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嗜酸性筋膜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患者,男,42岁。因四肢皮下硬肿3年,牙龈出血1个月,于1997年3月入院。患者于1994年2月无诱因出现右踝关节处皮下硬肿,关节活动轻度受限。之后,双膝关节及其远端肢体相继出现皮下硬肿,受累关节屈伸障碍。1997年2月牙龈少量出血,当时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为200IU,血沉130mm/1h,肌电图示轻度肌源性损害。同年3月牙龈仍有少量出血,伴明显乏力,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计数0.011×10~9/L。骨髓检查示骨髓增生不良,粒系增生不良,以分叶核细胞为主,偶见分叶过多现象,余各阶段细胞少见;红系增生不良,成熟红细胞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并分析63例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状况。方法:病例来源于1989-06/2007-04在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男52例,女11例,中位年龄33.5岁。患者均经血液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确诊,并对治疗知情同意。10例行HLA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骨髓移植,39例行HLA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例行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6例行非血缘关系外周血干细胞移植,5例行HLA相合的同胞异基因非清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采用改良的BuCy方案和全身放疗加环磷酰胺方案。以霉酚酸酯、环孢菌素A加短疗程的甲氨喋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按每3个月定期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情况。结果:63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并进入结果分析。63例患者中有39例移植后5年无病存活(61.9%)。移植后100 d内死亡11例,死亡原因分别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播散性感染、复发和植入失败。移植后100d至2年内死亡12例,死亡原因分别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疾病复发。1例于移植后1413d死亡,死亡原因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合并感染。其余移植超过2年均存活。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部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获得长期无病存活。  相似文献   
83.
目的:对没有与供者HLA配型相合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来说,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评价比较单次与两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的效果。方法:①实验对象:选取1988~2001年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50例患者,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其中两次自体移植25例(两次骨髓移植3例、两次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1次骨髓移植 1次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1例),单次自体移植125例(骨髓移植44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8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7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霍奇金淋巴瘤10例。②实验方法:应用化疗使白血病患者在移植前达到完全缓解,淋巴瘤患者要求移植前至少骨髓中没有肿瘤累及。动员化疗方案原则上采用对相应肿瘤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并适当增加剂量。骨髓移植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回输单核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68×108/kg,4.20×108/kg。115例患者采用环磷酰胺/全身放疗方案,35例患者采用不含全身放疗的高剂量化疗方案。③实验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5年后血液肿瘤患者的无病存活率。结果:①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9例患者单次移植,5年无病存活率58.0%(40例),复发率29.0%(20例),移植相关死亡率13.0%(9例)。6例患者两次移植,其中1例M5患者复发死亡,5例无病存活。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9例患者单次移植,5年无病存活率34.5%(10例),复发率34.5%(10例),移植相关死亡率31.0%(9例)。14例患者两次移植,5年无病存活率42.9%。③非霍奇金淋巴瘤:18例患者单次移植,5年无病存活率61.1%(11例),复发率16.7%(3例),移植相关死亡率22.2%(4例)。4例患者两次移植,其中1例CR1期患者在首次移植后21个月复发,化疗获得PR后行第2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7个月后复发死亡;其余3例均无病存活。④霍奇金淋巴瘤:9例患者单次移植,5年无病存活率100%。1例患者行两次移植,首次移植前13个化疗疗程未缓解,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达到部分缓解,9个月后行自体骨髓移植后完全缓解,无病存活。结论: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②自体造血干细胞两次移植5年无病存活率明显优于单次移植效果,可改善血液肿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4.
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效,还可用于免疫系统疾病如白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对黑色素瘤脑转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但静脉血栓事件的存在大大限制了沙利度胺的应用。大剂量沙利度胺、静脉置管、肿瘤性疾病和联合化疗是沙利度胺相关血栓事件的高危因素。治疗前高D-二聚体水平和蛋白C抵抗能够提前预测沙利度胺相关血栓事件的发生。华法令、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均可降低沙利度胺相关血栓事件的发生,其中华法令和低分子肝素的预防作用最强,可以使沙利度胺相关血栓事件的发生率由30%降至5%左右,与不用沙利度胺的对照组发病率相近;小剂量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最弱,可以使血栓事件由30%降低至15%左右。由于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引起骨质疏松,加之需要肌肉注射和价格昂贵等不足,采用小剂量华法令(1~2mg/d)预防沙利度胺相关静脉血栓事件似乎更可行。  相似文献   
85.
