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在脊麻剖宫产术中对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足月第一胎ASAIⅡ级,年龄20Ⅱ级,年龄2024岁,体重6524岁,体重6585kg的孕妇60名。随机分成2组。选择L3-4间隙,采用针内技术,常规作脊硬联合麻醉操作。Ⅰ组(30例)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5ml加0.6ml生理盐水的混合液,Ⅱ组(30例)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5ml加1%利多卡因0.6ml的混合液,注药时间885kg的孕妇60名。随机分成2组。选择L3-4间隙,采用针内技术,常规作脊硬联合麻醉操作。Ⅰ组(30例)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5ml加0.6ml生理盐水的混合液,Ⅱ组(30例)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5ml加1%利多卡因0.6ml的混合液,注药时间810秒,记录感觉阻滞最高平面,达到感觉阻滞最高平面的时间,从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到消退两个节段以及消退至L1和S2平面的时间,和平面消退至L1和S2时的运动阻滞评分,并比较2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麻醉并发症。结果:2组产妇达到感觉阻滞最高平面的时间相似,Ⅱ组产妇的感觉平面消退两个节段和消退至L1和S2水平的时间较Ⅰ组显著缩短,2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相似,均未出现脊麻后头痛及短暂神经症状。结论:复合应用1%利多卡因0.6ml,能够缩短布比卡因(7.5mg)的蛛网膜下腔阻滞时间,对新生儿无影响,不增加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比较艾力联合5-FWCF方案(A组)及FOLFOX4方案(B)组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临床试验,比较FOLFIRI(艾力、5-FU及CF)及FOLFOX4(奥沙利铂、5-FU及CF)方案,化疗进展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A组28例,CR1例,PR11例,近期客观有效率42.8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P)为6.9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1.1月.B组28例,CR:无CR,PR10例,近期客观有效率35.71%,TTP为7.0月,MST为10.8月.不良反应A组略强于B组.[结论]对于进展期转移性结直肠癌,国产艾力构建的FOLFIRI方案近期有效率有增加趋势.对一般情况较差者,FOLFOX4更适合一些.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PMCT)术后联合替吉奥胶囊(S-1)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选择本中心2009年5月-2011年1月收治的56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PMCT术后联合替吉奥组(实验组,n=28)和单用PMCT组(对照组,n=28)。实验组PMCT术后口服替吉奥胶囊每日50 mg/m2,连续给药14天,停药7天,共化疗6个疗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7.85%(19/28)和35.71%(10/28),部分缓解率分别为25%(7/28)和21.42%(6/28),稳定率分别为3.5%(1/28)和28.57%(8/28),有效率分别为92.85%(26/28)和57.14%(16/28),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结论结肠癌肝转移患者PMCT术后联合替吉奥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轻,是结肠癌根治术后伴肝转移有益的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明确肿瘤抑制性micro RNA-1(miR-1)能否通过抑制SDF-1的表达和分泌,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bm)向肿瘤组织的转移.方法 (1)分别利用miR-1表达质粒pSuper-miR-1和miR-1反义寡核苷酸,在肝癌细胞系HepG2中过表达或下调miR-1,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检测肝癌细胞蛋白裂解物和培养上清液中SDF-1的表达和分泌水平;(2)构建融合SDF-1 3UTR的pGL3重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将其与pSuper-miR-1共转染HEK293细胞,利用双萤光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重组萤光素酶的表达情况.(3)利用pSuper-miR-1或miR-1反义寡核苷酸转染接种于Transwell下层小室的HepG2细胞过表达miR-1或下调miR-1水平,检测TransweH上层小室HMSC-bm向下层小室HepG2肝癌细胞的迁移情况.结果 (1)在肝癌细胞,HepG2过表达miR-1能够显著抑制SDF-1蛋白表达和分泌,而下调miR-1水平则能够诱导SDF-1的表达和分泌.(2) miR-1能够抑制携带SDF-1 3UTR的pGL3重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3)在Transwell下层小室的HepG2细胞中过表达miR-1后,上层小室中HMSC-bm向下层小室迁移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而下调下层小室HepG2细胞中miR-1表达水平,则明显增加HMSC-bm向HepG2肝癌细胞的迁移.结论 miR-1能够直接抑制肝癌细胞SDF-1的表达和分泌,并藉此降低肝癌细胞对HMSC-bm的趋化作用. 相似文献
37.
背景:文献报道,从骨髓与脐带中分离获得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仍保持干细胞的特性,并在多种细胞因子的"鸡尾酒式"诱导下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目的:进一步验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正常人肝细胞共培养体系下是否可分化为肝细胞并探讨其分化方法。方法:采用贴壁法,从脐带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人肝细胞LO2细胞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建立共培养体系,不添加外源诱导因子,分别于第7,14,21天,通过RT-PCR法检测肝细胞特异标志物甲胎蛋白、白蛋白、人细胞角蛋白19mRNA的表达,糖原染色进行功能鉴定。结果与结论:从人脐带中可分离得到贴壁生长的间充质干细胞,其中CD29+细胞比例为96.02%,CD105+细胞比例为96.6%,CD34-细胞比例为99.65%,CD105+CD29+双阳性细胞比例为94.84%。与LO2细胞共培养后第7天仅有甲胎蛋白阳性表达;第14天表达白蛋白、人细胞角蛋白19,第21天时,LO2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未出现甲胎蛋白表达;人细胞角蛋白19和白蛋白的表达比第14天略有增强。共培养21d后,糖原染色呈阳性。结果证实,无需额外添加外源诱导因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人正常肝细胞共培养的微环境中,向正常肝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