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腮腺良、恶性肿瘤的CT征象的分析,以提高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4例69个病灶的CT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肿瘤36例(50个),恶性肿瘤18例(19个)。73%(36/49)良性肿瘤位于浅叶,26%(13/49)位于深叶及跨叶;47%(9/19)恶性肿瘤位于浅叶,53%(10/19)位于深叶及跨叶(P=0.041)。90%(45/50)良性肿瘤边界清楚,68%(34/50)形态规则;90%(17/19)恶性肿瘤边界不清楚,84%(16/19)形态不规则(P值均为0.000)。64%(32/50)良性肿瘤密度不均匀,84%(16/19)恶性肿瘤密度不均匀。密度不均匀良性肿瘤低密度区边界清楚88%(30/34),小片状61%(21/39),恶性肿瘤低密度区边界不清100%(16/16),大片状69%(11/16)(p=0.000)。强化程度大于等于肌肉者,良性占95%(41/43),恶性占88%(16/18)。16例肿瘤可见颈部肿大淋巴结(最大横径≥8mm),8例良性,8例恶性。12例恶性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结论位于浅叶、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病变内低密度区边界清楚为良性肿瘤的特点,反之则为恶性肿瘤的特点。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变部位、多发性、强化特点、血管通过环绕征等,有助于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s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分析卵巢Brenner瘤的CT表现,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卵巢Brenner瘤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间经术后病理证实、有完整CT资料的卵巢Brenner瘤9例,其中良性8例,交界性1例.分析卵巢Brenner瘤的CT表现等.结果 9例卵巢Brenner瘤均为单侧发病,呈类球形、浅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平均直径为7.8 cm,边界清楚.9例卵巢Brenner瘤中,单纯良性Brenner瘤5例,良性Brenner瘤伴有其他成分3例,交界性Brenner瘤1例.5例单纯良性Brenner瘤的CT表现均为实性或伴有小囊变,密度低于肌肉,其中2例伴有钙化,2例增强扫描后呈轻度不均匀强化.3例良性Brenner瘤伴有其他病理类型者的CT表现呈囊实性或囊性,囊实性成分分界清晰,实性成分密度亦低于肌肉,呈轻度强化,其中1例伴有钙化.1例交界性Brenner瘤的CT表现为不均匀实性肿块,密度高于肌肉,伴有大片低密度区及大块状钙化,增强扫描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患者均无转移和胸腹水.结论 卵巢Brenner瘤常为单侧发病,合并其他肿瘤成分者多见.当肿瘤成分单一时,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实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当合并其他肿瘤成分时,可表现为囊实性或囊性,部分可伴钙化.在强化形式上,良性肿瘤呈轻度强化,交界性肿瘤呈中高度强化.  相似文献   
53.
【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预测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搜集在治疗前及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4~6周内分别行IVIM-DWI检查的90例肝癌患者。IVIM序列设置12个b值(b=0、10、20、50、100、150、200、400、600、800、1000和1200s/mm2)。分析IVIM双指数模型D*值、D值、f值,与单指数模型ADC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疗效评价。根据mRECIST标准,将患者分为治疗稳定组和进展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和确定有预测价值的IVIM参数及阈值。结果:90例患者中稳定组48例,进展组42例。介入治疗后,IVIM参数中ADC值、D值均升高,D*值、f值降低。治疗前稳定组ADC值、D值略高于进展组,稳定组D*值、f值略低于进展组,其中仅治疗前ADC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治疗后稳定组ADC值、D值、f值均高于进展组,稳定组D*值略低于进展组,其中治疗后ADC值、D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疗后ADC=0.015;P疗后D=0.048)。治疗前D*值、治疗前f值、治疗后D*值及治疗前D值4个指标在TACE短期疗效预测时为独立影响因素,其曲线下面积(AUC)依次降低,分别为0.694、0.502、0.499、0.398;其P值依次为0.002、0.968、0.987、0.097。其中以治疗前D*值预测疗效最佳,当D*值>12.319×10-3mm2/s时预测为疗效差,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64.6%,准确度为70%。结论:IVIM-DWI有助于预测肝癌介入治疗疗效,尤以治疗前D*值预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4.
55.
56.