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已不容置疑,在不具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下,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 方法:选取1989—05/2000—07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4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年龄24.5(11~48)岁。单次移植29例,其中移植前首次完全缓解期23例,二次缓解期5例,未缓解期1例。双次移植14例,其中首次移植和第二次移植前为二次缓解期各1例,其余移植前均为首次完全缓解期。预处理方案:包括含全身放疗(26例)、全淋巴放疗(14例)与不含全身放疗的高剂量化疗方案(3例)。移植后治疗:化疗长春新碱+泼尼松/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方案和白细胞介素2免疫维持治疗。 结果: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9例5年无病存活10例,其中移植前首次完全缓解期9例,二次缓解期1例。5年无病存活率34.5%。双次移植14例5年无病存活6例,5年无病存活率为42.9%。两次移植前均为首次完全缓解期。 结论:在不具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下,可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6.
靶向上调ID4基因表达药物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初步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筛选具有靶向上调ID4基因表达的药物.方法 钓取ID4基因5'侧翼区3000 bp非编码DNA序列和mRNA序列中的开放阅读框(ORF);利用启动子分析软件在人类转录因子数据库中搜索可能存在的顺式结构;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分析影响ID4基因表达的相关药物,并做药物调控人类基因表达谱的相似性分析.将筛选出的活性药物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共培养,RT-PCR方法检测ID4基因在药物作用前后的表达情况.结果 ID4基因具有Ⅱ型启动子,在5'非翻译区的-45 bp处有一个典型的TATA盒.在长度为1300 bp的ID4启动子区,存在多个顺式结构,其中转录因子Spl、c-Myb、环磷腺苷、糖皮质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可能具有正向调控作用;Wilms瘤基因(WT1)和早期生长反应基因2(EGR2)可能具有负向调控作用.环磷腺苷与ID4基因对人类基因表达谱的调控具有相似性.浓度为0.1 mmol/L的二丁酰环磷腺苷具有诱导MOLT4细胞表达ID4基因的作用.结论 启动子调控序列预测、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分析和文献检索相结合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法有助于寻找调控目的 基因表达的药物.二丁酰环磷腺苷具有诱导IIM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涉及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增多和骨髓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过少两个方面。经典的ITP治疗只涉及抑制血小板免疫破坏的一个方面,即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抗-D抗体(针对Rh系统D抗原的抗体),也有采用长春新碱或抗人CD20单克隆抗体清除B淋巴细胞,以及环孢菌素等免疫抑制剂等。对难治性病例还要进行脾脏切除手术。虽然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大多数患者治疗有效,但30%以上的ITP患者会复发,且这类治疗不良反应较多,脾脏切除还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临床需要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由于自身抗体而继发严重的血小板,目前已退出ITP的治疗。最近。欧洲批准了2个血小板受体激活剂AMG531和Eltrombopag,通过促进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来治疗ITP。国内采用泛细胞保护剂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ITP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根据ITP患者不同的发病机理进行个体化治疗是未来ITP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方向。本文就ITP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作一综述.并对ITP分型施治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输注联合IL-2治疗老年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例老年脾脏恶性淋巴瘤患者在经过手术切除脾脏原发肿瘤、8个疗程的R-CHOP方案免疫化疗后出现淋巴瘤肝脏转移,此时采集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和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每次回输细胞数为2-3×109个,回输后应用IL-2 100mU/d,皮下注射,连续10d,28d为1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及影像学变化。结果患者共完成8个周期的CIK细胞输注,每次回输后未出现不良反应,肝功能指标、LDH水平均降至正常,PET/CT检查示治疗后肝脏淋巴瘤转移灶消失,达到完全缓解。结论自体CIK细胞输注联合IL-2疗法对于清除治疗后淋巴瘤的微小残留灶和(或)转移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过程中环孢素A(CSA)能否诱导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并确定其毒副反应。方法 :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1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SA静脉滴注1.5mg/ (kg·d) ,0~ 2 8d ,观察皮疹情况、有无腹泻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来判断GVHD的发生 ;同时观察移植后造血重建、感染、出血以及检测肝、肾功能来分析其治疗的毒副反应。结果 :2例次早期出现GVHD ,皮疹为 +和 + + ,出现时间分别为移植后 8和 17d ,持续时间较短 ( 4和 5d) ,外周血WBC计数分别为 0 .9× 10 9/L和 0 .2× 10 9/L ;6例次患者出现GVHD皮疹 ( 1例 + ,5例 + + ,不包括前述 2例次 )的时间为 30d( 2 2~ 4 4d) ,皮疹持续时间为 18d( 9~ 2 8d) ,外周血WBC计数为 1.4 5× 10 9/L[( 0 .4~ 2 .6 )× 10 9/L]。对移植后造血重建、感染、出血 ,以及肝、肾功能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CSA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可以安全地诱导GVHD的发生 ,但其抗肿瘤效应的证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