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92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通过对早期妊娠孕妇D-二聚体异常的分析,对影响D-二聚体值异常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7~2009在本院因早期妊娠而就诊的孕妇D-二聚体值异常的6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孕周、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年龄及流产次数与D-二聚体值作为临床关联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小于或等于30岁组D-二聚体值为(481±147)μg/L。大于30岁组D-二聚体值为(608±257)μg/L。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不呈线性关系。孕周、FDP及孕妇的流产次数与D-二聚体异常值构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的年龄、孕周、FDP、流产次数与D-二聚体异常有关。加强高龄、孕周、FDP、流产次数的关注,能更好地预测D-二聚体的可能变化趋势,以便全面、随时了解孕妇情况,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进行。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模型,探讨经腹主动脉旁插管化疗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雌性家兔82只,分别采用腹主动脉旁插管和腹腔置管注入卡铂,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腹膜后淋巴结及其周围组织和血液的药物浓度,并观察淋巴结病理改变及注药前后血常规及生化检查。结果 ①经腹主动脉旁插管注药,药物可分布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及盆腔淋巴结区域。②腹主动脉旁插管腹膜后化疗组腹膜后淋巴结内药物浓度高于腹腔化疗组。③腹主动脉旁插管化疗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腹主动脉旁插管化疗可能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3.
报告一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男,26岁,骨髓移植后全身皮肤硬化、瘙痒伴色素沉着1年余。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皮肤弥漫性硬化、色素沉着,其上覆叶片状鳞屑,肢端部分皮疹破溃,少许渗液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明显色素失禁,真皮全层胶原增生、增厚、均质化,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细胞浸润,病理符合硬皮病样皮肤改变。  相似文献   
114.
我院收治了2例宫颈绒毛状腺癌.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36岁,G3P3A0,因"白带增多1年,性交后阴道流血1个月"于2007年5月17日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妇科检查:阴道内见较多胶冻状透明分泌物;宫颈肥大,表面可见菜花状赘生物,直径约5cm;子宫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钙及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calmodulin dependent kinase,CaMK)在神经元缺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单纯缺氧组及钙阻滞剂干预组,其中钙阻滞剂干预组采用尼莫地平(nimodipine)、MK-801分别阻断L-VSCC受体、NMDA受体的传导,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神经元缺氧前后细胞活性,用Fluo-4AM荧光探针测定各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aMKⅡ及CaMKⅣ的表达。结果:尼莫地平及MK-801组细胞活性较单纯缺氧的对照组高;尼莫地平可迅速降低缺氧神经元的细胞内钙, MK-801可长时间降低缺氧神经元的细胞内钙。尼莫地平可抑制CaMKⅡ的表达,MK-801对CaMKⅡ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CaMK Ⅳ的表达。结论:尼莫地平和MK-801可分别通过抑制CaMKⅡ和CaMKⅣ表达实现对缺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324-326]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的快速眼动(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皮质及海马各区神经颗粒素分子表达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70只,随机分为睡眠剥夺组(SD)、实验环境对照组(TC)和空白对照组(CC)。其中SD组又分为12h、1d、3d、5d、7d共5个时点组。采用改良多平台(MMPM)睡眠剥夺法进行REM睡眠剥夺,运用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EM睡眠剥夺后不同时点大鼠皮质及海马各区的神经颗粒素表达的分布规律和时空变化;同时结合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对皮质及全海马神经颗粒素蛋白作选择性半定量分析。结果:神经颗粒素主要分布于正常大脑皮质Ⅱ、Ⅲ层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海马CA1~CA3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内。REM睡眠剥夺12h后大鼠皮质神经颗粒素的表达即开始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直至第7d均呈下降趋势;海马结构中神经颗粒素表达未见显著变化。蛋白印迹实验印证了这一结果。结论:REM睡眠剥夺能引起大鼠大脑皮质神经颗粒素表达减少,且随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而渐趋明显,这可能是REM睡眠剥夺引起大脑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改变,进而影响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7.
脊髓痨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48岁。四肢麻木伴行走不稳半年。2001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掌跖麻木,伴行走有踩棉花感。闭眼更不稳。曾在当地行肌电图检查示神经源性损害,颅脑CT、腰椎MR检查未见异常,当地医院按周围神经病给予神经营养药治疗无效,2002年2月转入我院神经科。入院时体检:神清,对答切题。眼底正常。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四  相似文献   
118.
119.
120.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心脑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近20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活结构及方式的变化,MS患病率显著增加,对MS的诊断及防治亦日益显得突出和重要.2005年IDF公布了面向全球的MS新定义和诊断标准,我们采用此标准,系统回顾了我院近年比较完整的符合MS诊断标准的Ⅱ型糖尿病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