目的:探讨应用乳腺磁共振计算机辅助系统(MRICAD)评价乳腺小肿块血流动力学特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RI检查并经组织学病理证实的肿块型乳腺病灶84个,肿块最大径≤2.0cm.利用CAD系统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乳腺小肿块的良恶性特征,包括早期强化峰值、延迟期各曲线类型百分比及单一设定的最可疑恶性曲线类型,并比较CAD法和手动选取感兴趣区法(ROI法)对于鉴别乳腺小肿块良恶性的价值.结果:84个病灶中38个良性病灶,46个恶性病灶.CAD系统计算的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早期强化峰值平均值分别为(230.54±83.46)%(92%~442%)、(257.72±78.93) %(89%~44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在恶性病灶中流出型、平台型及流入型曲线所占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15.15%、20.00%、61.50%,良性病灶中流出型、平台型及流入型曲线所占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1.06%、10.08%、8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一设定的最可疑恶性曲线类型表现为流出型病灶共68个,其中良性24个,恶性44个;表现为平台型曲线的病灶共5个,其中良性3个,恶性2个;8个表现为流入型的病灶病理均为良性.当以单一设定的快速流出型曲线为诊断恶性病变的标准时,敏感度为95.7%,特异度为40.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8(95%CI:0.555~0.801,P=0.006).CAD系统计算的延迟期流入型曲线所占百分比对于鉴别乳腺小肿块价值最高(AUC=0.798,95%CI:0.701~0.895,P<0.001).当流入型曲线所占百分比<81.50%时,其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9.1%,特异度为60.0%,与ROI法(特异度为42.1%)相比显著提高了诊断乳腺小肿块的特异度(P=0.013).结论:利用MRI-CAD系统获得的完整病灶延迟期曲线百分比对鉴别乳腺小肿块的良恶性最有价值,与手动选取感兴趣区法相比可显著提高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指标预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30日—2017年9月30日于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医院诊治的90例肝癌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6周内分别行IVIM-DWI检查。将性别、年龄、病变长径、瘤栓有无、AFP、ALT值6个临床指标,治疗前ADC、D、D*、f值,以及治疗后ADC、D、D*、f值8个MR功能学定量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χ2检验,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有预后价值的IVIM参数及临床指标。结果:性别、年龄、治疗前D*值、治疗前f值及治疗后D*值共5个指标在肝癌TACE治疗后的PFS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性别=0.030,P年龄=0.005,P治疗前D*0.001,P治疗前f值=0.007,P治疗后D*0.001)。即男性、高龄、高治疗前D*值、高治疗前f值及高治疗后D*值的患者预后差。以中位数为分界值,即年龄、治疗前D*值、治疗前f值和治疗后D*值4个指标分别以53岁、14.1×10-3 mm2/s、23.63%和11.9×10-3 mm2/s为界值,发现年龄及治疗前D*值2个指标预测预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高龄组=0.027,P治疗前D*=0.003)。结论:年龄及治疗前D*值2个指标有助于预测肝癌TACE治疗的预后,即高龄、高治疗前D*值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癌的超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甲状腺癌超声表现。结果儿童甲状腺癌声像图表现为3种类型:结节性病灶(77.3%)、结节性病灶合并腺叶弥漫性病变(6.8%)、腺叶弥漫性病变(15.9%)。结节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54.3%)、边界不清晰(63.0%)、周边无声晕(97.8%)、低回声(91.3%)、回声不均匀(82.6%)、内见微小钙化(82.6%)、以Ⅲ型血流为主(82.6%)。微小钙化为儿童甲状腺癌最具特征声像图表现。结论儿童甲状腺癌声像图典型,超声是其首选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比较3.0TMR T2WI脂肪抑制(fat supptession,FS)序列与增强后T1WI脂肪抑制序列对鼻咽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鼻咽镜活检证实的鼻咽癌患者采用3.0TMR依次进行平扫、动态增强及FSE-T1-FS(fast spin echo,FSE)增强扫描,平扫包括横断位FSE—T2-FS序列,增强扫描采用横断位LAVA(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肝脏加速客积采集)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及随后的横断位FSE—T1-FS增强扫描。用平扫横断位FSE-T2-FS序列、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及FSE—T1-FS序列增强扫描对鼻咽癌周围结构侵犯进行评估。采用McNemar法对横断位平扫FSE—T2-FS序列及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判断鼻咽癌周围侵犯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序列评价腭帆张提肌、头长肌、咽旁间隙、蝶窦、上颌窦、翼腭窝、翼内肌、翼外肌、翼突、海绵窦、颅内的侵犯优于FSE-T2-FS序列,其中对判断腭帆张提肌及翼腭窝的侵犯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在咽旁间隙及翼腭窝受侵的判断优于FSE—T1-FS序列增强扫描。结论与平扫FSE—T2-FS序列相比,增强扫描能够更加清楚显示鼻咽癌的边界和侵犯范围,而采用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显示鼻咽癌周围结构侵犯优于或等于FSE-T1-FS增强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颈部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患者年龄7~75岁,平均40岁。24例男性,37例女性。9例行平扫,52例行增强扫描。神经鞘瘤54例,副神经节瘤18例,神经纤维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23例可判断肿瘤的神经起源,来自交感神经6例,迷走神经3例,臂丛6例,颈丛5例,舌下神经、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各1例。结果43例位于颈动脉间隙,10例位于椎旁间隙,5例位于咀嚼肌间隙,2例咽旁间隙,椎前间隙、腮腺区及枕部皮下各1例。25例神经鞘瘤(25/28,89.3%)增强扫描呈不均匀高低混杂密度。17例颈动脉体瘤,2例为双侧病变,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17个病灶(17/19,89.5%)使颈内、外动脉夹角增大,11个病灶(11/19,57.9%)包绕颈动脉。4例恶性神经鞘瘤密度不均匀。4例神经纤维瘤增强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解剖部位及增强扫描强化特点对于颈部周围神经源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周围血管或肌肉移位对判断肿瘤神经起源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