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病因及评价超声、腹部CT(CT)、核磁胰胆管成像(M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五种检查方法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9年l1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比较分析各种检查方法对梗阻部位及梗阻病因的准确率。结果确诊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为473例,B超、腹部CT、MRCP、ERCP及PTC对患者梗阻部位的显示率分别为59.6%(257/431),80.9%(106/131),88.8%(326/367),84.2%(64/76),100%(31/31),而梗阻的原因有:Mirrizi综合征、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胆囊癌、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囊肿、肝内外胆管细胞癌、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十二指肠乳头炎、术后胆管狭窄、胃癌术后肝门淋巴结转移、胰头癌、肿块性胰腺炎。结论各种诊断方法各有其优缺点,MRCP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上具有较大的价值,但必要时仍需进行其它检查方法加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对传统的脾切除术提出了异议,保留脾脏及其功能的方法引起外科工作者的重视。对小儿脾外伤脾切除趋向仅在有严重脾破裂(破裂累及脾蒂或血管者)才行脾切除,同时宜作自体脾移植术。儿童脾切除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主张行非手术或者保守性手术治疗儿童脾损伤[‘]。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2年9月至1994年6月,武汉同济医大附属协和医院儿外科共收治小儿外伤性牌破裂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5天~12岁。车祸12例,钝器伤6例,坠落伤2例,产伤5例。术中明确诊断的21例,余为CT、B超及放射性同位素扫描确诊…  相似文献   
23.
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前瞻性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比较 2 9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和 35例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的临床资料 ,比较指标为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输液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种等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结石清除率为96 6 % (2 8/2 9) ,开腹手术组为 91 4% (32 /35 ) (χ2 =0 71,P =0 399) ;手术时间开腹组为 (145 8± 2 7 1)分钟 ,腹腔镜组为 (178 3± 32 4)分钟 (t=4 2 7,P <0 0 1) ;胃肠道恢复时间开腹组为 (5 8 2± 4 9)小时 ,腹腔镜组为(2 0 8± 2 9)小时 (t=37 8,P <0 0 1) ;术后住院时间开腹组 (16 5± 3 8)天 ,腹腔镜组 (6 2± 1 8)天 (t=14 2 2 ,P <0 0 1) ;住院总费用开腹组为 (780 0± 2 90 0 )元 ,腹腔镜组为 (85 0 0± 130 0 )元 (t=1 2 8,P >0 0 5 ) ;术后并发症两组分别为 5例和 0例。 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此方法优于开腹方法。  相似文献   
24.
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特点及治疗周晓初,汤绍涛,阮庆兰10年来,共收治小儿腹部闭合损伤患儿55例,手术治疗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3~14岁,平均7.6岁;非手术治疗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14岁,平均8.9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裳癌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丈献分析原定性胆素癌(PGC)的高危因素及诊治特点、意外性胆囊癌(UGC)及针孔切口种植转移(PSM)。结果 夺组合并胆囊结石12例,占63.16%(12/19),术前确诊率为63.16%(12/19),联合B超及CT的诊断符合率91.67%(11/12),手术切除率47.37%(9/19)。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UGC发生率0.11%(2/1866),常规剖腹胆囊切除术(OC)后UGC发生率0.26%(1/383),总LGC发生率为0.13%(3/2249),LC术后PSM发生卒0.05%(1/1866)。定期随访3个月至5年不等,平均生存时间为2.4年。结论 B型超声联合CT是术前较有效的诊断方法,防止UGC漏诊的有效方法是术中常规胆囊冰冻病理及全胆囊病理检查,治疗首选胆囊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及置管内引流术后内置引流管排出时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2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及置管内引流术后内置管排出的时间进行观察并分析了术前、术后3 d、术后10 d、术后30 d的肝功能指标改变。结果:胆总管内王引流管术后1 d~3 d排出者8例(6.3%),4 d~10 d排出者85例(67.5%),11 d~29 d排出者30例(23.8%),30 d以上排出者3例(2.4%),平均排出时间为(8.9±1.8)d;术后第10 d各组的肝功能指标均恢复或接近正常。结论:胆总管内置引流管的排出时间对疗效无明显影响,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及置管内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7.
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应用腹腔镜治疗有胆道手术史的胆道结石患13例。结果:腹腔镜下完成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2例,中转开腹1例,成功率92.3%(12/13)。手术时间(101--300)min,平均155min。所有病例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可行,但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28.
部分脾栓塞治疗小儿脾机能亢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手术中非预见性腹腔粘连的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 在93例腹腔镜胆道手术中联合行腹腔粘连松解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除一例术中出现小肠损伤外,无其它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随访2—18个月,57例有慢性腹痛病史者中,31例(54.4%)腹痛消失,20例(35.1%)腹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对非预见性腹腔粘连的处理能有效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其手术操作过程并不复杂,也未增加病人的创伤,能充分体现腹腔镜技术微创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胃溃疡患者抗Hp治疗的影响。方法采集Hp阳性的胃溃疡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埃索美拉唑(EAC)组和奥美拉唑(OAC)组,进行为期1w的抗Hp治疗。治疗4w后检测Hp根除情况及两组CYP2C19基因多态性,并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抗Hp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OAC组hom-EM。基因型的Hp根除率明显低于het—EM。和PMs,het—EMs和P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AC组3种基因型hom-EMs、het-EMs、PMs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1w疗法Hp根除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关,其中携带hom-EMs基因型根除率低;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1w疗法Hp根除率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