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特点,提高超声定性诊断水平。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26例。结果 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脊柱旁、肾周;形态规则,边缘清晰,有包膜回声;内部以低回声为主,可有囊变,后方回声增高;实质回声欠均匀。超声提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19例,诊断总符合率90.5%(19/21),其中神经鞘瘤100%(14/14),神经纤维瘤71.4%(5/7)。腹膜后MPNST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无包膜;瘤体巨大,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低回声多见,后方回声增高,可有囊变,超声诊断恶性肿瘤5例,均未提示其来源,结论 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超声诊断有一定特异性,定性准确率高,腹膜后MPNST,超声检查仅可判断良恶性,而不能进一步提示其来源。  相似文献   
42.
小肝癌的CT表现——31例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小肝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31例。CT采用双期、部分三期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结果:动脉期73%(11/15)肿瘤呈高密度;门静脉期65%(20/31)呈低密度,35%(11/31)呈高或稍高密度,其中8例延迟后平衡期呈低密度。11例有低密度区。16例手术病理报告肿瘤包膜完整,56%(9/16)CT显示肿瘤边缘清楚;20%(3/15)无包膜者CT显示肿瘤边缘清楚。结论:门静脉期肿瘤呈高密度时加扫平衡期扫描有助于小肝癌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3.
浅谈医院设立首席信息技术主管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医院信息化工作的进展,提出设立首席信息技术主管(CIO)的必要性,明确了CIO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指出CIO不但要负责信息网络平台的技术支持,还应行使对医院信息的组织管理职能。医院应重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重视CIO的作用。CIO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成为具有医学、管理、计算机等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在诊断早期肝硬化及评估肝硬化患者临床状态的价值. 方法本研究纳入50例正常对照者(年龄为35.2岁±14.2岁,男28例,女22例)及37例肝硬化患者(年龄为41.1岁±13.0岁,男22例,女15例).其肝硬化分级资料为:Child A 17例(年龄为35.0岁±11.8岁,男14例,女3例)、Child B 12例(年龄为44.7岁±14.0岁,男5例,女7例)、Child C 8例(年龄为48.7岁±7.6岁,男3例,女5例).弥散张量成像采集采用GE Propeller HD 1.5T磁共振仪,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采集数据用AW4.2工作站Functool 软件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兴趣区的选择避开胆管、血管分别于肝右叶和左叶各选取1个测量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Cave)和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值.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对照组肝脏DCave值[(1.54±0.25)×10~(-9) mm~2 /s]高于病例组[(1.08±0.32)×10~(-9) mm~2 /s],FA值(0.46±0.10)低于病例组(0.53±0.1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DCave值随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减低,在对照组、Child A、Child B及Child C 4组中DCave值分别为(1.54±0.25)×10~(-9) mm~2 /s,(1.33±0.18)×10~(-9) mm~2 /s,(1.02±0.12)×10-9 mm2 /s及(0.66±0.27)×10~(-90 mm~2 /s, FA值则先降低再增高,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Child A、Child B及Child C 4组中FA值分别为0.46±0.10,0.42±0.08, 0.56±0.05及0.71±0.41,其中对照组与Child A组之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54),其余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DTI是一种检查肝硬化病变的敏感手段.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应用高场强磁共振对子宫内膜癌进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并探讨其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临床怀疑为子宫内膜癌的50例患者(病理证实子宫内膜癌3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0例,分泌期子宫内膜4例,萎缩性子宫内膜1例)以及41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扫描和DWI,DWI选择b值为1000 s/mm~2.观察子宫内膜癌、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在DWI图像上的差异,并分析三者间以及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样腺癌之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结果 与周围正常肌层相比,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在DWI图像上均呈明显高信号.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分别为(1.08±0.23)×10~(-3)mm~2/s、(1.29±0.21)×10~(-3) mm~2/s和(1.41±0.21)×100~(-3)mm~2/s.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之间以及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ADC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和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结论 DWI对检出子宫内膜病变非常敏感,能够鉴别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但对于鉴别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仍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46.
