响因素,为学前儿童的教育和儿童多动症的预防给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9.
患者,男,63岁,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9年,胸痛半年"入院。9年前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三支病变",行CABG术,术后长期口服"倍他乐克、阿司匹林",病情控制稳定。半年前胸痛再发,多于活动时出现,含服"速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SPECTG—MPI相位图,探讨其在CTO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中国CTO俱乐部的21例CTO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7~77(平均56.6)岁]。患者术前完成^99Tc^m-MIBIG—MPI和^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应用G—MPI所测LVEF评价左心室功能,并将患者分为2组:正常组(11例,LVEF〉60%)和非正常组(10例,LVEF≤60%)。采用两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LVEF、灌注/代谢缺损、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分析CTO患者中同步性参数[峰相位,相位标准差(SD),相位图带宽、偏斜及陡度]与LVEF的线性相关性。结果21例CTO患者闭塞时间为3—60个月,相位SD和相位图带宽均高于健康参考值,分别为(30.8±28.3)°与(14.2±5.1)°,t=3.09;(58.1±39.4)°与(38.7±11.8)°,t=2.61,均P〈0.05。这2个参数与LVEF均呈负相关(r=-0.785、-0.883,均P〈0.01),而相位图偏斜和陡度与LVEF均呈正相关(r=0.755、0.666,均P〈0.01)。正常组患者LVEF高于非正常组患者:(69.3±4.7)%与(44.7±13.0)%,t=-5.65,P〈0.01;灌注缺损比例低于非正常组:4.0%与16.0%;Z=-2.23,P〈0.05;代谢缺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2,P〉0.05)。正常组相位SD及相位图带宽显著低于非正常组,分别为(18.7±19.0)°与(44.2±31.6)°,t=2.21;(36.4±12.7)°与(82.1±45.4)°,t=3.08,均P〈0.05。相位图偏斜、陡度正常组高于非正常组-5.11±0.75与3.55±1.05,t=-3.89;30.77±10.49与15.66±10.12.t=-3.35,均P〈0.01。结论CTO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较健康人差,核素显像相位图同步性参数可有效预测左心室泵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