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58例脑梗塞患者诊断符合WHO/ISH及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标准[3],发病3天内入院,经头颅CT证实,摒除脑出血和急性心肌梗塞。入院前二周内未服用过阿司匹林、潘生丁、消炎痛等影响血小板活性的药物。2.临床资料58例随机分为2组,阿司匹林治疗组30例,未用阿司匹林的2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临床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梗塞部位与大小基本相似,以往疾病和伴发疾病积分均值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分均值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表1脑梗塞患者阿司匹林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一股资料3.治疗两组活…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治疗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徐春军教授门诊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的处方共209张,建立相关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用药规律。结果徐春军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常用药物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当归、生黄芪、炒白术、白芍、黄芩、枸杞子、广藿香、炒酸枣仁、党参、泽兰、黄精、白花蛇舌草。常用药对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生黄芪、当归;当归、炒白术;生黄芪、炒白术;当归、白芍;生黄芪、白芍;白芍、炒白术。结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多用补虚、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注重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相似文献   
73.
缪冬梅  郑昭铄  周易 《华西医学》2000,15(4):484-484
为防止小儿腭裂修复等口内手术中血流入气管,采用经鼻带套囊气管插管,套囊充气防漏,效果满意,无明显鼻、咽、喉、气管的损伤,术中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列增高,表明此法对小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关系.[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allele-specific prime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P-PCR)技末,检测75例维吾尔族COPD病人和153例维吾尔族正常人TGF-β1基因+869位点T/C和+915位点G/C单核苷酸的多态性.[结果]经Hardy-Weinberg平衡法检验TGF-β1基因位点在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具有群体代表性.TGF-β1基因+869T/C位点基因型分布为:对照组:TT,41.8%:CT,38.6%和CC,19.6%;COPD组:TT,36.0%;CT,46.7%和CC,17.3%.T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在对照组为61.1%、38.9%:在COPD组为59.3%、40.7%.+915G/C位点基因型分布为:对照组:GG,81.7%;GC,18.3%和CC,0.0%;COPD组:GG,80.0%;GC,18.7%和CC,1.3%.G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在对照组为90.8%、9.2%;在COPD组为89.3%、10.7%.在COPD和对照组中TGF-β1基因+869T/C和+915G/C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基因+869位点T/C和+915位点G/C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COPD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在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73例老年患者,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37例,采用急诊内镜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急诊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情况、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3.2±1.3)h和(4.8±1.7)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1.6)h和(6.4±2.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7%和1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和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镜治疗对于老年AOSC患者而言,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存活率与生活治疗均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黄芪提取物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大鼠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80只,于背部2处制备直径2.8 cm深Ⅱ度烫伤创面,将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黄芪提取物组、rhEGF组、黄芪提取物+ rhEGF组,每组20只.分别于创面形成后当日和第3、7、14、21天,观察创面并计算创面愈合率;计算微血管密度以及痂下组织pH,组织学检查大鼠创面皮肤并进行新生血管评分.结果:与黄芪提取物组及rhEGF组比较,黄芪提取物+ rhEGF组大鼠皮肤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微血管密度、痂下组织的pH和新生血管的形成也明显增加(P<0.01或0.05).结论:黄芪提取物联合rhEGF能显著增加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血管形成,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黄冈市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黄冈市内10县2010年上报的1 944例ADR/ADE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44例ADR/ADE涉及抗微生物药957例,占49.23%,中药制剂366例,占18.83%;注射给药引起的ADR/ADE 1 447例,构成比为74.43%;ADR/ADE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最为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应加强ADR/ADE监测及相关知识宣传的力度,强化对ADR/ADE的认识并完善ADR/ADE监测体系,提高上报ADR/ADE的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西医使用中成药的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借鉴。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1年下半年门诊处方,对西医开具含中成药处方的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查到西医开具中成药处方1 629张,不合理使用中成药处方67张,不合理使用率为4.11%。门诊西医使用中成药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结论:我院部分西医的中药理论知识相对缺乏,使用中成药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规范。医院有关管理部门以及医师、药师应积极应对,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9.
卵母细胞的发育依赖于卵泡液中的各种激素和生长因子,以及这些物质在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此关于卵泡内微环境(即卵泡液)对卵母细胞发育影响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过程中,控制性超排卵(COH)使患者在同一周期产生多个成熟和不成熟卵,为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母细胞提供了机会。卵母细胞的成熟度直接关系到受精率、着床率及妊娠率。本文就卵泡液内激素水平与卵母细胞成熟度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的斑块情况.方法 选取2006年在我院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这两项检查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个月)的ACS患者42例和SAP患者44例.将两组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CS组和SAP组的软斑块和钙化斑块的构成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0,P=0.009);两组患者软斑块和钙化斑块在不同冠状动脉分支内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_(ACS)~2=0.174,χ_(SAP)~2=0.129,P>0.05);两组患者软斑块和钙化斑块在不同狭窄程度的冠状动脉节段中的分布不同(χ_(ACS)~2=0.398,χ_(SAP)~2=0.907,P<0.01);ACS组和SAP组患者在不同冠状动脉分支内,软斑块在不同狭窄程度的血管节段内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_(ACS)~2=3.917,χ_(SAP)~2=0.416,P>0.05);SAP组和ACS组患者在不同的冠状动脉分支内,钙化斑块在不同狭窄程度的血管节段内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ACS)~2=5.247,χ_(SAP)~2=11.054,P<0.01).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鉴别斑块性质,有助于早期识别冠心病高危患者,为治疗决策提供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