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92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的快速眼动(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皮质及海马各区神经颗粒素分子表达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70只,随机分为睡眠剥夺组(SD)、实验环境对照组(TC)和空白对照组(CC)。其中SD组又分为12h、1d、3d、5d、7d共5个时点组。采用改良多平台(MMPM)睡眠剥夺法进行REM睡眠剥夺,运用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EM睡眠剥夺后不同时点大鼠皮质及海马各区的神经颗粒素表达的分布规律和时空变化;同时结合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对皮质及全海马神经颗粒素蛋白作选择性半定量分析。结果:神经颗粒素主要分布于正常大脑皮质Ⅱ、Ⅲ层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海马CA1~CA3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内。REM睡眠剥夺12h后大鼠皮质神经颗粒素的表达即开始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直至第7d均呈下降趋势;海马结构中神经颗粒素表达未见显著变化。蛋白印迹实验印证了这一结果。结论:REM睡眠剥夺能引起大鼠大脑皮质神经颗粒素表达减少,且随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而渐趋明显,这可能是REM睡眠剥夺引起大脑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改变,进而影响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2.
脊髓痨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48岁。四肢麻木伴行走不稳半年。2001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掌跖麻木,伴行走有踩棉花感。闭眼更不稳。曾在当地行肌电图检查示神经源性损害,颅脑CT、腰椎MR检查未见异常,当地医院按周围神经病给予神经营养药治疗无效,2002年2月转入我院神经科。入院时体检:神清,对答切题。眼底正常。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四  相似文献   
123.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心脑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近20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活结构及方式的变化,MS患病率显著增加,对MS的诊断及防治亦日益显得突出和重要.2005年IDF公布了面向全球的MS新定义和诊断标准,我们采用此标准,系统回顾了我院近年比较完整的符合MS诊断标准的Ⅱ型糖尿病病例.  相似文献   
124.
125.
126.
陈志辽  张睿  陈勍  周晖  王丽娟  林仲秋 《广东医学》2007,28(9):1460-1461
目的 探讨卵巢转移癌(库肯勃氏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5年来收治的10例库肯勃氏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库肯勃氏瘤属于卵巢转移癌,一旦发现均属晚期,化疗效果预后较差,本组10例中0.5年内死亡2例,大于0.5年死亡8例.结论 年龄超过40岁的妇女做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时,同时切除双侧卵巢,有利于避免发生库肯勃氏瘤.  相似文献   
127.
吴强  周晖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4,40(5):355-359
<正>外阴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of the vulva)是一种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所有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5%,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肿瘤可发生于外阴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组织,主要病理学类型有鳞癌、恶性黑色素瘤、腺癌、基底细胞癌、肉瘤及转移性癌等。其中鳞癌、腺癌等外阴上皮性肿瘤的转移以淋巴转移为主,许多研究均显示外阴癌的预后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8.
雄激素与男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男性雄激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它可以通过影响血脂代谢、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凝血功能等因素起到抗动脉粥样硬艇,进一步深入研究雄激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将为预防和治疗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建立自动递增刺激记录正中神经支配的大鱼际肌运动单位估数 (motorunitnumberestimation ,MUNE)正常值并研究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和该技术的重复性。方法 :用自动递增刺激记录技术估测正中神经支配的大鱼际肌运动单位数 ,检测无神经肌肉病变的正常人 6 0名 ,年龄 2 0~ 88岁 ,平均 5 0 33± 2 0 81岁。结果 :①正常人正中神经支配的大鱼际肌MUNE为 30 0± 83个 ,三个年龄组的MUNE分别为 35 3± 6 3个 (2 0~ 39岁 )、32 2± 5 4个 (4 0~ 5 9岁 )、2 16± 5 9个 (6 0~ 88岁 ) ;②正常人大鱼际肌MUNE与年龄呈负相关 ,与性别无关 ,6 0岁以上组大鱼际肌MUNE比 6 0岁以下各组明显减少 (P <0 0 0 1) ;③大鱼际肌MUNE重复性实验两次检查值相差不显著 (P =0 3)。结论 :自动递增刺激记录正中神经支配的大鱼际肌MUNE为 30 0± 83个 ,随年龄的增大持续性下降 ,特别在 6 0岁后运动单位数下降明显 ,运动单位估数应考虑年龄因素。大鱼际肌MUNE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30.
患者男,17岁.因全身反复出现水疱、结节和瘢痕13年就诊.患者13年前轻微摩擦或碰撞后双胫前出现水疱、血疱,疱壁薄,可白行破溃、结痂,伴有瘙痒,皮疹消退后遗留瘢痕,搔抓后出现散在结节,部分渐融合,呈暗红色.后水疱及血疱渐蔓延至背部及胸部,愈后留有白色皮疹,白色皮疹亦可无明显诱因在正常皮肤处发生,无甲、黏膜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