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此类病变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20例,与病理对照,分析各类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恶性肿瘤8例,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物,其中骨肉瘤3例,明显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肿物内均有瘤骨形成;软骨肉瘤3例,局部有骨质破坏,肿物内有钙化灶者2例,有瘤骨及瘤软骨形成者1例;尤文氏肉瘤1例,内见钙化;良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7例,为边缘规则肿物,未见钙化、瘤骨及骨膜反应.成釉细胞瘤5例,为边缘规则的分房状肿物、骨质膨胀性破坏4例,广泛侵犯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均为多骨膨胀性改变,其内骨结构紊乱,正常骨小梁消失.结论各类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CT扫描对颌面部骨源性的肿瘤与类肿瘤病变定性诊断及侵犯范围的准确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喉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喉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35例拟诊喉癌患者行术前CT检查并行MPR图像后处理,将横断面、MPR及横断面联合MPR图像诊断结果分别与术后病理切片的病变范围进行对照,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前联合受侵的评价,横断面、MPR、横断面联合MPR3组图像准确性分别为82.9%、68.6%和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图像优于MPR图像(P〈0.05)。在评价喉旁间隙受侵方面,3组图像准确性分别为91.4%、68.6%和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横断面及联合图像准确性均高于MPR图像(P值均〈0.05)。3组图像对评价甲状软骨受侵准确性分别为94.3%、77.1%和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横断面与MPR之间,MPR与联合图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会厌、杓会厌皱襞、声带、室带、会厌前间隙、梨状窝、杓状软骨及喉外受侵的评价,3组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横断面联合MPR图像对判断各结构受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论螺旋CT横断面图像能够很好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侵犯范围及颈部淋巴结转移,MPR较横断面图像更全面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及范围,是对常规轴面图像的有益补充。横断面联合MPR能提高喉癌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3DCT)在进展期贲门癌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比3DCT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2DCT)在Borrmann分型的应用.方法 50例贲门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3DCT包括仿真胃镜(VE)、表面遮盖法(SSD)及透明法(RS),并行CT增强扫描,分别评价3DCT的病变显示情况、Borrmann分型、伪影和滞留液,并将3DCT的Borrmann分型结果与2DCT进行比较.结果病变显示情况VE、SSD、RS三者在完整显示加部分显示方面均达98.0%,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orrmann分型VE、SSD、RS三者总的分型符合率分别为76.0%、70.0%、70.0%,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DCT的分型符合率为80.0%,与3DCT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4例仅2DCT分型正确,VE加2DCT的分型符合率与两者单独分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伪影和滞留液情况呼吸伪影在VE较SSD、RS略多,三者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例因滞留液多遮盖病变使3 DCT无法分型,而2DCT的分型正确.结论 3DCT能较好显示病变,在贲门癌诊断中可与2DCT互补.  相似文献   
74.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临床因怀疑胰腺癌而申请MDCT检查的病例行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时相及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0s、胰腺实质期45s、门脉期70s,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图像分析内容包括肿瘤位置、有无周围器官及主要血管的侵犯、有无器官转移、腹膜或腹腔转移等,最后评估肿瘤是否可以手术切除,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于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价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100%、87.5%、97.1%、100%及97.6%。结论胰腺实质期与门脉期应作为胰腺癌术前MDCT增强的最基本扫描时相,如果需要进一步观察胰周动脉走行及肿瘤的供血情况,可以加做动脉期扫描;以原始横断位图像为基础,结合MPR、MIP、VR、CPR等重建技术,MDCT对于胰腺癌的术前可切除性评价多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5.
