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膀胱出口梗阻所致逼尿肌尿动力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膀胱出口梗阻(BOO)后逼尿肌尿动力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通过改良法,建立BOO后引起逼尿肌不稳定(DI)的动物模型,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分为DI组和正常对照组,在了解逼尿肌功能变化基础上,利用透射电镜观察逼尿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DI组逼尿肌细胞间连接以缝隙连接(GJ)为主要方式,正常对照组细胞以中间连接(IJ)为主。结论:BOO后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与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有关,且GJ通道在DI发生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女性假两性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女性假两性畸形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女性假两性畸形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社会性别均为女性,年龄7~25岁,平均14岁。6例患者外阴发育异常;实验室检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睾酮升高;性染色体核型均为46XX;B超检查可见子宫、卵巢,未见睾丸;CT检查双侧肾七腺呈弥漫性、串珠状增生。6例患者均行女性外阴整复术和皮质激素替代治疗。结果:术后外阴外观满意,第二性征接近女性。2例患者术后1个月获得随访,外阴呈正常女性外阴,无尿失禁、尿道阴道瘘等并发症发生。4例患者术后2年复查,月经规律,有自然排卵,毛发浓密粗黑减轻,乳腺较前明显增大,大阴唇开始发育。结论:女性假两性畸形患者应尽早诊冶。外阴整复术和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豚鼠腺性膀胱炎模型的建立及尿流动力学的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豚鼠腺性膀胱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尿流动力学检查方法。方法将28只雌性豚鼠分三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造模组。用膀胱内灌注大肠杆菌的方法制作腺性膀胱炎动物模型,7周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及病理检测。结果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造模组豚鼠储尿期逼尿肌不稳定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增多(P〈0.001);正常对照组无腺性膀胱炎病变,生理盐水对照组出现腺性膀胱炎1例,造模组出现7例,造模组与另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内灌注大肠杆菌可导致腺性膀胱炎,这证实了细菌感染是腺性膀胱炎的病因之一,同时为临床上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此方法可用于建立腺性膀胱炎的动物模型。同时确立了腺性膀胱炎动物模型尿流动力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膀胱逼尿肌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膀胱逼尿肌细胞的分离、培养、扩增的常规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在含15%胎牛血清DMEM中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及扩增情况,用特异性抗α-SM-Actin抗体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细胞类型。结果:膀胱逼尿肌细胞生长照好,培养12h后细胞开始贴附瓶底,3~4d后可观察到细胞融合现象,7d可覆盖培养瓶底部75%~80%以上。α-Actin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光镜观察梭形细胞胞浆内见纵行排列的棕黄色丝状物。结论:该培养方法简单、可靠,短期内可获得大量较纯的膀胱逼尿肌细胞。  相似文献   
15.
18β-GA对逼尿肌不稳定缝隙连接介导细胞间通讯功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缝隙连接(GJ)是相邻细胞间跨膜离子及低分子通道,逼尿肌缝隙连接介导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在DI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删)及荧光漂白后恢复技术(FRAP)观察缝隙连接阻滞剂18阻GA对培养大鼠DI细胞GJIC功能的影响,为采用阻断细胞间兴奋传递来治疗DI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来,肾移植后并发症明显降低,但移植后淋巴漏仍有很多报道。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淋巴漏的原因。方法:分析396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中髂血管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分为淋巴结肿大组(n=21)和无肿大组(n=375),分析两组移植后淋巴漏的原因。结果与结论:两组共发生淋巴漏27例,总发生率为6.82%。淋巴结肿大组5例,发生率为23.81%,移植后3d出现淋巴漏,平均持续时间为23d,淋巴液引流量日均为191mL;无肿大组22例,发生率为5.87%,移植后8d出现淋巴漏,平均持续时间为11d,淋巴液引流量日均为96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淋巴结肿大组移植后病理诊断淋巴结结核1例,出现淋巴漏1例;反应性淋巴结肿大9例,出现淋巴漏1例;慢性淋巴结炎11例,出现淋巴漏3例;无淋巴结肿大组1例移植肾功能丢失,1例死亡。说明肾移植后淋巴漏与肿大淋巴结性质、手术操作、排斥及感染等因素有关,影响人肾存活。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年来,肾移植后并发症明显降低,但移植后淋巴漏仍有很多报道。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淋巴漏的原因。方法:分析396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中髂血管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分为淋巴结肿大组(n=21)和无肿大组(n=375),分析两组移植后淋巴漏的原因。结果与结论:两组共发生淋巴漏27例,总发生率为6.82%。淋巴结肿大组5例,发生率为23.81%,移植后3d出现淋巴漏,平均持续时间为23d,淋巴液引流量日均为191mL;无肿大组22例,发生率为5.87%,移植后8d出现淋巴漏,平均持续时间为11d,淋巴液引流量日均为96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淋巴结肿大组移植后病理诊断淋巴结结核1例,出现淋巴漏1例;反应性淋巴结肿大9例,出现淋巴漏1例;慢性淋巴结炎11例,出现淋巴漏3例;无淋巴结肿大组1例移植肾功能丢失,1例死亡。说明肾移植后淋巴漏与肿大淋巴结性质、手术操作、排斥及感染等因素有关,影响人肾存活。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年来,肾移植后并发症明显降低,但移植后淋巴漏仍有很多报道。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淋巴漏的原因。 方法:分析396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中髂血管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分为淋巴结肿大组(n=21)和无肿大组(n=375),分析两组移植后淋巴漏的原因。 结果与结论:两组共发生淋巴漏27例,总发生率为6.82%。淋巴结肿大组5例,发生率为23.81%,移植后3 d出现淋巴漏,平均持续时间为23 d,淋巴液引流量日均为191 mL;无肿大组22例,发生率为5.87%,移植后8 d出现淋巴漏,平均持续时间为11 d,淋巴液引流量日均为96 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淋巴结肿大组移植后病理诊断淋巴结结核1例,出现淋巴漏1例;反应性淋巴结肿大9例,出现淋巴漏1例;慢性淋巴结炎11例,出现淋巴漏3例;无淋巴结肿大组1例移植肾功能丢失,1例死亡。说明肾移植后淋巴漏与肿大淋巴结性质、手术操作、排斥及感染等因素有关,影响人肾存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联合膀胱软镜钬激光碎石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联合膀胱软镜钬激光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前期单纯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成功建立经皮肾镜通道且均单通道取石。联合组术后5d结石清除率94.4%,二次手术率2.8%;对照组术后5d结石清除率77.2%,二次手术率17.5%,术后1个月复查泌尿系平片(Plainfilmofkodney—ureter.bladder,KUB)检查提示联合组和对照组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100%和94.7%。联合组的术后5d结石清除率和二次手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肾镜联合膀胱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但是应选择合适的病例。  相似文献   
20.
微创经皮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13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利用微创经皮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孤立肾肾结石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Ⅰ期结石清除率84.62%(11/13),2例结石残留患者中,有1例结石移行至输尿管上段,给予ESWL治疗后结石顺利排出,另有1例结石残留肾下盏内,未作进一步处理,定期观察.随访1~3个月,本组患者术后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1例孤立肾铸型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术后出现中毒性休克,其余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安全、有效,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