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孕期铅暴露对子代大鼠脑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器超微结构及神经突触形态学参数变化,探讨孕期铅暴露对子代大鼠学习记忆损害的可能机制。 【方法】 通过孕鼠自由饮用0.1%及0.2%醋酸铅溶液的方法建立模型,其雄性子代分别为低剂量铅暴露组(LG)及高剂量铅暴露组(HG),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G),每组9~12只大鼠。子代大鼠出生后36日龄应用透射电镜分别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器的病理超微结构改变和神经突触参数变化特征。 【结果】 铅暴露仔鼠脑海马区出现显著病理超微结构改变。HG组在神经元变性坏死、线粒体肿胀、内质网脱颗粒及高尔基体扩张等方面较对照组程度严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三组在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突触活性带长度、突触界面曲率及突触间隙等方面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1),提示铅暴露仔鼠脑海马CA1区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减小、突触活性带长度缩短、突触界面曲率下降及突触间隙增宽。铅暴露组与对照组在突触数密度及面密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孕期铅暴露可导致子代大鼠脑海马区严重的神经元和细胞器超微病理改变,同时伴有神经突触可塑性变化,推测孕期铅暴露对子代学习记忆的损害与以上病理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先天性铅中毒对仔鼠胃、十二指肠及空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IMMC)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孕鼠自由饮用0.1%及0.2%醋酸铅溶液建立先天性铅暴露模型,其子代分别为低剂量铅暴露组(LG)及高剂量铅暴露组(HG),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G)。监测雄性仔鼠胃窦、十二指肠及空肠部位IMMC,应用免疫组化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胃肠黏膜及血浆CCK-8、MTL的表达或水平变化。结果 胚胎期铅暴露可导致仔鼠胃窦部、十二指肠及空肠IMMC Ⅲ相波幅增加,Ⅱ相时程缩短,Ⅲ相时程延长并导致总时程增长。NG、LG、HG组仔鼠胃窦、十二指肠、空肠部IMMC Ⅲ相时程与波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NG、LG、HG组仔鼠胃窦部黏膜CCK-8表达依次增加而MTL表达逐渐减少(P<0.01),而十二指肠近端黏膜MTL、CCK-8表达均增加。铅暴露组仔鼠血浆CCK与MTL水平均升高,NG、LG、HG组CCK与MTL的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先天性铅暴露可导致仔鼠胃肠动力受损,CCK及MTL在胃肠及血液中不同分布和变化可能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环孢素A(CsA)对未成熟脑惊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21日龄SD雄性大鼠67只,制作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癎)模型,分别于制模后6、30、54 h采用CsA干预,分5、10、25 ms/(kg·次),三个干预剂量,与模型不干预组对比,观察制模后72 h脑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星形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等.结果 模型组比假手术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P-gP、GFAP表达明显增加,CsA 5 me,/(kg·次)干预组可显著减少P-gP、GFAP表达,且与假手术组水平接近,CsA 10 ms/(kg·次)、CsA 25 me,/(kg·次)有相似效果,但不及CsA 5 ms/(kg·次)效果明显.CsA干预不能减少凋亡细胞.结论 中小剂量CsA可以通过降低海马CA1区、P-gP、GFAP表达而减轻未成熟脑惊厥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实验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模型,于缺血缺氧后立即采用31 ℃亚低温分别持续3,6,15 h进行全身干预,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标记显示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室周白质的凋亡细胞数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细胞周期调节相关蛋白p16表达降低,综合比较全部结果数据显示,且以亚低温干预3 h细胞凋亡抑制效果最佳,其次是亚低温干预6 h,而亚低温干预15 h可出现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数降低的不良反应。结果证实,31 ℃亚低温干预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的方式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织起保护作用,3 h为最佳干预时间。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胚胎期铅暴露对子代大鼠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prague-Dawley大鼠孕期自由饮用0.1%(低剂量铅暴露组)和0.2%(高剂量铅暴露组)醋酸铅溶液的方法建立胚胎期铅暴露模型,并设空白对照组。将各组母鼠娩出的雄性仔鼠纳入研究,其中空白对照组12只,低剂量铅暴露组10只,高剂量铅暴露组9只。