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评分(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sisted scoring,AIAS)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在乳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90例患者共91个乳腺结节进行AI和SWE检查,记录结节的AIAS和弹性模量最大值(E_(max))、平均值(E_(mean))及标准差(Esd)。以AIAS和最佳弹性模量值为自变量,病理结果为因变量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联合诊断预测因子并建立回归方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所有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并比较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获得最佳诊断临界值和净重新分类指数(NRI),评估AIAS、SWE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差异。结果:乳腺恶性病灶的AIAS、E_(max)、E_(mean)、Esd值均较良性增大(P均<0.001)。AIAS截断值≥0.6分时,AI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较高。E_(max)、E_(mean)、Esd的AUC分别为0.913、0.836、0.903(P均<0.05),其中E_(max)曲线下面积最大,截断值为87.4 kPa时诊断效能最佳。AIAS、E_(max)及联合诊断的AUC分别为0.911、0.913、0.943(P均<0.05)。根据NRI结果,联合诊断对AIAS和E_(max)均为正改善(P均<0.05)。结论:AIAS和SWE对乳腺结节均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能力。与单独应用相比,二者联合诊断可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及其安全、有效性.方法 选择120例ASAⅠ~Ⅱ级,妊娠6~9周且自愿终止妊娠孕妇,随机分成4组.A组(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1 min后静注丙泊酚2 mg/kg;B组静注氯胺酮0.2 mg/kg、丙泊酚1.5~2 mg/kg;C组静注氯胺酮0.3 mg/kg、丙泊酚1.5~2 mg/kg;D组静注氯胺酮0.4 mg/kg、丙泊酚1.5~2 mg/kg.观察术中各组SBP、DBP、HR、SpO2的变化及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记录各组丙泊酚用药总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 术中丙泊酚总用量A、B两组明显多于C、D组(P<0.05);术后清醒时间D组明显长于A组(P<0.05),离室时间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丙泊酚诱导后2 min SBP、DBP、HR与诱导前有显著差异(P<0.05),C、D两组麻醉过程中心率、血压比较平稳.B、C、D 3组麻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术后恶心反应也少于A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与丙泊酚合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0.3 mg/kg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应用尤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AP)、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101个常规超声BI-RADS分类3~5类的乳腺结节,对结节进行AP显像,根据血流特征进行半定量血流分级与微血管构筑分型。切换至SWE模式,获取稳定的弹性图像后分析得到SWE色彩分型并进行定量分析,获得杨氏模量值 Emax、Emean。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相关参数ROC曲线,分析并比较AP、SWE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效能差异。结果 乳腺恶性病灶的Emax、Emean、SWE分型、AP分型、AP分级均显著高于良性病灶(P均<0.001);AP半定量血流分级良性肿瘤以乏血供为主,恶性肿瘤以富血供为主;微血管构筑分型中良性肿瘤以为无血管型、线型、树枝型血流为主,恶性肿瘤以残根型和蟹足型为主;AP微血管构筑分型法优于血流半定量分级法(P<0.05);SWE定量分析Emax的诊断效能高于Emean(P<0.05);SWE色彩分型良性肿瘤以均匀蓝色或大部分显示蓝色为主,恶性肿瘤以边缘局限性彩色改变或内部及周边不均匀彩色改变为主;AP分型、Emax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AUC分别为0.898、0.918、0.945。结论 AP和SWE对乳腺肿瘤均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能力,二者联合应用能显著提升乳腺癌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前预注地佐辛抑制舒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诱导前D组静注地佐辛0.1 mg· kg^-1(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C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10 min后两组均于10 s内静注舒芬太尼0.3μg· kg^ -1(生理盐水稀释至5 mg· L^-1)。观察诱导前有无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记录舒芬太尼注射后1 min内咳嗽发生的次数和强度。结果诱导前D组有头晕2例,嗜睡1例,两组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注射舒芬太尼后,D组无1例咳嗽,C组有8例咳嗽,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地佐辛预注能明显抑制舒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探究食管良性狭窄儿童内镜下扩张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该院及作者本人在马里医院援外期间收治的共98例食管良性狭窄儿童为研究对象,依据患儿狭窄病因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11例患儿为反流性食管狭窄,B组43例患儿为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狭窄,C组44例患儿为化学性烧伤行食管狭窄。比较3组患儿扩张治疗前狭窄段情况、扩张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扩张治疗前3组患儿狭窄段平均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的平均长度大于A组和B组,且B组大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的扩张次数≥6次的比例均高于6次,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的平均扩张次数高于A组和B组,且B组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扩张对食管良性狭窄儿童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化学性烧伤性食管狭窄患儿需要扩张较多次,且并发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的ACS患者57例,分为试药组(盐酸替罗非班)29例和对照组28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两组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药组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显著提高,试药组达Ⅰ级以上血流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7%vs64%,P<0.01);对照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显著高于试药组(36%vs3%,P<0.01)。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ACS患者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