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HDL3抗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高密度脂蛋白3(HDL3)预处理对脂多糖(LPS) 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50、100和200 μg/L)HDL3预处理HUVECs 18 h,再加入1 mg/L LPS作用6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PI双标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显微镜观察单核细胞与HUVECs黏附,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VCAM-1含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核内NF-κB p65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作用后HUVECs增殖活力降低,细胞凋亡及单核细胞黏附显著增加,VCAM-1和核内NF-κB p65水平增加;HDL3预处理可以恢复HUVECs增殖活力,降低细胞凋亡及单核细胞与HUVECs的黏附,减少VCAM-1分泌,并抑制NF-κB p65的核转位,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HDL3可拮抗LPS 对HUVECs的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所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两种原代培养方法的优劣。方法分离脐动脉,剥离中膜,将其剪成小块,贴块法将小块直接接种于培养瓶中;酶解法①单用胶原酶Ⅰ(0.2%)分别消化5小时、8小时、24小时后接种于培养瓶,②分别用胶原酶Ⅰ(0.2%)消化3小时和胰蛋白酶(0.25%)消化2小时,接种于培养瓶。结果贴块法6天可以见到细胞从组织块周围游出,20~30天后可以进行传代;单用胶原酶Ⅰ消化24小时可以见到少量细胞,但由于细胞数少,无法进行传代;单用胶原酶Ⅰ消化5小时和8小时以及用胶原酶Ⅰ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均未见到贴壁生长的细胞。结论HUASMC原代培养贴块法较酶解法简便经济且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升压联合化疗方法,观察大鼠脑胶质瘤组织中白介素-1β-转化酶(ICE)活性的变化,说明凋亡基因ICE在胶质瘤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利用体外胶质瘤细胞培养,采用立体定位注射接种法,复制动物模型,通过变压化疗治疗大鼠脑胶质瘤,治疗前后作比较,观察肿瘤大小,大鼠生存期,脑血流及瘤组织ICE活性的变化。结果:升压联合化疗后,肿瘤局部脑血流和药物浓度均增加,大鼠生存期明显延长。联合化疗升压组瘤组织ICE活性高于未升压组,联合化疗组高于单化组及对照组,肿瘤体积变小。结论:升压联合化疗使大鼠脑胶质瘤组织ICE活性增加,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联合化疗对胶质瘤细胞的作用,分析肿瘤细胞和脑皮质的MDA含量及SOD活性,阐述自由基在联合化疗中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体外C6胶质瘤细胞培养,测定化疗前后C6细胞上清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变化。测定化疗前后,瘤鼠脑皮质中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 结果: 化疗可使C6胶质瘤细胞上清各组MDA含量均降低,其中以3种药物联合组(B+V+N)MDA含量降低最为显著;另外,SOD活性也降低,2种药物联合组(B+N,V+N)和3种药物联合组(B+V+N)均低于对照组。化疗使肿瘤鼠脑皮质各组MDA含量均降低;脑皮质各组SOD活性均升高,以B+V+D+N+A2组最明显。联合化疗加压组(B+V+D+N+A2)抑瘤率高于联合化疗不加压组(B+V+D+N)。联合化疗组肿瘤鼠生存期长于单独化疗组(B+N)。 结论: 化疗的抑瘤作用机制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蜂胶水提液改善小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肠系膜微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蜂胶水提液(WEP)对小肠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减轻I-R损伤的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I-R和WEP(50、100、200mg/kg)组,以无创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建立小肠I-R损伤模型,于再灌注2h时观测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分别采用Nackel氏分度法和测定小肠湿/干重比来判定肠道出血损伤和水肿情况,常规制备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肠组织病理学改变;试剂盒测定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与I—R组比较,WEP组小肠病理变化明显减轻,Nackel氏分度和小肠湿/干重比明显降低(P〈0.01);(2)WEP明显改善肠系膜微循环血流状态,呈剂量依赖性地减轻I—R所致的微静脉血流速度减慢(P〈0.05)和白细胞贴壁黏附(P〈0.01),并上调肠组织SOD活性(P〈0.05),抑制MDA生成(P〈0.05)。结论蜂胶水提液通过改善微循环减轻小肠I—R损伤。  相似文献   
16.
