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血糖波动对体内炎症指标及继发性肺炎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 2015年 10月至 2017年 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首次诊断发病 ≤24 h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 47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病人进行 72 h的血糖监测,记录血糖波动指标包括初始血糖值(GluAdm)、血糖平均值(GluMean)、最低血糖值(GluMin)、最高血糖值(GluMax)、血糖标准差(GluSD)、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血糖不稳定指数(GLI);同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 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并采用高分辨率胸部 CT明确病人肺炎情况,根据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 Spearman法分析血糖波动指标与病人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 logistic回归法分析病人出现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入院时性别、年龄、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激素使用例数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非感染组病人 GluMean、GluSD、LAGE、GLI、MAGE水平明显低于感染组[(9.69±0.86)比(10.54±0.86)mmol/L,(1.92±0.77)比(2.52±0.55)mmol/L,(8.10±1.60)比(11.12±1.83)mmol/L,(33.34±9.20)比(54.28±6.25)mmol/L,(3.66±0.75)比(5.16±0.95)mmol/L]血清 RP、IL?6、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5.17±0.96)比(17.82±  相似文献   
23.
唐宇涛 《医学文选》2001,20(4):494-49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我院自 1995年元月至 2 0 0 1年 3月 ,共诊治自发性 SAH病人 6 8例 ,其中 2 4例因首发症状不典型 ,体征不明显 ,就诊早期出现误诊 ,延误治疗 ,甚至造成死亡。现对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 ,男 11例 ,女 13例 ,男女之比约为 1∶ 1.18。年龄最大 81岁 ,最小 2 1岁 ,平均 6 0岁。活动时发病 19例 ,安静时发病 5例 ,急性起病 2 0例 ,缓慢起病 4例 ;病前有高血压病者 12例 ,高脂血症 8例 ,糖尿病 4例 ,颈椎病 3例 ,神经性头痛 2例 ,美尼尔氏病 1例 ,冠心病…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6例ARDS患者采用面罩实施NPPV,根据NPPV治疗效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记录两组病人NPPV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NPPV治疗成功9例,成功率为56.25%,7例NPPV治疗失败后改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其中5例死亡,总死亡率为31.25%.NPPV成功组9例均为ARDS早期患者,治疗2 h后PaO2/FiO2、HR、PaOz、SaO2、RR都有明显好转.NPPV治疗失败组全为呼吸窘迫较严重的ARDS患者,治疗两小时后PaO2/FiO2、HR、PaO2、PaCO2、SaO2、RR无明显变化.结论 NPPV对部分ARDS患者有良好的通气支持作用,尤其是ARDS的早期阶段.选择适当的患者应用NPPV进行早期干预,合理选择呼吸机、呼吸模式和治疗参数,并注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有效改善肺的氧合,缓解呼吸窘迫,减少有创通气.若NPPV治疗失败,应及时行气管插管做有创通气,避免盲目的 观望等待,延误了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结合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在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需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均未达到ARDS的标准,根据患者的LIPS和治疗所需潮气量,将患者分为A组(小潮气量高危组)、B组(小潮气量低危组)、C组(常规潮气量高危组)、D组(常规潮气量低危组),比较机械通气治疗后4组患者的PaO2、PaCO2、氧合指数、呼吸力学指标、炎症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ARDS发生率、住院28 d内死亡率.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B组PaO2、氧合指数高于A组、C组、D组(P<0.05);B组肺顺应性、气道峰压优于A组、C组、D组(P<0.05);B组IL-6、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C组、D组(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A组、C组、D组(P<0.05);B组ARDS发生率低于C组及D组(P<0.05).结论 采用LIPS筛选ARDS高危患者,并结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可改善非ARDS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指标,同时可降低ARDS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急诊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喉镜明视下经口插管失败的患者改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均获成功。结论:纤支镜引导插管对急诊困难气管插管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越红  卢一郡  唐宇涛 《内科》2009,4(4):547-548
目的观察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支持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与常规治疗组,无创通气组24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联用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治疗,常规治疗组24例为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h动脉血pH、PaO2、SaO2和心率、呼吸的变化。结果无创正压通气组经呼吸支持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减慢;PaO2、SaO2明显上升,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我院自1995年元月至2001年3月,共诊治自发性SAH病人68例,其中24例因首发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就诊早期出现误诊,延误治疗,甚至造成死亡。现对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递增剂量(IDE)在心脏复苏时的作用。方法:将177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IDE(96例)和标准剂量组(SED组)(81例),分别按递增剂量及标准剂量肾上腺素静推,观察两组病例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存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IDE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SC)为30.2%,SDE组为12.3%,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率IDE组为5.2%,SDE组为4.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上腺素递增剂量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但不能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30.
[摘要] 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广西是自然灾害高发地区,肩负繁重的医学应急救援任务。近40年来,医院急诊科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提供医学救援的主要阵地之一,在政府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医学应急救援从队伍建设、救治装备设施配置、救治网络构建、救治模式探索等方面虽然成绩显著,但仍存在不足。“健康中国”战略的新形势下,新的理念、新的模式也亟需与时俱进,医学应急救援体系、管理制度、队伍能力建设、智能化救治模式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