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细胞凋亡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展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院儿科为定量研究SIRS和MODS患者细胞凋亡程度,采用夹层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 )检测SIRS和(或)存在MODS风险的患者血清细胞色素C水平,并研究细胞色素C浓度对SIRS或MODS患者预后的预警价值。结果显示:SIRS或MODS患者细胞色素C浓度增加(0 .2 4~2 10μg/ L ) ,而对照组细胞色素C浓度在监控浓度(0 .1μg/ L )以下。死亡患者与入院当日和5 d的存活患者比较,细胞色素C浓度明显增加。细胞色素C浓度与两种代表…  相似文献   
42.
一、春夏气温高于体表常温的发热病人宜汗《伤寒论·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曰:“大法,春夏宜发汗”。此条原文有两个明显而肯定的涵义:第一,发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应称之为大法;第二,春夏季节宜于发汗,施治时不可忘记发汗大法。按照一般规律,春季阳气初升、气候暖和,夏季阳气旺盛、气候炎热,“用温远温,用热远热”,春夏当以清热为主,不宜首选发汗。  相似文献   
43.
44.
和法为八法之一,首见于《内经》,弘扬于《伤寒杂病论》,系统于《医学心悟》,所以程国彭说:“而论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温、清、补八法尽之。”狭义的和法一般认为有和解少阳、调和脾胃、调和胃肠的区别,唯戴北山深得和法要领,指出和法有更为广泛的涵义,提出了“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的精辟见解。把《伤寒论》“和”的涵义进行高度概括,赋予了《伤寒论》“和”的最新意义。一、寒热并用之谓和寒热并用者,适用于又有寒象,又有热象,寒热错杂的病证。单用热药不能治其热,单用寒药不能治其寒,必须寒热杂投,方能中病。《伤寒论·太阳篇》说:“伤寒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并探讨再灌注治疗的最桂策略.方法 选择年龄≤65岁,适合静脉溶栓且无禁忌的AMI患者304例,分为两组.1组143例,男109例,女34例,平均年龄58.61±4.23岁,溶栓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O),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血流量依TIMI分级,并与临床判定IRA再通率比较分析.II组溶栓后未行CAG,共161例.男124例,女37例,平均年龄59.80±5.24岁.两组临床一般情况无显著并差异(P>0.05).全部病例均在发病后8h内用链激酶静脉溶栓,并用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结果 I组IRA再通率为65.73%.II组为69.57%.与文献相符.30天病死率较低.I组为4.20%.II组为4.35%.再通率和病死率均无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I组CAG显示TIMI血流2级和3级者为60.84%,这些患者从溶栓中获益.无创性再灌注指标判定IRA开通的94例中有8例CAG显示血管再次闭塞,再闭塞率为8.51%,而未开通的49例中有48例梗死区仍无血流灌注,说明无创性再灌注指标可以真实地反映IRA是否开通.总低血压(8.55%)及泵衰(7.23%)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经处理均未影响溶栓治疗.未发生过敏反应和严重出血病例.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安全有效,但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介入治疗.为使更多患者受益,在条件许可时应首选介入治疗.对溶栓失败或再次发生心肌缺血表现者,应立即实施挽救性介入治疗,以实现心肌再灌注与治疗基础性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46.
背景:现代医学发现通心络制剂除了具有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外,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通心络是否影响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黏附分子的表达。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2-10/2003-01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模型组10只和通心络组10只。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除将尼龙线插在颈外动脉接近颈内动脉分叉处外,其余同模型组。通心络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前给予通心络粉剂1.0g/(kg·d),溶在生理盐水中灌胃1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麻醉后取脑制备切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主要观察指标:①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阳性微血管表达数目。②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阳性微血管表达数目。结果:①假手术组手术侧大脑半球皮质和基底节区未见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阳性微血管表达。②模型组大鼠缺血2h再灌注6h后,缺血侧大脑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③通心络组缺血侧大脑半球皮质和基底节区蛋白和mRNA阳性微血管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犤(10.42±1.98),(12.42±2.14)/高倍视野;(8.54±2.00),(11.12±1.56)/高倍视野犦(P<0.05),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阳性微血管表达数目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通心络可以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有助于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47.
[目的]调查输液治疗中护士使用PDA核查的现状,探讨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在护士访谈、座谈会、临床跟班和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对206名护士进行调查,收集输液时护士使用PDA核查的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分别对干预对策实施前后输液治疗中护士使用PDA核查的情况进行终末检查和实时检查,收集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同时,收集干预对策实施前后输液治疗中护士发生输液错误例次和PDA提醒护士杜绝输液错误例次。[结果]护士输液前后使用PDA核查率的终末检查结果由干预前的90.30%、89.21%提高至干预后的99.77%、9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检查结果由干预前的84.06%提升至干预后的9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6个月),输液治疗中护士发生输液错误例次分别为7例次和0例次,PDA提醒护士杜绝输液错误例次分别为5例次和7例次。[结论]PDA核查是确保输液治疗零差错的有效措施,而输液治疗中护士使用PDA核查的执行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48.
49.
50.
断奶是大多数小儿都须经历的过程,是小儿由乳食喂养变为无乳喂养的必要措施,确切地说,“断奶”就是逐渐给婴儿喂养容易消化的半固态食品,最终使婴儿达到能吃幼儿膳食的固态食品。婴儿发育到8~12个月时,母乳或牛奶等流质饮食已经不能满足婴儿生理上的需要,在此期间,婴儿摄取乳汁以外食物的意识也增强,所以8~12个月是婴儿断奶的极好时机。断奶一般不主张在夏季,因夏季气候炎热,断奶食品容易变质,小儿消化功能差,吃了变质食品发生腹泻。如果一定要在夏季断奶,则食品应注意新鲜,烹调须讲究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