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比较颈椎全椎板减压术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flurosis cervical stenosis,FCS)的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其临床和影像学效果.方法:2000年2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97例FCS患者.其中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2例(A组),行全椎板减压术55例(B组).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少5年,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神经功能评分和庆应大学的颈椎轴性症状评分(axial symptom score,ASS)进行临床效果评价.通过手术前和术后5年颈椎X线平片和MRI检查的比较,对患者术后5年脊髓后移程度、颈椎曲度指数(curviture index,CI)和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改变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5年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A组和B组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9%±4%和53%±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ASS为10.8±0.2分,明显高于B组的9.2±0.5分(P<0.05).术后5年A组和B组的脊髓后移距离分别为4.7±0.2mm和5.1±0.3mm,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的CI与术前比较均下降,但A组降低程度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ROM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降低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FCS患者全椎板减压手术并不能使脊髓获得更大后移,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较之全椎板减压术可以更好地保留骨性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骨软骨病(osteochondrosis of lumbar posterior vertebral edge, OLPV)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8月~2003年8月间接受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OLPV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在后路充分减压基础上选择性行间盘、后突骨块或间盘+骨块切除,1例伴腰椎失稳且减压范围较大者行椎弓根内固定并椎间植骨.[结果]41例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完全或明显改善,仅4例部分残留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术后病理均提示符合骨软骨病特点;随访5~8年(平均6.8年),6例诉偶有腰痛但程度多较轻未影响日常生活;全部病例未见腰椎失稳表现;内固定组未出现螺钉松动、拔出.患者术前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为(14.73±2.06)分,术后3个月时评分(27.14±4.13)分,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终末随访时为(26.58±2.23)分,与术后3个月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终末随访时手术满意程度:优35例,良3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2.7%.[结论]OLPV主要表现类似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但又有其自身特点;影像学特别是CT检查在诊断及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神经压迫严重或伴有髓核疝出时需尽早手术治疗;术中需在充分显露并尽可能保证脊柱稳定性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切除致压物,通常无需内固定或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2种手术方法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以全椎板切除及全椎板切除+间盘切除2种手术方法治疗并获得随访的89例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7例,女22例,年龄(52±7.94)岁,A组32例,采用全椎板切除,对侧隐窝及神经根管进行减压;B组57例.采用全椎板切除,对侧隐窝及神经根管进行减压同时以鹅眉凿切除突出并钙化之间盘组织,摘除髓核.使用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价及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前后两组JOA评分增长率(RR)及VAS对比统计学处理有差异(P<0.05).结论:对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患者行椎板减压手术时,应尽可能同时切除钙化的间盘组织,以彻底松解神经根,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患者使用中成药辅助健骨治疗预防术后继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3月~2003年3月选取腰椎术后患者30名做研究组,并于术后采用中成药骨疏康(GSK)辅以钙剂治疗,随即从同期术后患者中选取30名做对照组,仅在术后使用钙剂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测定骨密度值用以评价骨质状况,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临床评价和统计学分析显示研究组骨质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3个月后椎上2~4段骨矿密度值(BMD值)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94±0.05和0.76±0.05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11.47,P<0.01).结论腰椎术后中成药辅助健骨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继发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5.
