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颈前入路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颈前入路穿刺行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术前与术后7天疼痛程度。术后3月、12月随访,采用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应用MRI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术后3月突出物面积大小。结果:术后7天VAS评分较术前减低,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月、12月JOA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3.0%、90.7%,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MRI突出物面积较术前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例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前入路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针刀联合CT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多靶点射频消融在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86例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刀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CT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多靶点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下肢神经功能、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创面粘连、切口感染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联合CT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多靶点射频消融用于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改善下肢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能降低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分析突出物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突出物靶点射频联合盘内(突出物)小剂量(75U-200U)胶原酶注射术.术后2周与3月根据Maenab标准评定疗效,对比术前与术后3月椎间盘突出指数(IDH).结果:术后2周与3月优良率分别为66.5%和88.1%;术后3月复查CT突出物缩小或消失占复查病例86.8%,IDH值较术前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各例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术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比较分析4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经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后疼痛强度、生活质量等变化。疼痛强度采用数字分级法(MRS)评定。结果40例患者治疗前NRS评分(9.13±0.65)分,治疗后NRS评分(3.00±0.36)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疼痛消失3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有效率达100%。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及安全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齿状突加冠综合征(crowned dens syndrome,CDS)是指钙盐沉积在齿状突周围软组织,颈椎CT上表现为齿状突上方和周围出现大小不一、不规则的高密度钙化影,犹如齿状突戴上了一顶“皇冠”而得名[1]。CDS发病率低[2],导致人们对该病认识不足,根据其发病特点,常易被误诊为包括颅内感染、肿瘤在内的一系列疾病,使病人接受诸多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在增加病人经济负担的同时,更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目前CDS在国内外多为个案报道,对该病的描述多限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药物治疗及疗效等方面[2~4],对其综合治疗方法及相关预后并未涉及。CDS多见于老年病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该病将越来越不罕见,如何早期地诊断该病,并对其进行规范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