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9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背景嗅鞘细胞作为一种可再生且自体取材的移植细胞,在脊髓疾病移植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关于脑出血的移植治疗目前有待实验结果的进一步积累.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后脑出血大鼠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评估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疗效.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2-03/2003-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神经研究中心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只.嗅鞘细胞移植组在制作大鼠尾状核出血模型第3天时,取10μL嗅鞘细胞悬液向大鼠脑内匀速注射(1 μL/min).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 μL.方法大鼠在移植前,移植后第3,7,14,30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模型制作后第1天在两组中各取1只大鼠,制备脑组织切片,神经元轴突髓鞘观察采用髓鞘固蓝染色,神经纤维观察采用神经纤维嗜银染色.各组移植后第3,7,14,30天各取1只大鼠,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后存活、迁徙及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并进行神经前体细胞计数.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元轴突髓鞘和神经纤维观察.②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第3,7,14,30天神经前体细胞计数.③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第3,7,14,30天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实验分析.①脑出血后第30天时血肿周边及血肿灶中嗅鞘细胞计数移植组的髓鞘化数量和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②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前体细胞计数脑出血后第7,14,30天,嗅鞘细胞移植组的神经前体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41.1±2.4)个/视野,(34.5±1.2)个/视野;(43.6±1.2)个/视野,(37.2±2.0)个/视野;(19.3±1.0)个/视野,(14.2±0.4)个/视野,(t=2.42~4.02,<0.05)].③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嗅鞘细胞移植组在脑出血后第14,30天时明显低于第3天[(2.21±0.20)分,(1.50±0.21)分,(2.74±0.21)分,(t=2.06,3.27,<0.05)],对照组只在脑出血后第30天时低于第3天[(1.96±0.12)分,(2.76±0.20)分,(t=2.47,P<0.05)].结论①嗅鞘细胞有增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数量的作用.②嗅鞘细胞可促进脑内神经细胞轴突再生,使其重新髓鞘化并建立突触联系,恢复其运动功能,进而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72.
目的:比较分析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基底核区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基底核区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0例,按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微创组31例和保守组19例,分别给予微创穿刺引流术和内科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Glasgow昏迷评分(GCS)和血肿体积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及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与保守组相比,微创组患者入院1周后GCS评分明显升高,血肿体积明显减少,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3个月后ADL评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能显著改善基底核中等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意识障碍,明显减小血肿体积。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索建立硬通道少创伤的自体血注射猪脑出血模型,尽量减小实验动物在实验过程中遭受的痛苦并尽可能与临床实际情况保持一致.方法 采用骨穿针作为注血工具,以猪眼眶作为穿刺点定位体表标志,采用小儿生命体征监护仪在术中对猪的血压等进行监测.采用头部CT扫捕和组织学方法评价血肿制作的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 7头小猪均成功获得了满意的额叶血肿,猪生存状态良好.影像学和组织学血肿体积相差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O.931,P=0.002).结论 我们改良的猪脑出血造模方法简单、可行,造模成功率高,较好地体现了对实验动物的人性关怀,CT血肿基本可以替代组织学血肿的信息.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神经行为学和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学的特点。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脑出血组大鼠通过立体定向术向脑内注入VII型胶原酶制成脑尾状核出血模型,并按不同时间点(1、3、7、14、28d)分为5个亚组。采用神经功能评分和HE染色分别观察脑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和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3d时最明显[3d与1、7d无明显差异(P〉0.05);与14d和28d有显著差异(P〈0.05)]。脑出血后1d在尾壳核区域可见血肿形成,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3d时脑水肿明显;7d时血肿周围脑组织有胶质细胞增生;14d时血肿区逐渐形成不规则囊腔;28d时囊腔仍然存在,出血周边区见胶质细胞进一步增多。结论脑出血后神经行为学的改变、血肿及囊腔的形成与出血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采用Ⅶ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研究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变化规律。方法:尾状核注射Ⅶ型胶原酶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造模后12h、1d、3d及7d,采用HE染色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及神经细胞变化规律。结果:造模后灶周组织主要表现为红细胞逐渐崩解吸收、炎症细胞浸润、病灶中央神经细胞液化坏死;星型胶质细胞在出血伊始即出现增生,7d时增生最活跃;神经元在各时间点均表现为死亡。结论:Ⅶ型胶原酶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可模拟人类原发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6.
目的:Ⅶ型胶原酶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并评价。方法:Ⅶ型胶原酶立体定向注入大鼠尾壳核,于术后1、3、7d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血肿体积及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存活大鼠均有神经功能缺损,术后3d最明显;尾壳核有出血灶,术后3d血肿体积最大;血肿及周围脑组织存在典型脑出血后病理改变。结论:Ⅶ型胶原酶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是理想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77.
神经干细胞因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多潜能分化、低免疫原和迁移功能等特征,在脑卒中、神经变性等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移植的干细胞可以替代缺失的神经细胞,向病灶区迁移分化并和周围组织建立突触联系,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单独的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极少,只有5%左右。因此,移植的干细胞限制性分化为神经元是细胞替代疗法发展的关键。在体内外改变干细胞分化特性的因子能使这些细胞获得或保持神经元形态,并能促进有功能的神经网络形成。确定适宜的培养条件和分化的调节因素对干细胞向神经元转化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分化及其DCX的表达。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传3代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干细胞及分化的细胞,并观察其DCX的表达。结果:SD大鼠海马和脑室下区组织体外培养的细胞为神经干细胞,DCX在干细胞中有表达,在其分化的神经元中无表达。结论:DCX在神经干细胞中表达,在神经元无表达。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并发的临床特征及机制。方法:搜集住院诊断为GBS患者的资料,筛选并总结继发于CNS损伤的GBS患者资料,复习文献,分析2种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5年收治GBS共239例,其中继发于CNS损伤后的GBS患者12例(男8,女4),发病年龄42~61岁。患者周围神经损伤的症状继发于原发性或者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为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四肢迟缓性瘫痪、脑干功能异常、反射消失等症状和体征。脑脊液提示蛋白-细胞分离,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损伤,F波出现率降低,结合病史确诊为不同亚型的GBS。通过复习文献发现CNS损伤与GBS有密切的关系。GBS可以继发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外伤、出血性脑卒中、脊髓外伤、脊髓相关手术相关操作。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继发于GBS则以脑梗死多见。结论:两种疾病都是高致残率的神经重症,临床工作需要严谨仔细地体格检查,以便尽早地发现病情变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80.
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大鼠神经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性.方法从孕16 d的大鼠胚胎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其特征.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 d后移植未分化的神经干细胞于梗死灶同例的侧脑室内.记录损伤和移植后的大鼠运动功能,不同时间杀死大鼠,研究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迁徙、分化的情况.结果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显示其具有良好的自我繁殖能力,体外诱导可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结论大鼠神经干细胞能在缺血区内分化成为神经元细胞,移植后能有效穿透室管膜进入脑组织,迁徒至脑缺血病灶,侧脑室移植神经干细胞能有效改善脑缺血动物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