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31.
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内窥镜对肺静脉孔的形态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静脉孔径线及静脉鞍厚度的测量方法,分析肺静脉与左房连接变异的类型。方法:收集103例影像资料,在血管内窥镜(VIE)图像上观察肺静脉开口情况,测量长短径及静脉鞍厚度,计算肺静脉孔指数,测量左房体积。结果:标准4支肺静脉81例(78.6%),上肺静脉孔>下肺静脉孔,右上肺静脉孔>左上肺静脉孔,右下肺静脉孔>左下肺静脉孔;右肺静脉孔指数>左肺静脉孔,右下肺静脉孔指数>右上肺静脉孔,左上、下肺静脉孔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侧静脉鞍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肺静脉孔较女性大,男女性肺静脉孔指数和静脉鞍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左上肺静脉孔短径、右上肺静脉孔指数在≥70岁组与50~59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肺静脉孔径与左房体积有一定正相关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内窥镜能直接对肺静脉孔进行形态学观察,明确肺静脉开口有无变异,并能对肺静脉孔及静脉鞍进行测量,提供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32.
淋巴结是重要的周围淋巴器官,具有阻止和清除细菌、毒素、异物和癌细胞等物质的生理功能.淋巴结的病变主要有炎症、反应性增生、转移瘤及淋巴瘤四类.人体许多疾病的发展可引起淋巴结结构、形状、大小、功能及代谢等方面的异常改变.无创而准确的检出及判断病变淋巴结的性质,一直是影像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淋巴结进行了解剖、功能与代谢等多方面的影像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本文就淋巴结影像学研究状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MSCTPA检查,采用VR、MIP、MPR等多种后处理方法,分析所获得的影像资料,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经临床随访确诊肺栓塞26例;运用MSCTPA检出26例累及195支肺动脉,其中肺动脉主干0支,左、右肺动脉主干15支,叶肺动脉52支,肺段动脉82支,亚肺段动脉46支。195支肺动脉病变中表现为中心性充盈缺损为68支,占34.87%;偏心性充盈缺损为49支,占25.13%;混合型37支,占18.97%;完全梗阻性充盈缺损为41支,占21.03%。漏诊0例,误诊0例,诊断准确率达到100%。MSCTPA能全面地显示栓子的形态、位置、范围。结论:MSCTPA能准确的显示肺动脉栓塞及相关病变的影像表现,可成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4.
读片窗     
患者女,16岁.尿频、尿急伴间歇性无痛血尿2个月余,下腹部坠胀不适4天就诊.曾多次抗感染治疗,症状缓解后复发.体检:腹部平软,中下腹部轻压痛,未扪及明确肿块.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 8.75× 109/L,红细胞(RBC)4.81×102/L;尿常规RBC 1119个/ul,WBC6515个/ul,上皮细胞247个/ul,结晶50个/ul.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MR脂肪抑制T2WI肝脏信号强度指标(SII)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炎症活动度(G)和纤维化程度(S)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例,正常18例。扫描序列主要为脂肪抑制T2WI,肝脏SII为肝脏与右侧背肌信号强度之比。结果肝脏SII平均0.966±0.172。多因素方差分析G分组F=8.608,P=0.000;S分组F=4.032,P=0.009;G和S交互作用F=2.374,P=0.050。偏相关示SII与G间r=0.622,P=0.000;与S间r=-0.361,P=0.011。接受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示SII诊断中重度肝炎曲线下面积=0.925,P=0.000,最佳诊断界点SII=0.97。结论 MR脂肪抑制T2WI肝脏SII与慢性乙型肝炎炎症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其判断中重度炎症活动的值为>0.97。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胆囊壁水肿的MRI特征及评估慢性乙肝病理变化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慢性乙肝67例,正常18例.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快速采集稳态进动梯度回波(FIESTA)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有无胆囊壁水肿及其厚度.结果 胆囊壁水肿12例,平均厚度为(5.68±3.78) mm.中度慢性肝炎(G3)、重度慢性肝炎(c-4)各6例.各组间胆囊壁水肿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G3、G4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29).轻度组与中重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正常组与中重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各组间胆囊壁水肿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5,P=0.252).肝纤维化各组(S0 ~S4)内胆囊壁水肿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胆囊壁水肿预示中重度慢性肝炎的敏感性33.33%,特异性100%.结论 MRI能敏感地显示胆囊壁水肿.胆囊壁水肿提示慢性乙肝中重度炎症活动,具有较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资料,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患者以成年女性多见(9例).病灶均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其中1例为神经纤维瘤病,合并右侧颞部脑膜瘤.病灶多数为类圆形(11/13),边界清楚,瘤周水肿轻(9/13).肿瘤T1WI表现为等信号(10/13)、略低信号(3/13),T2WI表现为略高信号(6/13)、略低信号(7/10),DWI表现为等信号(6/13)、高信号(5/13)、低信号(2/13);增强后大部分病灶呈中到重度强化(8/13),部分可见囊变坏死区,5例可见"脉络膜尾征".病理类型以纤维细胞型为主(9/13).结论 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患者年龄及病灶部位,可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8.
病人 男,70岁,发现左上腹包块3月。8年前曾在外院行胆囊切除术。B超示左上腹囊性肿物,内有不规则强回声。CT扫描示左上腹肝胃胰之间巨大类圆形囊性肿物,约10cm×12cm×11cm大小,囊壁薄而光滑,囊内大部为水样密度,CT值17HU,其中飘浮有不规则云雾状软组织密度影,CT值36~41HU(图1,2)。囊外周有网膜脂肪组织包裹。术中见左肝下面巨大囊性肿物,被大网膜包裹,分离网膜后见囊肿张力高,切开包膜引流出淡黄色浑浊液体约500ml,从囊内取出一块纱布,其上面有三个破洞和乳白色脓苔。囊壁送病…  相似文献   
39.
成人正常心包的CT观察与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正常心包的CT所见及其厚度测量值。方法 对 15 0例胸部螺旋CT扫描心包正常者 ,在 6个不同部位进行心包厚度CT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在不同部位心包厚度不同 ,平均值 (1 2 4± 0 2 2 )~ (1 6 9± 0 37)mm ,最大值≤ 3mm。不同部位之间心包厚度差异较大 ,但同一部位上 ,无性别差异。除了心室水平心包厚度存在年龄差异外 ,其余部位无年龄差异 (F =0 48~1 2 2 ,P >0 0 5 )。结论 正常心包在CT上呈弧线状高密度影 ,当 >3mm时可考虑心包增厚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对脑内炎性坏死腔和肿瘤性坏死腔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2例脑脓肿、45例胶质瘤及34例脑转移瘤的坏死囊变区进行FLAIR序列检查,仔细分析坏死腔及其边缘的信号特征,对部分手术病例作坏死区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差异.结果 20例脑炎性坏死腔边缘可见连续或断续的带状高信号("亮带征"),而所有胶质瘤及脑转移瘤的坏死囊变区周围均未见"亮带征",故"亮带征"对炎性坏死腔的敏感性为62.5%,特异性为100%.炎性和肿瘤性坏死腔内多呈等或稍低信号.病灶坏死区的病理切片显示炎性坏死腔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肿瘤性坏死腔周围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在FLAIR序列像上,病灶坏死腔周围"亮带征"的出现对鉴别炎性坏死腔和肿瘤性坏死腔具有重要的价值,发现坏死腔周围"亮带征"即可判断为炎性坏死而非肿瘤性坏死,而坏死区内的信号改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