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兰岚  姚利  曾仪  王娜  惠琳  薛士鹏 《癌症进展》2023,(23):2602-2605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26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化疗组和贝伐珠单抗组,每组63例。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CD4+、CD8+、CD3+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贝伐珠单抗组患者VEGF、MMP2、CEA、CA125、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化疗组,CD4+、CD3+水平均明显高于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贝伐珠单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化疗组,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化疗可抑制晚期卵巢癌转移及扩散,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验证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ligodeoxynucleotide,CpG-ODN)免疫刺激是否能提高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核型异常检出率.方法 抽取57例B-CLL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分别加入CpG-ODN DSP30+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美洲商陆(pokeweed,PWM)和IL-2后进行培养,5 d后按常规收获并制备染色体,应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应用Cen12、D13S25、Rb1、ATM、P53、MYB和IgH探针对其中19例核型正常的患者进行组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抽提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mmunoglobulin variable heavy chain,IgVH)并进行DNA序列分析.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白血病细胞的CD38和ZAP70表达.结果 DSP30+IL-2组的异常核型检出率(43.85%)明显高于PHA组(15.09%)、PWM组(17.31%)和IL-2组(3.13%)(P<0.01).DSP30+IL-2组共检出畸变52种.数目异常以+12或+12伴其它异常为最多见(9例);结构异常以易位为最多见(14例),包括平衡易位11例和不平衡易位3例,前者中又以14q32重排为最多见(7例).FISH显示19例正常核型患者中13例(68.42%)显示1种或多种异常,包括12三体和p53缺失各l例,IgH重排和部分缺失各1例,13q14.3缺失11例,其中5例合并RB1缺失,1例合并RB1部分缺失,未见ATM和MYB缺失者.PCR揭示10/18例有IgVH突变(55.55%).FCM检测揭示10/45例CD38+,35/45例CD38-,11/27例ZAP70+,16/27例ZAP70-.同时进行CD38和ZAP70检测的26例中,5例为CD38+ZAP70+,13例为CD38-ZAP70-,2例为CD38+ZAP70-,6例为CD38-ZAP70+.统计学分析揭示复杂核型异常与IgVH无突变之间有相关性,但未发现CD38或ZAP70表达与核型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CpG-ODN可显著提高CLL的核型异常特别是各种平衡和不平衡易位的检出率;FISH是常规核型分析的重要补充,二者结合能提供更全面的遗传学信息.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490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细胞株K562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AG-490在体外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AG-490对K562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AG-490对K56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G-490作用后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及凋亡相关基因c-my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G-490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并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P〈0.05);AG-490可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促使其凋亡(P〈0.05)。AG-490作用于K562细胞48 h后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而c-myc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AG-490可能通过阻断JAK2信号通路而下调c-myc的表达,使K562细胞阻滞于G1期,从而抑制K562细胞增殖,促使其凋亡。  相似文献   
44.
<正> 例1 28岁,已婚。因孕7月要求引产于1992年8月10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宫底脐上3指,胎位LOA,胎心140次/min。宫颈管消失,外口较坚韧。入院后宫颈放18号导尿管1根,8月12日行利凡诺尔100mg羊膜腔内注射。8月13日出现不规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β2微球蛋白基因作内参照,以BCRP/β2-MG的比值作为BCRP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检测62例恶性血液病BCRP基因的表达。结果BCRP基因在恶性血液病中,阳性表达率高,表达水平差别较大,由低到高依次为AML、CML、ALL,此外MDS-RAEB和CLL各1例阳性。其中,18例AML(M3除外)中,初次缓解率在BCRP基因表达水平高者明显低于低的患者。结论BCRP基因在恶性血液病中阳性表达率高;BCRP可能与肿瘤的耐药有关,是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6.
产后出血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影响三级医院接收产后出血转诊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2月88例产后出血转诊病例,调查资料包括产妇年龄、孕产次、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原因、院外处理、入院时情况、入院后处理及预后结局。结果:88例产后出血转诊病例中5例死亡,多因素分析影响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的因素为是否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回归系数=2.659,OR值=14.286)、是否在院外得到正确处理(回归系数=-9.700,OR值=6.131×10-5)。结论:提高医疗质量,针对产后出血病因进行抢救,即可改善产后出血转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7.
48.
姚利 《光明中医》2006,21(12):24-24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危重症,属于中医学"心悸""喘证"、"水肿"、"痰饮"等证范畴,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皆为骨髓增生性疾病,如(Ph)缺如可否诊断为ET,意见不一。作者首次报道一例临床表型为血小板增多症,但细胞核型发现为Ph~+慢粒白血病变异体,跟沿用的探针杂交,信号弱,分子遗传学检查结果为一种罕见的BCR/ABL重排,而用沿袭的BCR/ABL探针则会导致假阴性。 病例 女,35岁,白细胞中度增高(25×10~9/L),血小板重度增高(100×10~9/L),LAP正常,而脾不肿大,染色体(Ph~+),羟基脲治疗8个月后,行去除T细胞异基因BMT,但一年后复发,继而接受供者淋巴细胞过继性免疫,获临床完全缓解,持续45个月。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CD34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硬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Plus二步法,榆测30例止常下鼻甲(对照组)和60例鼻息肉(鼻息肉组)组织中CD34蛋白的表达情况,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并了解微血管的分布情况。结果:在鼻息肉组织中CD34阳性表达较广泛.在正常下鼻甲组织中CD34呈散在的弱阳性表达。鼻息肉组MV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在鼻息肉组中Ⅱ型3期、Ⅲ型中的MVD较Ⅱ型1期显著升高(P〈0.01)。结论:CD34的表达及微血管的增生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有关,对其检测有助于判断鼻息肉的发展趋势,为新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