IL-1β对培养大鼠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IL-1β对大鼠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及机理。方法:检测不同时相、不同脑区的培养神经细胞AChE、BuchE及ChAT的活性和前脑基底、皮层中胆碱酯酶阳性细胞数目。 结果:IL-1β对AChE活性的最大促进作用时相为24 h,皮层、前脑基底和海马部位的AChE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能够完全被IL-1ra所阻断; 而小脑、脊髓、基底神经节部位的AChE活性则未见明显变化,同时各组BuchE、ChAT的活性均无明显变化,前脑基底、皮层中胆碱酯酶阳性细胞数目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IL-1β能够明显升高特定脑区AChE活性,使乙酰胆碱的生成减少;而AChE活性的增高可能与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原代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在内皮素(ET-1)作用下对T型钙通道(TCC)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槲皮素(Que)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经鉴定于2-3代用于实验。将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Que组、 模型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加入任何药物;Que组:加入Que 80 μmol/L培养24 h模型组:加入100 nmol/L ET-1培养24 h;实验组:加入Que培养1 h后,再加入100 nmol/L ET-1共同培养24 h,其中Que的浓度为20、40、80 μmol/L。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TCC的主要亚基α1G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TCC电流(ICaT)。结果: 模型组α1G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强于对照组和实验组(P<0.05),模型组ICaT密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和实验组(P<0.01),而对照组和Que组的实验结果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ET-1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TCC的表达和ICaT的增强,Que能抑制这种增强效应。这可能是Que发挥保护心血管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post C)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致肺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I/R组、肠缺血后处理(II-post C)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LI-post C)组,以无创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再灌注2 h建立肠I/R模型,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肺系数判定组织水肿情况,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试剂盒测定血浆和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I/R组比较,II-post C组和LI-post C组PaO2升高而PaCO2降低(P〈0.05),肺系数减小(P〈0.01)且肺组织病理变化减轻;II-post C和LI-post C均可抑制肠I/R所致的血浆和肺组织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P〈0.05或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肠I/R大鼠肺损伤,其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蜂胶水提液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4在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组织块法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取3~5代细胞进行实验。将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②模型组:加入100n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③蜂胶组:分别加入50mg/L、100mg/L、200mg,/L的蜂胶水提液预处理2h后,再加入终浓度为100n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④氯沙坦组:加入1.5μmol/L的氯沙坦预处理2h后,再加入终浓度为100n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同步化后,按分组分别加入处理药物孵育24h,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同时计数细胞存活率,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各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分析细胞不同周期所占比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计算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率。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率(%)=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总数/血管平滑肌细胞总数&;#215;100%。结果:①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加药前后形态学无明显变化,细胞存活率均达95.0%以上。②模型组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和氯沙坦组(P〈0.01),100mg/L和200mg/L蜂胶组低于模型组(P〈0.01);50mg/L和100mg/L蜂胶组高于氯沙坦组(P〈0.01),200mg/L蜂胶组与氯沙坦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模型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氯沙坦组(P〈0.01);100mg/L和200mg/L蜂胶组高于模型组(P〈0.01)150mg/L蜂胶组低于氯沙坦组(P〈0.05),100mg/L、200mg/L蜂胶组与氯沙坦组差异显著性(P〉0.05)。④模型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氯沙坦组(P〈0.01);100mg/L和200mg/L蜂胶组低于模型组(P〈0.01),蜂胶各浓度组与氯沙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氯沙坦能阻滞该作用;一定浓度的蜂胶水提液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限制细胞由G1期向S期转变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巨噬细胞泡沫化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式转运体Al(ABCAl)表达的影响,探讨槲皮素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与l0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孵育48h建立泡沫细胞模型,不同浓度(20、40和80μmol/L)槲皮素预处理进行干预,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检测ABCAl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细胞内红色脂滴明显增多,给予槲皮素后细胞内脂滴减少,以40、80μmol/L槲皮素作用更为明显;模型组荧光较对照组增强,随槲皮素剂量增加,荧光加进一步增强;模型组ABCAl表达较对照组增加,而槲皮素预处理后,进一步上调ABCAl表达,且其表达强度随槲皮素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槲皮素能上调ABCAl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