肾嫌色细胞癌的3.0T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的肿瘤大小、部位、形态、边界、坏死、岀血、假包膜、信号(T1WI、T2WI)、ADC值测定及强化特点.结果 所有14例均为单侧单发病例;9例(64.28%)形态规则;12例(85.71%)边界清楚;4例(28.57%)伴岀血;7例(50.00%)伴有不同程度坏死,但所有病例坏死范围均<30%;9例(64.28%)可见假包膜;T1WI 7例(50.00%)主要表现为等信号,4例主要表现为高信号,3例主要表现为低信号;T2WI 12例(85.71%)主要表现为低信号,2例主要表现为等信号.DWI 中13例病变实性区域ADC值平均为1.38×10-3 mm2 /s,正常肾脏对照ADC平均值为2.34×10-3 mm2 /s.多期动态增强扫描(11例):72.73%(8例)轻度强化,2例中等程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8例(72.73%)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5例可见病变内部轮辐状或分隔状强化.2例病灶内平扫可见粗大流空血管影走行,增强扫描可见血管强化.结论 嫌色细胞癌MR检查有一定的特异性征象,超高场强的应用尤其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为正确诊断本病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CT薄层及多平面重建在不同部位和不同病理分期结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容积数据扫描163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以层厚5 mm(间隔5 mm)及0.5 mm(间隔0.4 mm)重建出横断面图像及多平面重建图像(MPR),对病变进行部位及T分期评估.根据发病部位分成3组:Ⅰ组:直肠下段前壁或邻近齿状线;Ⅱ组:直肠下段后壁或侧壁;Ⅲ组:直肠中上段或结肠.将Ⅲ组病例按照术后病理分期分为4组:A组:Tis和T1;B组:T2(B1组:T2a,B2组T2b);C组:T3;D组:T4.对照术后病理结果 分析不同部位、不同成像方法 及不同病理分期进行T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5 mm对Ⅰ、Ⅱ、Ⅲ组T分期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44.44%、61.54%和66.67%;0.5 mm分别为51.85%、61.54%和69.92%;MPR分别为51.85%、76.92% 和78.86%.CT对Ⅰ组与Ⅲ组的诊断准确灵敏度存在显著差异(5 mm P=0.031、MPR P=0.004),Ⅲ组中MPR组优于5 mm和0.5 mm(P=0.008,P=0.019).CT对Ⅲ组A、B、C、D 4亚组的T分期诊断灵敏度如下:5 mm 为53.85%、30.00%(B1组57.14%,B2组6.25%)、84.00%和60.00%;0.5 mm为76.92%、33.33%(B1组76.92%,B2组18.75%)、84.00%和60.00%;MPR分别为92.31%、53.33%(B1组78.57%,B2组31.25%)、86.67%和80.00%.CT对B2组的诊断灵敏度显著低于其他组,且大部分诊断错误病例为高估.结论 CT对早期结直肠癌诊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MPR可提高CT对中上段直肠及结肠肿瘤的诊断灵敏度.CT对直肠下段前壁或邻近齿状线的直肠癌的T分期灵敏度均较低,对T2b过高诊断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15例直肠癌患者行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检查,进行术前T分期,并与手术及术后病理分期对照.结果 115例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总符合率89.57%,T1、T2、T3、T4期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10%、61.11%、96.61%、88.89%和97.67%、96.91%、89.29%、99.06%;过度判断6.96%(8/115),判断不足3.48%(4/115).结论 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颅内转移的一般规律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临床及病理证实为肺癌,为除外颅脑转移而行脑部MR检查的病例共858例,对其原发病的病理学类型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58例病例中,有颅内转移者共393例(45.80%),其中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而就诊共48例(12.21%,48/393);在发现脑转移前已有其它远处器官转移者共134例(34.10%,134/393),其中腺癌65例;无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而MRI已证实有脑转移的病例共68例(17.30%,68/393);393例颅内转移病例中,脑实质转移374例(95.17%),仅有脑膜转移而无脑实质转移19例(4.83%).结论颅脑是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之一,有时可以作为首发症状而就诊,其中以腺癌和小细胞肺癌最多见;左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MR检查,尤其是MR增强扫描除外有无颅脑转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0.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雁  周纯武 《癌症》2001,20(3):335-336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是肝脏第二高发的原发恶性肿瘤,仅次于肝细胞癌,占所有胆管细胞癌的10%,另90%源于肝外胆管或为Klastkin瘤(肝门区胆管细胞癌)。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是起源于肝内小胆管或末梢胆管上皮的腺癌,常伴发华支睾血吸虫感染、Caroli氏病、肝内胆石症等。因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多数仅表现为肝内肿物,故其必须与肝内其它占位性病变鉴别。本文就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作一综述。 1 病理特征   大体表现: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常较大,直径5~20cm,质地较硬,切面常有硬化表现,中心可有致密的纤维条索,坏死、出血范围小且少见,囊性变罕见,可以有卫星灶。这些特征与典型肝细胞癌的大体表现(质地较软,中心常伴坏死、出血及囊性变等)有所不同。然而,纤维板层样肝癌及硬化性肝细胞癌在大体形态上则无法与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