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下肢创伤弧菌感染性脓毒血症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成功救治下肢创伤弧菌感染性脓毒血症的诊治体会.方法:5例早期诊断为下肢创伤弧菌感染性脓毒血症的患者,入院1~2 h内患肢多切口切开减张、引流,创面局部外用磺胺米隆 氯霉素简单包扎,创面半暴露结合远红外线间歇照射治疗.7~10 d左右病情稳定或好转后予以清创术.2例患者清创后,病情不稳定,肢体感染重,肌肉大部坏死.为挽救生命而将患肢截肢;3例患者清创后予植皮修复创面.结果: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3例下肢病变较轻,经清创、植皮后保存患肢治愈,2例下肢病变重,肌肉坏死明显,予截肢后治愈,随访至今均无异常.结论:早期诊断并尽早通过外科手术切开减张引流且彻底切除坏死组织,是提高下肢创伤弧菌性脓毒血症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
从尿液中分离出一株产红色色素铜绿假单胞菌周铁丽,陆永绥(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检验科,浙江温州325003)病例简介患者马某,男,67岁,1994年3月因右肾结石伴尿路感染入院。尿常规RBC(+),WBC(+++),蛋白(+)。先后三次取中段尿,用倾注法...  相似文献   
93.
淋病奈瑟菌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75年首次分离到产 β 内酰胺酶的抗青霉素淋病奈瑟菌 (PPNG)以来 ,国内外不断有检出PPNG的报道[1,2 ] ,由于各地淋病发病率不同 ,淋病奈瑟菌 β 内酰胺酶的产生率及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随时间、地点而有较大差异。为了解温州地区PPNG的流行情况及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我们对 2 33株淋病奈瑟菌进行 β 内酰胺酶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 ,现报告如下。1 材料、方法和结果1.1 材料1.1.1 菌株 :临床菌株来自本院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7月皮肤科、泌尿外科、妇科病人送检的标…  相似文献   
94.
在医院感染性疾病中,感染性腹泻占相当高的比例[1],常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危及生命.其中,真菌、多重耐药的肠球菌、葡萄球菌为医院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2],为了解真菌性腹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真菌性腹泻提供依据.我们对2003~2004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中真菌性腹泻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
淋病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分离培养是诊断淋病的金标准,而且部分淋病双球菌的生长非常缓慢。目前大多数实验室根据文献推荐的方法,用淋病双球菌选择性培养基培养24~48h再观察结果。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培养24~48h会有部分菌株漏检。为了解培养时间对淋病双球菌检出的影响,以及淋病双球菌耐药变迁情况,我们对2004~2005年间临床送检标本淋病双球菌培养的阳性出现时间及耐药变迁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6.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教学中,除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外,同时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微生物检验临床实习带教中,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和实施了一套较为完善和系统的实习带教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
细菌生长对解脲脲原体液体培养结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细菌和真菌生长对解脲脲原体 (UreaplasmaUrealyticum ,UU)液体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UU阳性的培养液 95 4份作进一步细菌分离和脲酶试验分析 ;同时将已知脲酶特性的细菌制成不同浓度分别接种入UU液体培养管 ,置 37℃、CO2 培养箱培养 48小时观察细菌对UU液体培养管的干扰情况。以My coplasmasIST培养基作为诊断评价标准 ,随机选取 2 0 0份标本同时接种UU培养管和IST培养基进行阳性率比较。结果  95 4份UU阳性的培养液分离出细菌 15 6株 ,分离率 16 .0 %(15 6 / 95 4) ,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98株细菌分解尿素 ,占所分离细菌的 6 3.0 %(98/ 15 6 ) ;已知脲酶阳性的细菌的菌液浓度达 10 4 /ml、10 5/ml时干扰UU结果的判断 ;UU培养管和IST培养基检出阳性率比较存在差异 (χ2 =4.84,P <0 .0 5 ) ,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脲酶阳性细菌的可能干扰。结论 本文所用UU液体培养基抑菌效果欠佳 ,补充细菌分离和脲酶试验有助于UU结果的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送检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伤口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外科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51.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2.8%,主要为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占12.8%,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分离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多,耐药谱复杂,应加强感染菌的分离和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99.
我们于1999年8月从一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的伤口脓液中分离出一株嗜水气单胞菌,现将病例及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评价三种检测AmpC酶的方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mpC酶是一类既可由染色体介导 ,又可由质粒介导的头孢菌素酶 ,它与质粒介导的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是导致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最重要的两类酶。ESBLs的检测方法有多种[1] ,并日趋成熟 ,而检测AmpC酶缺乏足够的流行病学资料 ,尚无统一标准的方法。本研究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头孢西丁三相试验及氯唑西林双纸片协同法同时检测阴沟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AmpC酶 ,并加以比较 ,以找出一种适合临床常规应用的检测AmpC酶的方法。同时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的菌株AmpC酶的流行情况。一、材料与方法1.菌株 :75株阴沟肠杆菌和 5 5株鲍曼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