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建立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伤寒论》临床模拟训练平台,提高学生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于临床实践的能力[方法]以公开发表的中医临床实际病案为素材,整理编写符合教学要求的《伤寒论》临床模拟训练病例,建立病例库,开发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伤寒论》临床模拟训练平台,将平台运用于教学工作中,观察学生使用平台进行临床模拟训练前后的学习情况.[结果]使用临床模拟训练平台可以提高学生对《伤寒论》的兴趣、加深对《伤寒论》的理解、提高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不会增加《伤寒论》的学习难度.[结论]建立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伤寒论》临床模拟训练平台能够改善《伤寒论》课程的临床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性眩晕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集17例以眩晕症状为主的患者,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且行颈椎盘造影诱发或加重眩晕症状、局麻药注射症状缓解或减轻,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并彻底切除病变椎间隙处后纵韧带。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CHE标准)记录术前1天及末次随访眩晕评分,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量表记录患者术前1 d及末次随访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采用交感神经症状20分法观察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1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ACDF,术中未出现脊髓、神经、血管损伤,无硬膜撕裂等并发症。手术时间(85.8±8.6)min,出血量(60.6±7.4)mL,随访12~24个月,平均(16.8±2.4)个月。术前眩晕评分平均(4.76±0.75)分,末次随访平均(1.06±0.56)分,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末次随访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为(26.53±2.85)分,比术前(14.82±0.81)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交感神经症状评分术前(6.41±1.06)分,末次随访时(2.71±0.77)分,末次随访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交感症状缓解优7例,良9例,差1例。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显示植骨融合满意,未出现颈椎不稳定。结论颈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可能是颈性眩晕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3.
习医者皆明白,药有四气、五味,即寒热温凉与辛甘(淡)苦酸咸.五味各有其用,若合而用之,则变化无穷,正如王冰所云:"抚掌成声,沃土生沸,物之交合,象出其间".五味之作用,因配伍之不同而异.下面就酸味药的配伍应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应用头颅-骨盆环牵引辅助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贵州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7.5±4.8)(14~23)岁。均行Halo骨盆牵引后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牵引力取患者可承受的极限,牵引时间为(3.2±0.6)(3~4)周,后行后路截骨内固定融合术。对患者治疗前左右侧屈位、牵引后和术后的侧后凸矫正率进行比较。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或邻椎截骨12例、Smith-Petersen截骨(Smith-Petersen osteotomy,SPO)或Ponte截骨20例。未见脊髓与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治疗前脊柱冠状面Cobb角为(136.8±38.0)°(96°~172°),矢状面Cobb角为(90.4±24.0)°(45°~125°)。患者平卧左右侧屈位侧凸矫正率为(8.9±3.2)%,Halo骨盆牵引后侧凸矫正率为(37.6±4.3)%,后路截骨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为(68.7±4.8)%;牵引后矢状面侧凸矫正率为(30.7±5.6)%,后路矫形术后矢状面侧凸矫正率(60.6±4.3)%;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Halo头颅-骨盆牵引辅助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可预测矫形效果,简化手术,降低操作难度,提高畸形矫正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消疮合剂对肛周脓肿手术患者创面愈合、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择2021年8月-2022年8月本院120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每组40例。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 中药外用组给予复方黄柏液涂剂, 中药内服组口服消疮合剂, 联合治疗组给予复方黄柏液涂剂+消疮合剂。3组均连续治疗15 d。分别于术后第2、7、15 d进行中医症状评分及VAS评分, 采用ELISA法检测IL-6、TNF-α水平。观察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腐肉脱落时间, 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3组术后7、15 d较同组术后2 d, 肛周分泌物、肉芽形态、周围组织水肿评分及VAS评分降低(P<0.01),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 3组肛周分泌物、肉芽形态、周围组织水肿评分及VAS评分的降低均表现出时间效应(F值分别为21.69、134.65、19.27、73.15, P<0.01)与组间效应(F值分别为7.99、98.79、8.68、10.71, P<0.01), 且下降幅度与治疗方式之间有交互作用(F值分别为9...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头-盆环牵引对重度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弯伴骨性脊髓纵裂矫正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0年8月本院脊柱外科分二期手术治疗的18例重度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弯伴骨性脊髓纵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一期手术安装头-盆环牵引装置,继而持续牵引,再二期手术矫形。分析牵引前后及矫形术后与末次随访临床及影像指标。[结果] 18例患者牵引时间平均(35.22±8.32) d,牵引后身高、体重均较牵引前显著增加(P<0.05)。18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301.71±82.1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61.15±462.60) ml。随访时间12~3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身高、三头肌皮皱及SRS-22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牵引后、矫形术后及末次随访主弯冠状面Cobb角、后凸Cobb角均较牵引前显著减小(P<0.05)。末次随访时肺功能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均较牵引前显著增加(P<0.05),血浆白蛋白浓度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至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内固定移位、松动及断裂。[结论]头-盆环牵引矫正重度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弯...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贵州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4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19.8±5.0)岁(范围:13~34岁)。患者均在头盆环牵引3~7周后行脊柱矫形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C5/6椎间隙不同撑开高度对临近椎间盘压力的影响,以期能对临床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椎间撑开高度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上的颈椎制作标本,将制作好的标本放在BOSE动/静态材料试验机上加载中立、屈伸、侧弯、旋转的多维运动,分别测试在不同运动载荷下C5/6椎间隙撑开前,C5/6椎间隙撑开基准高度100%、120%、140%、160%时C4/5及C6/7椎间盘压力变化,对测得的压力值进行多重统计学比较分析。 结果 所有撑开器位置安装满意,统计分析显示:6例标本C5/6的平均高度值为6.8 mm;在不同椎间撑开高度下,颈椎后伸30°位时椎间盘压力最小(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120%的基准高度时,颈椎后伸30°位、左右侧弯30°位时C4/5与C6/7椎间盘压力值分别比其它基准高度测得压力值小(P<0.05),有统计学意义;颈椎中立位时C4/5与C6/7椎间盘压力均小于100%、140%、160%时基准高度测得压力值,而大于未撑开前测得的椎间盘压力值;左右侧屈时,120%平均高度时C4/5,C6/7椎间盘压力值小于140%平均高度(P<0.05),且两者与其他3种高度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旋转:各状态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例标本在撑开160%的基准高度行前屈30°位时,出现关节突的关节囊韧带轻微撕裂。 结论 C5/6椎间盘摘除行椎间植骨时,选取基准高度的120%作为椎间隙撑开高度,对临近椎间盘压力变化影响较小,为合适的椎间隙撑开高度。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高龄患者的外科治疗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高龄患者血肿清除术18例。结果:术后功能完全恢复6例,一侧肢体功能障碍9例,死亡3例。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高龄患者疗效好,高龄、心肺疾病是术中、术后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0.
自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笔者运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n,Gss)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9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18个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