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DLK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在K562细胞红系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对65例AL患者及34例正常骨髓对照进行DLK1mRNA水平的检测,对其中20例AL患者及13例正常骨髓用Western 印迹法检测DLK1蛋白表达水平.培养K562细胞,用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诱导其分化,观察DLK1在红系分化中的变化.结果:在AL患者和正常骨髓对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DLK1基因均存在明确表达.DLK1mRNA的表达水平AL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但在ALL和ANLL之间DLK1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DLK1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初诊时骨髓原始细胞数、外周血白细胞数及血小板数无关.对部分样品检测DLK1蛋白的表达,发现AL患者DLK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与mRNA表达趋势一致.在hemin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过程中,DLK1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结论:DLK1基因可能参与了AL的发病过程,但DLK1mRNA的表达水平与AL患者某些临床特征无相关性.DLK1基因可能抑制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血小板膜(CPⅡb)胞内段在信号传递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表达GPⅡb^R995AⅢa的CHO细胞为研究对象,以正常人血小板和表达GPⅡbⅢa的CHO细胞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沉淀、westernblot-ting等方法检测PAC-1结合能力和PP125^FAK磷酸化。结果:GPⅡbⅢaCHO细胞几乎不结合PAC-1,而CPⅡb^R995AⅢaCHO细胞结合PAC-1明显增加;GPⅡbⅢaCHO细胞只有在粘附纤维蛋白原后才有FAK磷酸化,GPⅡb^R995AⅢaCHO细胞在悬浮时即有微弱的FAK磷酸化。结论:本研究提示GPⅡb^R995A点突变能改变受体的低亲合力状态,使受体具有高亲合性;该突变还介导细胞内信号传导,引起非配体结合的FAK磷酸化。  相似文献   
13.
1 疾病调查患者男性 ,60岁 ,因头昏、乏力 2 0余天于 2 0 0 0年 2月 3日入院。入院前 3个月曾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 ,间有钝痛 ,食欲不振 ,消化不佳 ,近 2 0余天来上述病状加重 ,且有明显的头昏、乏力。查体 :T3 6.8℃、P80次 /分、R2 0分 /min、BP115 /75mmHg ,轻度贫血貌 ,周身未见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胸骨压痛明显 ,心肺正常 ,腹部饱满 ,肝右肋下 4.0cm ,脾AB线 9.5cm ,质地中等硬度 ,表面光滑 ,有轻度压痛 ,移动性浊音阴性 ,血常规 14 5× 10 9/L ,Hb 90 g/L、pt 89× 10 9/L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G :E 3 4:1,粒系极度增生 ,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FPI C-399T基因多态性在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变异频率。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等方法,检测TFPI C-399T基因多态性。结果 TFPI C-399T基因多态性在湖南地区汉族健康人中的分布为:正常等位基因CC 56%,杂合子CT 37%,异常等位基因TT 7%,男女性别无显蒋差异。结论 TFPI C-399T基因突变在湖南地区汉族健康人中较为常见,其总变异频率为44%,高于欧洲人群,但低于日本人群。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膜受体具有高度多态性,其分子基础是受体基因变异,受体基因变异可导致手受体功能缺陷,临床上导致出血,也可以不影响受体功能,但与血小板同种免疫反应密切相关,90年代以来,诸多研究认为受体多态性两重性因与血栓形成有关。本综述了血小板膜受体多态性的组成、结构及其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RD7、NGX6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RT-PCR对52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及30例正常骨髓对照进行NGX6、BRD7基因mR-NA水平的检测,对其中7例AL患者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RD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AL患者和正常骨髓对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RD7、NGX6基因均存在明确表达。NGX6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AL组与正常对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4,P=0.982)。而BRD7 mRNA的表达水平AL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2,P=0.001),但在AL各亚型之间BRD7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6,P=0.287),且BRD7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初诊时骨髓原始细胞数、外周血白细胞数及血小板数无关。其中,对部分样品检测了BRD7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AL患者BRD7阳性表达细胞百分率均值高于正常骨髓对照。