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的患儿除采用常规护理外,尚使用0.25‰三氯异氰尿酸溶液对患儿皮损处进行浸泡、湿敷.结果患儿均痊愈,平均住院(7.8±0.9)d.提示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可使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儿科常用两种一次性输液器的死腔量中液体残留量对小儿静脉输液量的影响。方法由3人同时对两种一次性输液器的死腔量进行测量,对195例输液患儿所用液体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输液器对输入液量间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同种输液器对不同液体输入量间的影响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说明输液时无论其液体输入量是多少,输液器的死腔量对其均有影响,其影响可随其液量多少具有显著性的改变。结论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来消除一次性输液器死腔对小儿药物剂量的影响,保证足够用药剂量,从而使药物发挥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诱导痰液在小儿痰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痰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我科在采集患儿痰液标本时通过高渗盐水诱导痰液进行痰液标本采集,发现诱导痰液具有量多、阳性率高的特点。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03年3月-2004年10月,我科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新入院患儿328例,年龄1个月~6岁。按患儿入院时间的单双日分为两组,单日为诱导组165例,双日为对照组16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无显著性差异(P>0.05)。2方法2.1采集方法诱导组:生理盐水和10%的高渗盐水混合配成3%~6%的高渗盐水3~5 ml,患儿入院次日清晨吃奶前以无菌生理盐水作口腔清洁处理后,用配制好的高渗盐水行伯瑞驱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儿童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39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疗的患儿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术前、中、后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采用具有儿童特点的围手术期护理能让缺血性脑卒中患儿顺利进行DSA介入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儿童缺血性脑卒中DSA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的患儿除采用常规护理外,尚使用0.25‰三氯异氰尿酸溶液对患儿皮损处进行浸泡、湿敷.结果患儿均痊愈,平均住院(7.8±0.9)d.提示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可使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对24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潮气流速容量曲线的测定,以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阻力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美国Sensor Medics公司生产的2600型全自动小儿肺功能测定仪,在潮气状态下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肺功能测定,连续记录潮气呼气流速容量曲线。结果所有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力增高,尤以小气道阻力增高为主,其增高程度与患儿病情的轻重呈正相关。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尽早进行潮气流速容量曲线的测定,以判断患儿病情,为其治疗和护理提供客观依据;潮气流速容量曲线的测定操作简单易行,并且无创,在临床上应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7.
肌肉注射是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多为局部疼痛或局部硬结,给与热敷或理疗后通常能减轻或者消失。但肌肉注射而导致臀部脓肿并切排的病例非常罕见,在2007年8月我科发生1例因肌肉注射干扰素导致臀部脓肿并切排的病例。现将此病例介绍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28.
婴幼儿水合氯醛口服与直肠给药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婴幼儿镇静时采用水合氯醛口服与直肠给药,对这两种给药方法所产生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方法:把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测而用水合氯醛镇静的259例婴幼儿,按入院时间的奇偶日期随机分为口服给药组和直肠保留灌肠给药组,然后观察两组患儿入睡时间、药物副反应发生数,对这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给药方法后对患儿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口服组主要是呕吐和呛咳,其中呕吐84例,呛咳18例,导致再次给药的85例。而直肠给药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共发生14例,再次给药12例。结论:两组患儿入睡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副反应发生数具有显著意义,对护理人员来说口服组操作简单,灌肠组相对复杂。但从效果和药物发生副反应数、给药剂量准确性来说,一般患儿应该选择直肠给药;腹泻的患儿,则应选择口服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