腰椎椎板减压术作为一种成熟的术式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的临床治疗,用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多种腰椎疾患。为达到早期下肢功能锻炼的目的,术后常规使用腰部支具进行保护,嘱咐患早期下床行功能训练。为防止腰椎失稳及椎问盘再突出等并发症的出现,这种起固定及支撑作用的支具往往要使用3个月时间。为防止与制动相关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是一种潜在的促有丝分裂剂,对肌腱细胞有促进分裂增殖的作用.实验将不同剂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作用于第2代肌腱细胞,进一步验证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4在天津医院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天津医院实验室提供的精选法国罗曼鸡受精鸡蛋200只,在孵育19 d时,随机取出10只鸡胚肌腱.②实验过程及分组:分离培养肌腱细胞,观察肌腱细胞形态及生长规律.取第2代肌腱细胞接种于六孔板,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胎牛血清,观察血清浓度对肌腱贴壁及生长的影响.取第2代肌腱细胞接种于96孔板,分为7组.前5组分别加入含不同剂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1,5,10,50,200 μg/L)的体积分数为0.02的胎牛血清培养液;第6组加入体积分数为0.05的胎牛血清培养液做为阳性对照,第7组加入体积分数为0.02的胎牛血清培养液做为阴性对照.③实验评估: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及瑞士-姬姆萨染色观察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肌腱细胞贴壁后生长很快,原代细胞1周左右即可传代,增殖速度与营养液中胎牛血清浓度呈正相关.②肌腱细胞增殖速度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剂量加大而有增加趋势.第2天、第4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1 μg/L组、5 μg/L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10 μg/L组、50 μg/L组和200 μg/L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第2天,阳性对照组增殖高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1 μg/L组与5 μg/L组,低于10 μg/L组、50 μg/L组和200 μg/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或< 0.006);第4天,阳性对照组增殖高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各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或< 0.006).③第2天、第4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1μg/L组、5μg/L组和阴性对照组低于10μg/L组,50μg/L组,200μg/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阳性对照组增殖高于阴性对照组,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肌腱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浓度增高而有增高趋势,10 μg/L为其较适合浓度,同时发现培养血清浓度对肌腱细胞有其特殊作用,浓度越高,肌腱细胞贴壁越快,并对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7.
颈前路术后颈肩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了颈前路植骨融合术后颈肩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方法:对28例因颈间盘突出症及颈椎间患者行“颈前路间盘和/或椎体次全切除取髂骨植骨融合术”后颈肩痛患者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并行X-ray,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对其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证实有植骨块移位,植骨块假关节形成,伴发肩周炎及单纯颈找外固定过紧所致,骨块移位及假关节形成 者二次手术复位或切除假关节,追加植骨,钢板内固定,肩周炎及卡压所致者对症治疗,效果均十分满意。结论:颈前路间盘和/或椎体镒全切除取髂骨骨植骨融合术时应注意骨块大小,外固定松紧程度及合并症的早期诊断,为预防颈前路术后颈肩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侧凸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96年-2000年我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侧凸患者57例,均采用单纯腰椎椎板减压术治疗。使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根据JOA评分恢复率(recoverrate,RR)将患者分为效果满意组(RR≥50%)和效果不满意组(RR〈50%),对腰椎前凸角、侧凸角、腰椎活动度以及L4椎体倾斜率和侧向位移等影像学参数与l临床治疗效果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随访3~7年,平均5.1年,效果满意者42例,不满意者15例,统计分析显示腰椎前凸、活动度、L4椎体的倾斜率和手术减压节段对手术效果有显著影响(P〈0.05),与效果不满意组相比,疗效满意组患者术前腰椎前凸小,活动度低,L4椎体倾斜率不明显,需要手术减压的节段少。结论:对腰椎前凸较小、活动度低和L4椎体倾斜率较小的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侧凸的患者使用短节段全椎板减压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9.
[目的]比较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zero notch self stabilizing cervical fusion cage, ROI-C)与钛板-融合器(platecage, PC)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CSM患者112例,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6例采用ROI-C的ACDF,另外56例采用PC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ROI-C组手术时间[(105.8±24.6) min vs (128.2±30.5) min, P<0.001]、术中出血量[(26.0±4.3) ml vs (31.0±5.8) ml, P<0.001]、术后下地行走时间[(1.3±0.4)d vs (1.6±0.5) d, P<0.001]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7.1%vs 26.8%, P=0.006)均显著...  相似文献   
50.
背景:寰枢椎脱位常通过椎板间植骨促进融合,但针对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复杂寰枢椎脱位的研究报道相对匮乏。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入组的30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均行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术治疗,术中应用专利器械松解寰枢侧块关节,应用后路螺钉复位固定并在侧块关节间隙植骨。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0±5.4)个月,随访期间复查颈椎MRI观察上颈椎减压情况,复查X射线片及CT观察上颈椎复位情况以及内固定有无松动、断裂,同时评估侧块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估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情况,测量寰齿前间隙、寰椎平面脊髓有效空间评估寰枢椎复位及减压情况。结果与结论:(1)3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未发生脊髓神经、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颈椎MRI显示脊髓压迫解除,X射线片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