结论AL患者和正常骨髓对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均表达BRD7和NGX6,且BRD7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表达上调,但BRD7 mRNA表达水平与AL患者某些临床特征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FⅡG20210A突变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及其与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联系,方法:运用FⅡG20210A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9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及107例正常人对照的FⅡG20210A基因频率,结果:未检出1例FⅡG20210A基因突变者,提示被检病例及正常人FⅡG20210A基因变异频率为0,结论:在中国人群中FⅡG20210A基因变异罕见甚至缺如,FⅡG20210A基因突变不足以成为中国人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背景:据作者查新检索,国外尚无通过体外诱导干细胞生成具有功能的血细胞并形成产品的报道.目的:体外诱导脐血CD34+细胞向成熟巨核细胞分化,并观察血小板产出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412006在湘雅医院及湘雅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脐带来源于足月妊娠健康产妇,由湘雅医院提供.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脐血CD34+细胞,按5×107L-1密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加入含L-谷氨酰胺、铁饱和的人转铁蛋白、CaCl2、胰岛素、去离子牛血清白蛋白及重组人血小板牛成素的StemPro-34无血清培养基,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条件F向巨核细胞诱导培养14~21d.吸取细胞培养液,离心取上清,再次离心弃上清,余下物质即为细胞培养液中比重较小的血小板样颗粒.同法分离正常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主要观察指标:培养细胞与上清液中血小板样颗粒的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血小板聚集情况及CD41的表达.结果:培养第10天,巨核细胞诱导培养体系中出现丝状物质,片有血小板样颗粒产生,第16天达高峰:培养细胞强阳性表达血小板特异件抗原GP Ⅱb Ⅲa:光镜观察培养细胞呈成熟巨核细胞形态,但也可见幼稚巨核细胞样,巨核细胞旁可见血小板样颗粒:电镜观察培养细胞大多呈成熟巨核细胞形态,少量呈凋亡状态,上清液中血小板样颗粒与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大小、超微结构基本一致,有的血小板表面光滑,有的则呈现不规则表面.上清液中血小板样颗粒与正常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均能对凝血酶产生聚集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两者具有同样的CD41高表达率.结论:脐血CD34+细胞能在体外诱导生成高纯度且成熟的巨核细胞,并产出血小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Ⅱbβ3缺陷对血小板由内到外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 :采用DNA序列分析、流式细胞术、RT PCR和Westernblotting等检测细胞中转染cDNA的存在、表达及细胞结合PAC 1、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b)的能力。结果 :血小板无力症 (GT)患者整合素αⅡbβ3明显低下 ,且血小板在ADP激活后不能结合PAC 1,转染β3和αⅡb(突变αⅡbR995A 或正常αⅡb)cDNA的CHO细胞株分别表达αⅡbR995A β3和αⅡbβ3,并且突变株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hamsterovary ,CHO)细胞αⅡb基因 30外显子上第 30 77和 30 78位碱基由CG突变为GC ,导致第 995位精氨酸被替换为丙氨酸 ;在未活化的情况下 ,αⅡbβ3CHO细胞几乎不结合PAC 1,但能结合Fb ,而αⅡbR995Aβ3CHO细胞能结合PAC 1,且Fb明显增加。结论 :αⅡbR995A 突变能诱导血小板内到外信号传导 ,使αⅡbR995Aβ3表现为激活型受体 ;而GT患者却因整合素αⅡbβ3缺陷使αⅡbβ3介导的血小板由内到外信号传导受阻 ,使该GT患者表现出血小板聚集异常。  相似文献   
20.
背景:据作者查新检索,国外尚无通过体外诱导干细胞生成具有功能的血细胞并形成产品的报道。 目的:体外诱导脐血CD34+细胞向成熟巨核细胞分化,并观察血小板产出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4/2006在湘雅医院及湘雅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脐带来源于足月妊娠健康产妇,由湘雅医院提供。 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脐血CD34+细胞,按5×107 L-1密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加入含L-谷氨酰胺、铁饱和的人转铁蛋白、CaCl2、胰岛素、去离子牛血清白蛋白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StemPro-34无血清培养基,置于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向巨核细胞诱导培养14~21 d。吸取细胞培养液,离心取上清,再次离心弃上清,余下物质即为细胞培养液中比重较小的血小板样颗粒。同法分离正常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 主要观察指标:培养细胞与上清液中血小板样颗粒的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血小板聚集情况及CD41的表达。 结果:培养第10天,巨核细胞诱导培养体系中出现丝状物质,并有血小板样颗粒产生,第16 天达高峰;培养细胞强阳性表达血小板特异性抗原GP Ⅱb Ⅲa;光镜观察培养细胞呈成熟巨核细胞形态,但也可见幼稚巨核细胞样,巨核细胞旁可见血小板样颗粒;电镜观察培养细胞大多呈成熟巨核细胞形态,少量呈凋亡状态,上清液中血小板样颗粒与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大小、超微结构基本一致,有的血小板表面光滑,有的则呈现不规则表面。上清液中血小板样颗粒与正常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均能对凝血酶产生聚集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两者具有同样的CD41高表达率。 结论:脐血CD34+细胞能在体外诱导生成高纯度且成熟的巨核细胞,并产出血小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