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5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85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187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23篇
内科学   230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16篇
综合类   836篇
预防医学   30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19篇
  2篇
中国医学   275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Objective To develop a Chinese-made electrolytic detachable coil (CEDC) that would allow patients to enjoy the benefit of electrolytic detachable coil without having to rely on the expensive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 (GDC), and to test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CEDC. Methods Radiopacity of the marker of the CEDC was tested. The anti-strain force of coils and connection points were measured. In vitro and in vivo electrolyses were conducted. We produced 21 aneurysm models including lateral, bifurcation, and terminal aneurysm models, and embolized 18 models with CEDC. Results Radiopacity of the marker was satisfactory. Anti-strain of the coil and the connection point have shown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CEDC. Electrolysis in vitro and vivo, was similar to that of GDC. 83% of the aneurysm models were completely occluded. Coils were found to induce thrombosis in the aneurysm cavity, and could lead to a new endothelium over the entrance of the aneurysm, with organized tissue replacing thrombosis in 2 months. Conclusions CEDC is as efficient and safe as GDC. The marker, the ability to induce thrombosis inside the sac and the growth of new endothelium over the orifice are very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42.
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最后阶段 ,它是对学生基础、桥梁课程及临床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的综合检验 ,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第一场所。医学生作为一培训对象 ,师资因素对学生的实习有着重大影响。根据传染科医学生实习情况 ,认为带教老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 培养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43.
小针刀加金葡液注射治疗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本海  宗慧凯 《中原医刊》2000,27(10):40-41
治疗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方法不多,目前临床多采用植骨术与骨折端加压治疗,虽疗效可,但创伤大,费用高,且需二次手术,自1995年~1999年,我科采用小针刀与金葡液局部注射治疗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3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6~82岁,平均49岁。股骨干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15例,肱骨骨折5例,尺桡骨骨折3例,首次治疗行内固定者19例,外固定架6例,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3例,小夹板固定2例。术手至诊治时间最短4个月,最长一年,平均7个月,所有病…  相似文献   
44.
脑——腹联合伤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8例脑腹联合伤死亡病例分析,认为缺乏典型症状的联合伤主要死因在于误诊、漏诊而延误手术时机造成。强调具有典型症状的颅脑外伤病人术后血压下降是腹外伤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多点、反复腹腔穿刺是早期诊断腹外伤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以腹部外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失血性休克在术后出现意识障碍排除麻醉药物影响后,要考虑到合并颅内损伤的早期症状。治疗应先处理危及患者生命的损伤,不应只顾虑脑水肿而过分限制补液量,抗休克时血压稳定一经确诊颅脑伤应立即手术。  相似文献   
45.
目的:青藏高原颅脑损伤大多为车祸所致(85.2%),其受伤机制复杂,伤情严重。而伤后3h以内因颅内血肿所致的脑受压、脑疝发展迅速、来势凶猛,加之高寒缺氧的环境因素,其死亡率高。减少不必要的特殊检查,争分夺秒迅即解除脑受压、有效地纠正缺氧状态,积极治疗并发症是伤者获救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6.
红景天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对膀胱癌术后制定个体化膀胱灌注化疗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膀胱癌标本行癌细胞培养及选用5种治疗膀胱癌常用的化疗药物作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结果:5种化疗药物抑瘤率分别为:丝裂霉素0~62%、塞替哌0~60.5%、顺铂0~64%、阿霉素0~79%、鸦胆子油乳0~49%。结论:根据细胞培养药敏测试结果,选择相对敏感的化疗药物。制定个体化膀胱灌注化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减少和延缓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通过我院收治直肠类癌6例的临床表现、治疗、随访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直肠类癌有症状者以便血便频多见。肿瘤外观呈黄色,位于粘膜下者触诊肿瘤较硬、孤立、光滑、可动为其特征。2.肿瘤≤1.5cm4例,行电灼切除术或经肛局切术,无复发及转移;肿瘤≥2cm2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一例于术后3个月盆腔复发。结论 1.直肠类癌一般较小、粘膜下生长,触诊肿块硬、孤立、光滑、可动感为其特征。2.肿瘤大小对判定其恶性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是很重要的,肿瘤<2cm,可行局部切除术;肿瘤≥2cm、或伴有溃疡者宜行扩大根治术。  相似文献   
49.
1 临床资料 37例均为我院外科1995年~1997年手术后会诊的患者。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34.9岁;病程术后5d11例。术后10d18例,术后15d4例,术后20d4例。胆囊切除术12例,阑尾切除术14例,肠梗阻术后2例,胃大部切除术4例,脾破裂修补术2例、结肠癌术后1例,胰头痛术后1例,其它手术1例。临床表现:腹部胀满疼痛,得矢气后减轻,或食后加重,排便不畅,食欲不振,或恶心欲呕,或呕吐,舌淡红或淡,苔腻、脉细弦。  相似文献   
50.
姜耕  胡凯  张彦 《中国保健》2005,13(24):51-52
目的总结分析桥本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探讨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以及如何选择桥本病手术时机,手术范围及术后治疗.方法回顾1998-2005年收治的桥本病31例,对其临床诊断,手术方式,术后治疗.几方面加以分析.结果31例中12例临床作出桥本病诊断,误诊率为61%(19/31).24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诊断均为桥本病,其中并发甲状腺癌2例,并发甲瘤5例,结甲3例,甲状腺机能亢进3例,并发病占38.7%(12/31).结论桥本病较常见,可伴发甲状腺机能异常和甲状腺恶性肿瘤,正确掌握其临床特征,结合甲状腺自卑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有经验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及注意与其它甲状腺疾病鉴别可降低术前误诊率,重视并发恶性肿瘤、术中常规作冰冻切片检查能使治疗更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