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28篇 |
免费 | 187篇 |
国内免费 | 1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篇 |
儿科学 | 20篇 |
妇产科学 | 13篇 |
基础医学 | 104篇 |
口腔科学 | 18篇 |
临床医学 | 288篇 |
内科学 | 229篇 |
皮肤病学 | 149篇 |
神经病学 | 83篇 |
特种医学 | 7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250篇 |
综合类 | 733篇 |
预防医学 | 372篇 |
眼科学 | 26篇 |
药学 | 299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388篇 |
肿瘤学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88篇 |
2021年 | 130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123篇 |
2011年 | 174篇 |
2010年 | 152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132篇 |
2007年 | 135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136篇 |
2004年 | 97篇 |
2003年 | 122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仲景论治瘀血所致病证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系统了张仲景对于瘀血形成原因的认识,对于瘀血所致多种病证的论治,总结促景论治瘀血所致病证的学术特色:即瘀血阻滞部位以下焦为主,瘀血所致急证以瘀热为主要的病因,治法以下法为主,选药多用大典、桃仁,并运用了扶正祛邪,标本缓急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13.
荷瘤机体中由肿瘤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因子对机体所产生的免疫抑制作用是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和杀伤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TGF-β作为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参与多种免疫抑制作用包括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传感针观察颈腰痛患者局部氧分压的变化初步探讨其疼痛机制.方法:随机选取56例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应用中医氧分压传感针测定疼痛局部组织氧分压并与健侧比较.结果:疼痛局部氧分压明显低于健侧.结论:疼痛局部氧分压明显低于健侧,可见局部缺氧是引起疼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大黄牡丹汤临床治疗炎症性疾病的部分机制。方法常规制备大黄牡丹汤水煎剂,分大、中、小剂量灌胃干预小鼠并制备含药血清,在96孔板中将含药血清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孵,收集培养上清,采用Griess比色法检测巨噬细胞NO分泌量、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TNF-α、IL-1β、IL-6分泌量。结果与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大黄牡丹汤含药血清能剂量依赖性地促进正常巨噬细胞分泌NO、TNF-α、IL-1β和IL-6(P0.01);能抑制LPS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NO、TNF-α和IL-1β(P0.05或P0.01),但对LPS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IL-6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大黄牡丹汤对活化前后的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可能是该方调控炎症反应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科研文献发现,中药单体或中药方剂能够有效通过对靶向基因、信号通路产生生物学调控,从而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或改变癌细胞对化疗、内分泌治疗的耐药性等。目前也相继有新的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方剂、中药方剂联合针灸或中药方剂联合西医等治疗手段,皆可有效治疗乳腺癌患者,这不仅初步证实中医药治疗肿瘤疾病在增效减毒方面的潜在疗效和优势,同时也可以弥补现阶段西医治疗乳腺癌疾病的局限性,共同构建我国中西结合防治乳腺癌的特色诊疗模式,对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复发率、病死率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开展相关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对1985年~1995年5月治疗的颌面部皮肤瘘管61例进行了回顾性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年龄与性别: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67岁,平均年龄为37.5岁。其中男性44例,女性17例。 皮瘘的部位:面颊部瘘21例;眶下区瘘7例;颏部瘘17例;颧部瘘5例;腮腺区瘘11例。 发病原因及发病时间:牙源性瘘33例,发病时间最短3周,最长17个月;外伤后异物滞留11例,发病时间最短4周,最长9个月;外伤后深部软组织感染3例,发病时间最短4周,最长2个月;外伤性骨髓炎6例,发病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7个月;涎腺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