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7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夷泽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68-3070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243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的临床资料,对导致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术中实施的预防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单纯性胆囊切除术195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外引流术48例,其中胆管再次手术行胆总管探查、"T"管外引流术7例.所有病例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1年,无胆管损伤的发生.结论:高度的责任心、精确的手术操作是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前提;熟悉胆管解剖及变异,正确把握导致胆管损伤的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2.
目的:温针灸联合温肠汤保留灌肠治疗脾肾阳虚性结肠炎,优于单纯应用其一疗法治疗.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病例,随机分为三组:温针灸联合灌肠组(联合组)、灌肠组、温针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三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温针灸联合灌肠组疗效显著;三组治疗后患者肠镜下结肠炎表现均有明显改善,联合组优于单纯灌肠组、温针组.三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黏膜愈合率分别为:联合组黏膜愈合率为50.0%;灌肠组黏膜愈合率为43.3%;温针组黏膜愈合率46%.结论:温针联合温肠汤保留灌肠治疗疗效优于单纯灌肠组、温针组.  相似文献   
73.
颈淋巴结核与非结核性肿块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部的肿瘤、炎症、畸型等都可表现为肿块,在颈部肿块中,淋巴结核为较常见的一种。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般很少与非结核性肿块混淆,但有时其临床表现不特殊易被误诊c另一方面有一些颈部良恶性肿瘤也因临床症状不清、检查不详而被误诊为淋巴结核。一、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37.2岁;额下区2例,颌下区3例,颈侧区9例总计14例。临床误诊与最后病理确诊对照分析见附表。附表14例颈部肿块误诊化况二、讨论从分析结果可看出导致颈部淋巴结核与非结核性肿块互相误诊的主要原因如下:1.解剖部位的影…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神经阻滞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各30例。治疗A组予以伐昔洛韦治疗,治疗B组则在治疗A组基础上加用神经阻滞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治疗A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B组PSQI评分显著优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B组血清疼痛介质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B组β-内啡肽(β-EP)指标明显高于治疗A组,血浆P物质(SP)及一氧化氮(NO)指标则明显低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B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B组γ干扰素(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75.
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证候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临床期患者,开展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证候演变研究。方法:收集早期DN及临床期DN的证候学资料,进行辨证及证素的提炼,对证候及证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病情由早期演变到临床期,体现阴虚内热,热伤气阴病机的症状逐渐减少,阳虚的症状、证素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临床期DN湿浊证素较早期DN逐渐增多。结论:DN病机从早期到临床期呈现气阴两虚发展向阴阳两虚的趋势,血瘀等邪实的证候贯穿早期和临床期,并有加重的趋势,其中湿浊证素较早期DN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量表的制作方法,制定糖尿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问卷,对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出现频率大于50%的症状条目中,本虚证表现以气虚和阴虚证为主,标实证表现以内热和痰湿为主;进一步对症状条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2型糖尿病的7个证候类型。结论:2型糖尿病本虚证中,气虚证和阴虚证,阴虚证和阳虚证并见,也有单纯气虚证或单纯阴虚证。标实证中,热证普遍存在,也兼有血瘀证。从症状出发,运用聚类分析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基于疾病分期,探索糖尿病肾病(DN)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量表的制作方法,制定DN中医证候问卷,对180例患者进行了分层、横断面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Ⅲ期以气虚、阴虚表现多见,兼有内热、血瘀、痰湿;Ⅳ期在Ⅲ期基础上出现了血虚、阳虚,还可兼有热结、湿浊表现。V期本虚更甚,还可兼有气滞、郁热等多种表现。对症状条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8种证候组合。结论:DN中医证候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血瘀证贯穿病程始终,证素组合多样,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8.
Recent year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it has been recept that cell apoptosis is the result of gene expression and is regulated by extracellular factors.Crowe et al[1]have demonstrated in their study that cell apoptosis and necrosis coexsisted and both exacerbated CNS injury after CNS was injured. Many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large amount of apoptosis proved that cell apoptosis is the key to secondary injury after SCI.Secondary degeneration and chrocic demyelination are c…  相似文献   
79.
陈彦伍  秦天丽  吴石丽  蒋华夷  何红平 《中草药》2024,55(14):4656-4662
目的 研究大叶山楝Aphanamixis polystachya枝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及MCI等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结合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对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从大叶山楝枝叶中分离得到11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4S)-4-[(E)-11-(15,15-dimethyl-14-oxo-14,15-dihydrofuran-12-yl)-11,18-dihydroxy-7- methyloct-6-en-5-yl]-3-methyl-1(4H)-furanone(1)、nemoralisin B(2)、aphapolin A(3)、nemoralisin G(4)、nemoralisin J(5)、nemoralisin I(6)、nemoralisin H(7)、nemoralisin D(8)、nemoralisin A(9)、aphanamene B(10)和反式植醇(11)。化合物11对LPS诱导的RAW 264. 7细胞内NO的生成有微弱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428.7 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陵水暗罗素O(nemoralisin O);化合物3811为首次从大叶山楝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显示出微弱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80.
为探讨能否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干扰影响巨噬细胞Fcγ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采用FCGRⅡA siRNA转染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活化人单核细胞THP-1,并设NO-TARGET、GAPDH、no-siRNA(1640)为对照。培养48~72h后,用FCM分析CD14+细胞的CD32、CD32b分布,用CD14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值作为内参,得到CD32、CD32b相对MFI值;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CD32a、CD32b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单核细胞单层实验(monocyte monolayer assay,MMA),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THP-1中能吞噬调理红细胞的吞噬百分比。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FCGRⅡA组与各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FCGRⅡA组CD32a量明显减少(分别为NO-TARGET组、GAPDH组、1640组的22%、42%、31%),而CD32b不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