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HE10例,10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MR检查,包括平扫和动态增强成像;其中1例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将影像学结果与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共检出病灶80个,最大直径3.0~44.6mm,平均(17.8-±7.0) mm,病灶分布于肝脏各段,其中31个病灶紧邻肝包膜下生长.5例患者MR检出40个病灶,T1WI均示低信号,T2WI示中高信号.5例均可见包膜回缩征,增强后10个病灶呈晕征.CT平扫10例患者共80个低密度灶,其中26个出现融合.2例患者病灶内见钙化,8例见包膜回缩征,增强扫描38个病灶呈晕征,且门脉期显示更清晰.1例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肝实质边缘斑片状染色伴周围细小血管.组织学上示病变纤维组织及血管样结构增生,其间见散在的形态不规则的上皮样细胞,其内见印戒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10例CD34全部阳性,5例CD31阳性,4例FVIIIRAg阳性.结论:肝脏EHE可表现为单发结节和弥漫结节,多位于肝包膜下生长,结节可融合,可具有晕征及包膜回缩征,MRI对晕征的显示较CT好.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咨询室用药咨询情况,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及药师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方法:对我院2010年药物咨询室431例记录完整的用药咨询登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咨询的药物种类主要是抗微生物药及心脑血管药,咨询的内容主要是药物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特殊人群用药及不良反应等。结论:药物咨询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专设用药咨询室不仅能促进医护人员与药师之间的合作,在医护人员、药师和患者三方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而且能切实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BCR/ABL阴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JAK2-V617F突变的阳性率以及突变量与外周血三系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191例确诊为BCR/ABL阴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进行JAK2-V617F突变检测,分别以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标本JAK2-V617F基因点突变的发生率及相对定量变化.结果 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不同范围的标本JAK2-V617F突变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增高,JAK2-V617F突变阳性率也随之增高,且以三系均增多者JAK2-V617F突变率为最高(92.86%).结论 BCR/ABL阴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JAK2-V617F点突变发生率与外周血三系变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外周血三系变化、尤其是红细胞计数与BCR/ABL阴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JAK2-V617F突变的阳性率以及突变相对定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全国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数据库Excel表格汇总我院2007~2010年上报不良反应507例ADR,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07例患者中,男266例,女241例;〉65岁患者32例,〈18岁患者180例;涉及药品145种;怀疑单药462例,怀疑联合用药45例。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居首位,占68.52%;皮肤及软组织损害最多,占54.56%;静脉给药是发生ADR的主要途径。结论:加强ADR监测,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15.
人口老龄化是现阶段我国乃至全世界正在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实现健康老龄化是我们当今社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以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和知网数据库收录的医养结合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2010—2019年国内外医养结合领域的发文情况、高频关键词、研究热点以及时序发展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国内外文献的对比分析及我国医养结合的现状,给我国的医养结合研究带来了一些思考: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促进我国医养结合的多元化发展;建立智慧养老的新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加快老年护理人员的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6.
奔豚一词首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次见于《伤寒杂病论》,又名贲豚、奔豚气。自古迄今,医家对奔豚病的病因及其治疗用药争议较多。余无言认为惊恐、"针处被寒"仅是奔豚病因之一,其本质是体内正气与寒邪相争所致;桂枝加桂汤即桂枝汤原方加肉桂,并证之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7.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两种方式给药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身体状态分级标准)Ⅰ~Ⅱ级随机自愿病例260例,年龄20~30岁。分为两组,A组为分娩全程镇痛130例,B组为分娩后程镇痛130例。全部采用阴道分娩方式和硬膜外腔持续给药镇痛。药物为0.125%罗哌卡因和芬太尼2.5μg/ml的混合液。观察项目为宫缩时间、胎心率、产程和产妇失血量;平均催产素用量;新生儿的Apgar评分和产妇VAS标准的自我评分。统计学方法为t检验。结果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的是:(1)B组第一产程延长(P〈0.01)和第二产程延长(P〈0.05);(2)B组产妇失血量、催产素用量和VAS标准评分均更高(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的是:第三产程时间、宫缩的间隔和持续时间、胎心率和新生儿的Apgar评分(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的混合液硬膜外腔持续输注,不仅能有效达到全程分娩镇痛目的,而且具有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和易于临床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8.
对1994年1月~1997年6月期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00例作SCL-90测试,以观察其心理状况。其中出血性患者37例,缺血性患者63例。男69例,女31例;年龄38~83岁,平均55.3±7.5岁;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以年龄,性别,职业,文化...  相似文献   
119.
1例犬咬伤者狂犬病疫苗接种5年后发病死亡个案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个案调查患者男,52岁(受伤当年),从事农业。2000年秋清晨4时刚出门就被一野犬(疑似狂犬)咬伤右大足趾,受伤后即回家中用盐水冲洗伤口,并用白酒消毒。当天上午去当地卫生所注射狂犬病疫苗[国产地鼠肾(红色液体)疫苗],未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按“0、3、7、14、28d”免疫程序接种了5针次,完成免疫2周后去省卫生防疫站检测抗体阳性。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此后从未被犬类动物咬过。2分析与讨论2006年1月12日上午开始出现全身不适、头痛、乏力等类似感冒症状;下午口服感冒药时表现出吞水恐惧,怕风,但不畏光,至20∶00恐水症状加重。13日去…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索一种四肢可控性爆炸伤动物模型,为四肢爆炸冲击波致伤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由定向控制管、肢体控制架、能量控制装置3部分构成的实验装置,通过调整能量控制装置与肢体的距离,使肢体承受不同的冲击力,从而造成不同的肢体伤,以利于不同的实验研究.结果通过调整能量控制装置与肢体的距离,获得了不同的肢体损伤模型,随着距离的增加伤害逐渐减小,定量的控制了局部伤情.结论此实验装置通过调节爆源的距离,使压力波得到可控,得到一种较好的肢体爆炸伤动物模型,为爆炸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