应用转体实验和衣架实验观察仔鼠运动、协调能力;各组随机取8只大鼠,应用免疫组化、改良Timm's染色法分别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Fos蛋白表达及苔藓纤维发芽(MFS)情况。结果高剂量铅暴露组转体时间长于正常对照组和低剂量铅暴露组(P0.05),低剂量铅暴露组转体时间亦长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剂量铅暴露组平衡运动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和低剂量铅暴露组(P0.05),低剂量铅暴露组平衡运动得分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剂量铅暴露组海马CA1区c-Fos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低剂量铅暴露组(P0.05),低剂量铅暴露组c-Fos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剂量铅暴露组CA3区及齿状回MFS的半定量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低剂量铅暴露组(P0.05);低剂量铅暴露组CA3区及齿状回MFS的半定量评分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胚胎期铅暴露损害子代大鼠运动协调能力,该变化可能与海马CA1区c-Fos蛋白表达增加及海马CA3区、齿状回发生异常MFS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长程脑电图监测对不能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常规脑电图诊断的婴幼儿发作性事件的诊断价值.方法 近3年半来因发作性事件首次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诊治,不能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常规脑电图诊断的2岁以下婴幼儿136例.给予长程脑电图监测得到初步诊断为癫痫事件或非癫痫事件,再根据症状、体征、头颅CT、血糖、血氨、心肌酶谱、心电图、骨碱性磷酸酶、甲状腺功能,以及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后的反应等,得到确定诊断.结果 ①长程脑电图初诊癫痫发作 81例(59.6%),非癫痫发作 55例(40.4%);53例(39.0%)监测到发作性事件的婴幼儿中有22例(41.5%)有发作时同步的痫样放电,初诊为癫痫发作,有31例(58.5%)发作时无同步痫样放电,且这31例中12例(38.7%)有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初诊为非癫痫发作;83例(61.0%)未监测到发作性事件出现的婴幼儿中有59例(71.1%)在发作间期有痫样放电,初诊为癫痫发作,24例(28.9%)未见痫样放电,初诊为非癫痫发作.②80例(58.8%)患儿确诊为癫痫发作,56例(41.2%)确诊为非癫痫发作.③癫痫发作错诊及漏诊均发生在83例未监测到发作性事件的婴幼儿中,长程脑电图监测初诊的59例癫痫发作中有3例(5.1%)被排除,非癫痫发作24例中有2例(8.3%)被诊断为癫痫发作.长程脑电图诊断癫痫发作及非癫痫发作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3%和96.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197,P>0.05),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6.3%.结论 发作性事件就诊的婴幼儿,如果不能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常规脑电图明确诊断,应进行长程脑电图监测诊断或排除癫痫事件.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临床实习带教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习、临床思维僵化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下的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医学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并注重其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发展的“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不足,提高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压氧配合早期干预对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智能发育的作用。方法88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儿均给予积级三维持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入院24~48h应用高压氧1疗程(1疗程10d),出院后给以高压氧序贯治疗6~8疗程,并按早期训练大纲指导家长进行早期干预。2组患儿于12个月时应用Gesell智能发育量表进行智能测定,随访24个月。结果 治疗组后遗症3例,对照组7例,差异有显著性(x~2=4.18;P<0.05)。2组患儿12个月时的发育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中重度HIE患儿进行支持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高压氧序贯治疗并进行早期干预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其智能发育,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20.
肉毒毒素A注射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肉毒毒素A作为小儿脑性瘫痪的一种新型辅助治疗药物,已越来越多的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结合近几年来对该药不断深入的认识以及临床经验的总结,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该药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