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泰兴市全人群肝癌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 探讨仄兴市原发性肝癌的病因。方法 选择360例原发性肝癌新发病例按性别、年龄和居住地进行以人群为基础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饮沟塘水、饮酒量多、不良精神因素(受过强烈精神刺激、长期处于精神压抑状态和性格忧郁)、HBsAg阳性、肝脏病变(慢性肝炎、肝硬化)、家族肝癌史(父母、兄弟姐妹患肝癌)会增加泰兴市居民患肝癌的危险性。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sAg阳性、慢性肝炎、肝硬化、一级亲属患肝癌和饮小麦酒量多均进入回归方程,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0.80、13.41、5.24、3.23和5.73。结论 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弧形切割吻合器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6年8月间收治的57例直肠癌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进行前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双重器械吻合前切除术51例;Hartmann术6例.结果 双重器械吻合前切除51例中超低位吻合41例(80.4%),术后均无局部复发;吻合口瘘1例(2.0%),吻合口出血3例(5.9%),直肠阴道瘘2例(22例女性患者,发生率9.1%).行Hartmann术6例,直肠切割吻合处平均距肛缘2.8 cm.结论 弧形切割吻合器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中具有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RsaI多态性、烟酒习惯与直肠癌遗产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江苏省进行病例一对照研究(直肠癌患者210例,人群对照439例)。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抽取静脉血,提取白细胞DNA,采用PCR-RFLP检测研究对象的CYP2E1 Rsa I位点基因型。结果:CYP2E1Rsa Ic1/c1、C1/c2和c2/c2基因型分布频度在直肠癌组分别为58.4%、34.0%和7.7%,对照组分别为61.4%、35.6%和3.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MH=7.07。P=0.029)。在调整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习惯后,CYP2E1 c2/c2基因型携带者与c1/c1基因型者相比,发生直肠癌的危险性显著升高(OR=1.64,95%CI:1.12~2.41)。多因索分析结果显示。有饮酒习惯者发生直肠癌的危险性显著升高。其调整后OR为2.08(95%CI:1.36-3.19),而吸烟与增加或降低直肠癌的危险性无显著相关。CYP2E1基因多态与吸烟、饮酒相互作用的分层分析发现,在不吸烟者中,c2/c2基因型者与c1等位基凼型者相比.发生直肠癌的危脸性显著上升(性别和年龄调整OR=2.30,95%CI:1.32-3.99);在饮酒者中,携带c2/c2基因型者发生直肠癌的调整OR为5.75(95%CI:1.65,20.05),提示CYP2E1 Rsa I多态与饮酒习惯有显著的协同作用。结论:CYP2E1 Rsa I基因多态和饮酒习惯影响直肠癌的易感性,二者在直肠癌发生中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4.
饮酒及酒精代谢酶基因多态与食管癌发病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饮酒及乙醇脱氢酶2(ADH2)和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关系。[方法]对江苏省泰兴市221食管癌新发病例和191对照调查饮酒习惯等因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检测研究对象ADH2和ALDH2基因型。[结果]①携带ALDH2 G/A或A/A饮酒者患食管癌危险性,分别是携带ALDH2G/G饮酒者或不饮酒者的3.08倍和3.05倍(OR=3.08,95%CI:1.65~5.78;OR=3.05,95%CI:1.49~6.25)。②携带ALDH2 G/A或A/A且酒精消耗总量≥2.5kg·年者患食管癌风险是携带ALDH2G/G且酒精消耗总量〈2.5kg·年者12.31倍(OR=12.31,95%CI:3.01~50.37)。③携带ALDH2 G/A或A/A者患食管癌风险,随酒精消耗总量增加呈趋势性显著上升(P=0.023),当达到≥2.5kg·年时患食管癌风险是不饮酒者的6.58倍。④同时携带ALDH2 G/A或A/A和ADH2 G/A或G/G且酒精消耗总量≥2.5kg·年者患食管癌风险,是同时携带ALDH2G/G和ADH2A/A且酒精消耗总量〈2.5kg·年者(OR=35.59,95%CI:1.86~680.1)。[结论]可将酒精消耗总量达≥2.5kg·年作为显著增加携带ALDH2 G/A或A/A饮酒者患食道癌风险的阈值。对同时携带ALDH2 G/A或A/A和ADH2 G/A或G/G且酒精消耗总量≥2.5kg·年者,劝其戒酒和定期随访对降低食管癌危害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1(growth hormone1,GH1)基因T1663A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江苏省进行了一个病例-对照研究(结直肠癌患者315例,人群对照439名),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抽取静脉血,提取白细胞DNA,采用PCR-RFLP检测研究对象的GH1T1663A基因型。结果:1)GH1T/T、T/A和A/A基因型分布频度在结直肠癌组分别为42.2%、46.7%和11.1%,对照组分别为38·1%、45·9%和1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MH=3·907,P=0·142。但在调整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习惯后,A/A基因型者与T/T基因型者相比,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显著降低(OR=0·88,95%CI:0·78~0·99,P=0·0287)。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显著增高(OR=1·96,95%CI:1·34~2·86,P=0·0005),A/A基因型与降低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有关,而吸烟与增加或降低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无显著相关。3)GH1基因多态与吸烟、饮酒相互作用的分层分析发现,在不吸烟者中,GH1A/A基因型者与T等位基因型者相比,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显著降低(性别和年龄调整OR=0·50,95%CI:0·27~0·93);在不饮酒者中,GH1A/A基因型者发生结直肠癌的调整OR为0·56(95%CI:0·32~0·99)。结论:T1663A GH1基因的A/A基因型可降低结直肠癌易感性,特别是在不吸烟和不饮酒者中。  相似文献   
96.
类癌瘤和类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上发生于直肠的类癌较少见,江苏省肿瘤医院普外科结直肠外科应用直肠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直肠类癌9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7.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医院要保证持续稳定的发展,除了要加强有形资源的合理配置,无形资源的更新也尤为关键。在医院管理中引入人文管理理念,就是要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强化人的主导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整体与个人发展的和谐与统一,提  相似文献   
98.
胃腺鳞癌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原发性胃腺鳞癌4例,占本所同期胃癌的0.44%。作者讨论了本病的组织学起源,其中以腺癌鳞化发生腺鳞癌的可能性较大。它的起源方式可能与胃纯鳞癌有所不同。肿瘤中的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可同时或分别转移,故提示它们的生物学行为存有差异。本病预后较差。治疗采用包括根治性手术、化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但以根治性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9.
hMLH1基因Val384Asp的病因学作用及对大肠癌发病年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hMLH1基因错义突变Val384Asp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取101例大肠癌患者、100例正常对照的血细胞或正常大肠组织样本,提取基因组DNA,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分析hMLH1基因第12外显同龄对照组(p〈0.05),其中35~44岁年龄组的大肠癌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p〈0.01。结论:hMLH1基因Val384Asp将影响大肠癌的发病年龄,它的存在可能是中国人大肠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循环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外周血经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其中可含有循环癌细胞,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PCR-ELISA)方法检测120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循环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120例大肠癌患者中 65 例端粒酶活性明显升高,阳性率为54.12%,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但与淋巴结的转移明显相关 .结论 外周血循环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水平与大肠癌的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