肺癌支气管动脉血供类型对介入方法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肺癌支气管动脉血供类型与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81例肺癌共165次支气管动脉造影征象,了解其血供特点;采用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BAI)和/或支气管内栓塞治疗(BAE)。结果:富血型42例,较多血型30例,乏血型9例;BAI和/或BAE后部分缓解(PR)50例,61.7%,无变化(NC)22例,27.2%,进展(PD)9例,11.1%。部分缓解中有21例获二期手术切除,PR病人均为富血型或较多血型。并发症经治疗可痊愈。结论:BAI和/或BAE治疗富血型和较多血型肺癌可达到满意效果,是安全、有效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利用3.0T MR在体氢质子波谱分析技术,分析正常胰腺及胰腺癌的代谢特征.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33例(胰腺癌组)和正常胰腺30例(对照组),采用3.0T MR单体素1H-MRS扫描方法,分别对胰腺癌组的病变区与非病变区及对照组的胰头和胰体尾设定感兴趣区,分别测得胰腺癌组及对照组的各感兴趣区的脂肪酸(FA,5.4 ppm)、总胆碱复合物(t-Cho,3.2 ppm)、脂肪(Lip,1.3 ppm)及内生水(InW,4.7 ppm)的曲线下面积,并计算各感兴趣区的FA/InW、t-Cho/InW及Lip/InW的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胰头区和胰体尾区FA/InW及Lip/InW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ho/InW的比值胰头区小于胰尾区,且有显著差异.②胰腺癌组病变区与非病变区的FA/InW及Lip/InW的比值有显著差异; t-Cho/InW的比值胰头病变区小于胰体尾非病变区,且有显著差异;胰尾病变区小于胰头非病变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正常胰腺的代谢特征:t-Cho胰头区小于胰体尾区,FA及Lip无明显差异;②胰腺癌的代谢特征:FA、t-Cho及Lip均在病变区减低.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肾上腺皮质大腺瘤(直径≥4.0em)超声声像图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肾上腺皮质大腺瘤(直径≥4.0cm)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13例肾上腺皮质大腺瘤患者均为单侧单发。13个肾上腺皮质大腺瘤均有完整包膜,肿瘤直径为4.0~8.8cm,平均(5.5±1.6)cm。3个呈均匀低回声,10个内部回声不均,其中7个肿瘤内部呈结节样低回声及高回声分隔;3个肿瘤内见无回声区;3个肿瘤内见粗大强回声伴后方声影;2个肿瘤内见斑片状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肿瘤内部无或少量血流信号。结论肾上腺皮质大腺瘤具有包膜完整,回声混杂,可伴分隔、钙化、液化坏死等特点,以上特点均与常见肾上腺腺瘤超声表现不同,超声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2 2例中央型支气管肺癌 ,治疗前均经支气管镜检查证实 ,经BAI治疗后行手术切除 ,用免疫组织化学 (以下简称免疫组化 )方法分别对经支气管镜及BAI后手术切除获得的标本进行染色 ,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 ,分别于BAI治疗前后近期行CT扫描观察肿瘤最大径及临床分期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AI治疗前、后肿瘤组织MVD分别为 16 84±7 6 8、2 1 85± 6 16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BAI治疗后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下降(P <0 0 1)。BAI治疗前、后病灶最大径分别为 (4 84± 1 73)cm、(3 78± 1 5 5 )cm ,二者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BAI疗前、后肿瘤临床分期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BAI治疗前肿瘤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呈负相关 (r =- 0 340 ,P <0 0 5 ) ;BAI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的变化与肿瘤MVD的变化呈正相关 (r =0 316 ,P <0 0 5 ) ;BAI治疗后肿瘤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无相关性(r=- 0 16 8,P >0 0 5 ) ;BAI治疗前、后肿瘤MVD、VEGF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 (r=0 0 0 9~ 0 2 6 9,P >0 0 5 )。结论 BAI治疗可以抑制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肿瘤血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分析头颈部肿瘤多层螺旋CT冠状面多平面重建(MPR)与常规扫描图像,探讨冠状面MPR能否替代常规冠状面扫描。方法 使用GE Lightspeed Ultra 8层螺旋CT扫描仪对9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扫描,在横断面基础上行MPR。由3位资深放射科医生对冠状面MPR像与常规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90例冠状面MPR像对正常鼻咽、鼻腔、鼻窦、上颈部等部位软组织的显示与常规扫描冠状面像相似,图像质量好,均为1级。59例(65.6%)冠状面MPR像对骨质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像,68例(75.6%)对颅底孔道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像。增强CT扫描中,51例明显肿瘤病灶,46例(90.2%)对肿瘤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冠状面像。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MPR图像除对口腔、口咽的显示欠佳外,均近似或优于常规冠状面扫描像,多层螺旋CT扫描的冠状面MPR可以替代常规扫描。  相似文献   
80.
采取有效途径化解医疗纠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医疗机构遭围堵、干扰、冲击事件屡见报端.据有关方面对全国各级医院调查的情况表明:我国有多数医疗机构曾出现过医务人员被病人或家属暴力殴打、威胁的事件,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医疗纠纷增加,已成为当前医疗服务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