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5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187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26篇
内科学   234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1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17篇
综合类   844篇
预防医学   31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22篇
  4篇
中国医学   280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比较不同强直位膝关节置换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3月采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强直膝畸形患者80例(100膝),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行传统膝关节置换术和膝关节置换配合胫骨结节截骨入路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X线片、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和功能评分情况,并随访3个月。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对强直位膝关节置换均具明显效果。与传统膝关节置换术相比,膝关节置换配合胫骨结节截骨入路术术后ROM、KSS和功能评分值均较高(P<0.05),术后并发症及感染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配合胫骨结节截骨入路术临床效果明显,较常规膝关节置换术更佳,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32.
临床上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部位的判断常常较困难,以往常规检查方法很容易漏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可以及时发现出血部位并行栓塞治疗.我科2000-02~2004-08对1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了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6例施行栓塞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变化的关系,评价超声诊断PVNS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膝关节PVNS的超声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9例PVNS均为弥漫型,病理特征为滑膜增厚呈结节状或绒毛状,有丰富的血管和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超声显示病变关节内有不同程度积液;滑膜增厚并有结节状隆起或互相形成较大肿块,其回声为低、中或高回声;CDFI示滑膜内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部分可见骨质及周围组织侵蚀性改变。结论:超声诊断PVNS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筛检方法。  相似文献   
134.
病例介绍:患者女,74岁。因“左乳肿物2个月”入院。查体:双乳不对称,左乳较右乳明显增大,左侧乳房皮肤呈现红紫色,乳房皮肤溃疡糜烂,触诊双乳张力、皮温正常,左乳外上象限1点方向乳头旁可及一肿物约6 cm×6 cm大小,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乳腺彩超示:左侧乳腺探及一实性为主不均质包块,大小约7 cm×7 cm×4 cm,形态尚规则,边界尚清,回声不均,周缘部见散在少许液性暗区;CDFI:左侧乳腺不均质包块内见散在点状血流信号;左侧乳腺实性占位BI-RADS 5级。入院行左乳肿物粗针穿刺活检术,穿刺病理: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Ki-67(-),ER(-),PR(-),C-erbB-2(+++),E-cadherin(+),EGFR(局灶+)。多西他赛方案新辅助化疗1周期,后赫赛汀靶向治疗加紫杉醇新辅助化疗第2周期,肿瘤较前增大,破溃渗出严重,全麻下行左侧乳腺单纯切除加术区植皮术。术后病理:结合HE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左侧乳腺血管肉瘤Ⅱ级。  相似文献   
135.
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重建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网植骨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加前路内固定治疗83例严重胸腰椎结核,术后正规抗痨治疗,对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52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52例患者术后疼痛消除,23例伴瘫痪者1例FrankelA级无恢复,其余均有明显恢复;无1例出现感染和复发,结核治愈率100%;术后3个月时骨性融合率40%,6个月时90%,9个月时达100%。45例伴后凸畸形者Cobb角平均矫正30.6°,随访时无明显丢失。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加节段固定器治疗严重胸腰椎结核具有减压彻底、重建可靠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6.
脑静脉窦栓塞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静脉插管静脉窦内弹簧圈或/和明胶海绵植入致脑静脉窦急性栓塞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评价其有效性、可行性、优缺点。方法:采用经静脉插管的介入方法将弹簧圈和/或明胶海绵放置在实验小型猪脑静脉窦的不同位置达到静脉窦完全或不完全栓塞的效果。结果:9例实验动物均成功的完全或不完全栓塞上矢状窦、直窦、乙状窦。右侧乙状窦栓塞1例,上矢状窦中后1/3 Rolandic静脉前1~2cm处1例,Rolandic静脉处栓塞3例,Rolandic静脉后1~2cm处栓塞2例,直窦栓塞1例,窦汇和直窦栓塞1例。结论:经皮穿刺静脉插管脑静脉窦内弹簧圈、明胶海绵植入致脑静脉窦急性栓塞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有效可行,此方法不开颅,脑组织无人为损伤,更加接近实际发病状况。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棉球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ASA分级Ⅰ级,年龄6~12岁,随机分为RF组(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组)、R组(罗哌卡因组)、F组(氟比洛芬酯组)各20例。术前15 min,RF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F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5 mg/kg,R组静注生理盐水1 mg/kg。RF组与R组在扁桃体切除止血彻底时,用0.5%的罗哌卡因棉球紧紧填塞于扁桃体窝5 min;F组用生理盐水棉球填塞5 min取出棉球。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儿术后拔管即刻(T0)、术后30 min(T1)、2 h(T2)、4 h(T3)、8 h(T4)、6 h(T5)、12 h(T6)、24 h(T7)的疼痛评分,记录患儿首次追加镇痛药时间、例数以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RF组各时点的VAS评分低于F组与R组(P0.05);R组T0~T4的VAS评分低于F组(P0.05);RF组术后首次追加镇痛药的时间长于R组和F组(P0.05);RF组和R组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比例低于F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38.
沃西文  邹宏  杨琰  陈利  唐军 《西南军医》2004,6(5):35-35
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很多 ,在控制了多种混杂因素后 ,空气消毒方法仍是一种独立的影响因素 ,即手术室空气不同消毒方法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性是不同的[1] 。为探讨层流手术室、室内净化机空气消毒和传统紫外线消毒效果 ,我们对手术室三种空气消毒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1 方法与结果1.1 消毒方法  (1)选择层流净化手术间 ,温度 2 2~ 2 4℃湿度 5 0 %左右 ,垂直型层流手术区域洁净度达 10 0级 ,周围区域洁净度 10 0 0级。 (2 )KDSJ -B6 0- 10 0多功能动态杀菌机。 (3)紫外线消毒手术间 ,术前紫外线照射消毒 ,术中用分体…  相似文献   
139.
杨琰  沃西文  陈莉  唐军 《西南军医》2004,6(5):76-76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相继颁布和实施 ,面对患者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 ,如何依法护理行为、如何体现维权意识成为护理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作者认为只有在提高法律认识的基础上 ,调整护理工作和管理思路 ,作好临床护理工作 ,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0.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 29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1年,复发10天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寒战、发热,以下午明显,体温波动于38.5~39.5℃,最高达40.2℃,未服退烧药体温可逐渐降至正常,伴咳嗽、咳白色粘痰,约30口/日,曾间断静滴抗生素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约3个月后,患者转为持续发热历时5个月,曾在外院诊断为中叶综合征,给予氧哌嗪青霉素、头孢曲松钠、红霉素、泰能、利复星等静滴,患者仍有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