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6岁,以“发现右侧足背肿物3年”为主诉于2016年10月8日收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足背肿物,约花生米大小,局部无压痛,周围无红肿及皮肤破溃.此后肿物渐进性增大,并逐渐伴有踝关节活动受限,现约鹅蛋大小,行走时疼痛显著,休息时疼痛缓解,局部无明显压痛,无皮肤色素沉着及红肿、破溃等.  相似文献   
12.
骨盆骨折合并女性生殖器损伤较少见,误诊率高.1987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73例骨盆骨折,其中合并女性生殖器损伤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内固定临床价值。方法从1992年1月~2006年6月,对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压迫脊髓前方109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应用Armstrong钢板固定21例,Kaneda装置11例,Ventro-fix系统32例,MAC系统36例,Z-plate 2例,ATLP 7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A级9例,全瘫未恢复;其余100例不全瘫中,恢复至B级2例,C级23例,D级39例,E级36例。植骨平均3.5个月愈合。结论有指征的条件下,前路减压内固定是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单枚cage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后路单枚cage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及椎间融合器治疗需行内固定融合手术的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均有腰痛及一侧下肢疼痛)51例,男32例,女19例,年龄41~72岁.单节段47例,其中L3/4 1例,L4/5 25例,L5/S1 21例;双节段4例,其中L3/4和L4/5 1例,L4/5和L5/S1 3例.手术方法均采用单侧显露症状侧椎板及关节突,单侧置入椎弓根钉,经椎间孔入路(TLIF手术)切除椎间盘及软骨终板,植骨后放入单枚cage.根据日本JOA评分法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单节段平均100min,双节段平均150min.术中出血90~430ml,其中单节段平均140ml,双节段24Oml.术前JOA评分平均11分,术后1年时平均25分.优38例(74.51%),良10例(19.61%),可2例(3.92%),差1例(1.96%),优良率为94.12%.经1~2.5年随访,所有患者椎体间融合良好,未发现断钉及cage移位.结论:单侧椎弓根钉及cage内固定术,手术方法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脊柱结构破坏少,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可供选择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减压、单枚B-Twin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例,其中17例伴腰椎不稳。均有腰痛伴单侧下肢痛。均为单节段病变,其中L3/41例,L4/512例,L5/S18例。术前椎间隙高度7.73±1.61mm;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31~45分,平均37.5±6.9分。均行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减压、单枚B-Twin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术。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进行ODI评分,并行影像学检查观察融合器位置、椎间隙高度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5~2.1h,平均1.7h;术中出血量75~190ml,平均90ml。术中无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无感染、血肿、神经功能损伤及融合器脱落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ODI为10~19分,平均(15.5±4.2)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时ODI为7~12分,平均(9.6±3.8)分,与术后1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个月椎间隙高度为10.23±1.49mm,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时为7.75±1.74mm,与术前比较无著性差异(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植骨均融合。结论: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减压、单枚B-Twin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或术后可能发生不稳的患者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单椎体A3型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5年3月~2007年10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胸腰椎单椎体A3型(AO分型)爆裂骨折患者16例,其中T112例,T122例,L15例,L25例,L31例,L41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C级1例,D级4例,E级11例。均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错误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25min;出血量200~600ml;平均330ml。随访10~38个月,平均14.6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骨折节段矢状面后凸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预计正常高度的比值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脊髓神经功能受损的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到E级。结论: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单椎体A3型爆裂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复位固定可靠,融合节段少,是治疗胸腰椎单椎体A3型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脊柱融合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11年Albee和Hibbs首次报道脊柱融合(spinalfusion)手术,目前已经成为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由于脊柱融合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过程,临床缺少可靠的非损伤性技术对融合的成功与否进行评价,很难研究单个因素对脊柱融合的影响。1913年Albee首次使用动物模型进行脊柱融合研究。脊柱融合的动物模型按照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生物学模型和生物力学模型。临床治疗中,通常使用内固定技术防止发生脊柱融合不愈合。使用内固定后,虽然可以降低不愈合发生的比率,但是不能根本解决不愈合的问题,仍然有10%~15%的不愈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指征下宫颈环扎术的临床结局及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需行宫颈环扎术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分析对象,以其不同指征将其均分为三组,每组18例患者,即预防环扎组、紧急环扎组和应急环扎组。观察分析三组患者环扎时间及妊娠结局。结果预防环扎组患者环扎时间明显较预防环扎组患者及紧急环扎组患者和应急环扎组患者更低,而紧急环扎组患者妊娠终止孕周明显较预防环扎组患者及应急环扎组患者更早一些。结论对子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而言,采用预防性和紧急性的宫颈环扎术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差异不明显,但是从重视妊娠结局角度而言,对于孕中期无宫缩性宫颈扩张和不良孕产史,预防性和应急性宫颈环扎术手术,更有利于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组织工程复合骨移植材料椎体间脊柱融合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复合骨移植材料在兔腰椎椎体间脊柱融合的愈合情况。方法: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种植到多孔钙磷陶瓷载体中,体外旋转细胞培养构建成组织工程复合骨移植材料。实验分为5组:假手术组、空载体组、自体髂骨组、旋转培养复合体组和rhBMP-2复合体组。椎体间移植12周后,通过大体观察、手法检测、影像学、生物力学和组织学方法评价脊柱融合愈合情况。结果:假手术组不能自行达到脊柱融合;空载体移植组脊柱融合率为50%;自体髂骨移植组为66.7%;旋转培养复合体组和rhBMP-2复合体移植组为100%,融合块较大,生物力学强度高。结论:旋转细胞培养方法构建的骨髓基质来源的成骨细胞-钙磷陶瓷复合骨移植材料椎体间脊柱融合率优于自体髂骨移植,可以替代自体髂骨进行椎体间脊柱融合;复合骨移植材料中结合骨生长因子rhBMP-2能够进一步加强脊柱融合的生物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改善该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16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性别、年龄、损伤类型、损伤节段、是否进行过手术、是否使用激素治疗、是否发生并发症和并发症类型等指标。对所有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将P<0.05的因素纳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backward conditional法;检验水准α=0.05。结果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9.95%,发生较多的为肺部感染,低钠血症,泌尿系统感染和心血管病系统并发症。年龄≥60岁、完全性损伤、损伤节段为颈段及胸段和应用激素为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急性脊髓损伤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损伤类型、损伤节段和激素治疗有关,应注意预防其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