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郭鑫  唐秀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409-3410
目的了解网织红细胞(Ret)计数、血清叶酸(Fa)、维生素B_(12)对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HL750血液分析仪、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MEIA)与离子捕捉免疫分析法(ICIA)对30例健康对照组与110例血液病患者进行网织红细胞的检测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含量的测定。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白血病的网织红细胞计数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而溶血性贫血的网织红细胞计数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患者叶酸、维生素B_(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网织红细胞的计数对溶血性贫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含量的变化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在临床上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使用手持无线终端(PDA)的规范情况,并探讨PDA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择42名在岗执业护士为质控对象,由科室护理质控专职人员对PDA执行医嘱情况进行为期1周的专项检查,了解使用PDA执行医嘱情况,分析PDA使用不规范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3个月后再进行为期1周的专项检查.比较质控前后PDA使用的规范率.结果 质控前执行不规范的医嘱占65.29%(837/1282),PDA使用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对PDA的作用及使用功能认识不够(46.12%,386/837)、硬件及软件问题(35.13%,294/837)、患者依从性差(6.21%,52/837)、PDA数量不够(12.54%,105/837).质控后PDA使用规范率为99.50%(1 578/1 586),高于质控前的34.71%(445/1 282)(P<0.05).结论 护理人员对PDA的认识不够及PDA硬件及软件问题是造成不规范使用PDA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改善PDA使用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83.
为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变化,用ELISA检测了RA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用化学法测定NO;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结果RA患者血清中的TNF-α(P<0.01)、NO(P<0.0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SOD的水平低于健康人(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RA的发病与TNF-α、NO、SOD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4.
为探讨淀粉酶和脂肪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AcutePancueatitis,AP)的临床价值,分析了30名正常人,50名急性胰腺炎患者,50名肝胆消化道疾病的血、尿淀粉酶(Amylase,AMY)及血脂肪酶(Lipase,LP)的检测结果。AP组患者血、尿AMY及LP值均明显高于非AP对照组(P<0.01),AMY和LP阳性率分别为88%和94%。AP发病后AMY和LP变化最明显的时间分别为1~3d和1~6d。AMY在急性胰腺炎时出现较早但持续时间短,LP出现较晚而持续时间长,AMY和LP进行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顺铂诱导直肠癌HCT116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M30-ApoptosisTM-ELISA-kits、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顺铂作用不同时间HCT116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Blotting测定p53、p21、Bcl-2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顺铂可抑制直肠癌HCT116细胞生长,并呈时效(F=1129.383,P=0.000)和量效(F=125.267,P=0.000)关系;2.5、5.0、10.0、15.0 μmol/L顺铂分别作用直肠癌HCT116细胞0、12、24、48、72 h,通过亚G1峰检测其凋亡率,顺铂作用24、48、72 h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69、14.110、12.221,P值分别为0.010、0.003、0.000),不同时间顺铂抑制HCT116细胞生长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8,P=0.003);不同时间顺铂诱导HCT116细胞释放CK18-Asp237-Asp396含量的比较,不同药物浓度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667,P=0.000),同时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4.394,P=0.000),Western-Blotting结果提示顺铂作用直肠癌HCT116细胞后p53、p21蛋白水平表达随着12、24、48、72 h与0 h比较逐步升高,p53蛋白(t值分别为9.873、-2.906、7.229、2.776,P值分别为0.000、0.007、0.000、0.011);p21蛋白(t值分别为-10.692、-8.867、-15.063、-16.281,P值分别为0.000、0.001、0.000、0.000);Bcl-2蛋白的表达无变化(t值分别为1.429、2.011、2.247、2.001,P值分别为0.178、0.069、0.053、0.062).结论 顺铂通过恢复pS3的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AU-2700生化分析仪和Beckman Arrey360全自动特种蛋白仪分别检测299例各种肝脏病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TA及TBA。结果各种肝病患者的P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PA逐渐下降,TBA明显升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A、TBA水平能较早地反映肝脏合成及代谢功能,对各型肝炎的病情和预后的早期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7.
本文总结了新药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40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重点介绍了新药临床应用时的心理护理应加强宣教,向患者说明用药目的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取得病人同意;用药前应掌握药物的药理特性及用药注意事项,便于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应进行处理;做好培养标本留取,提高培养阳性率;在用药过程中,控制输液滴速,保证有效血药浓度,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尿道处女膜融合症并尿道肉阜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尿道肉阜患者,若同时阴道口至尿道肉阜基底部的最短距离<0.4 cm,则诊为此病.共诊治107例,采用尿道肉阜缝扎切除,尿道外口阴道口间距延长术,保持尿道外口阴道口间距>0.5 cm,且使尿道外口的口径>0.8 cm.结果:痊愈86例(80.3%),好转17例(16.0%),无效4例(3.7%).结论:尿道处女膜融合症常合并尿道肉阜,手术治疗必须同时处理两种病症.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1例手术成功,1例转开放性手术.共切除囊肿数目为46个.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20~150mL,平均100mL.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4.5 d.手术并发症包括:腹膜损伤5例(15.6%),皮下气肿1例(3.1%),尿路感染2例(6.2%),腰背部和肩部疼痛3例(9.4%),切口疼痛2例(6.3%).随访时间1~56个月,平均23个月.B超或CT检查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轻微,并且易于处理.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分析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与免疫球蛋白(Ig)及IgG亚类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RRTI的诊断标准,收集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诊断为RRTI的患儿组80例和不同年龄对照组60例,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 IgG 亚类(G1、G2、G3、G4)。结果 各年龄组患儿与正常组相比,0~2岁患儿:IgG、IgA、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4明显降低(P<0.05);3~5岁患儿:IgG、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明显降低(P<0.05),IgG2 、IgG4明显降低(P<0.05);6~12岁患儿:IgG、IgA、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1、IgG2、IgG3、IgG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IgG、IgA有明显增长的趋势,IgM变化不明显。RRTI儿童存在IgG亚类缺陷,检出率42.5%,其中单项缺陷以IgG4为主占35%,联合缺陷以IgG2、IgG4为主占41%。结论 RRTI儿童存在免疫球蛋白IgG亚类缺陷,临床应重视IgG亚类检测,IgG2 、IgG4缺陷可能是儿童RRTI的发病原因之一,它能更敏感地反映RRTI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