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维持肠内菌群稳定在预防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 年6 月~2016年6 月我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82 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 例。两组患者在术前给予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案: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开始应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术前3 天饮食以半流食为主,术前1 天改为全流食,术前3 天给予庆大霉素和甲硝唑,术前1 天及手术当天清晨分别进行清洁灌肠处理;观察组患者术前1 天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术前3 天饮食以半流食为主,术前1 天改为全流食,术前3 天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不口服任何抗菌药物,术前1 天及手术当天清晨不给予机械式灌肠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95.12%)明显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Ⅲ度肠道菌群比例失调的比例(4.88%)明显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07%)明显低于对照组(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KPS 功能状况评分及BMI 指数情况均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KPS 功能状况评分(73.10±18.34)及BMI 指数(21.65±6.88)kg/m2 明显优于对照组[(64.01±16.67),(16.78±4.21)kg/m2],且较治疗前稳定性更为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治疗期间通过有效的术前准备及治疗来维持患者肠内菌群稳定,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的64例临床资料。其中超声刀组36例,电刀组28例,两组均采用双吻合器法重建肠道。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前3天引流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超声刀组较电刀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前3天引流量、引流时间均显著减少(均P<0.05);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输血率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超声刀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效果较电刀更好。  相似文献   
53.
大多数人类肿瘤都具有基因组遗传不稳定的物质基础.其表达在细胞水平上为染色体不稳定性和微卫星不稳定性[1-3],这种遗传与环境风险因子相互作用对体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为目前肿瘤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微核作为染色体损伤的生物学标记物,反映了机体遗传不稳定性状态或受到环境诱变剂和致癌剂暴露作用的影响,在肿瘤的遗传易感性检测及肿瘤防治研究中已广泛运用[4-5].本研究随机在临床抽取一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以探讨患者体内自发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与结直肠癌基因组遗传不稳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4.
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和饮酒习惯与食管癌易感性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在江苏泰兴市选择食管癌新发病例98例和正常对照273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用PCR-RFLP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ALDH2基因型。应用EpiInfo统计软件包,分析了男性食管癌组和男性对照组间不同饮酒习惯,ALDH2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食管癌组和对照组ALDH2变异基因型携带者分别占43.88%和47.25%,两者间的差异无显著性。饮酒频度每周<3次的男性ALDH2基因型携带者与每周≥3次男性ALDH2^1*2/ALDH2^2基因型携带者间,经统计学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饮酒频度可能影响ALDH2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目的:了解hMLH1基因Val384Asp错义突变在家族性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于2004年1~12月在江苏省3个消化道肿瘤高发地区收集新发家族性大肠癌患者33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66例及66例健康人的外周静脉血,应用PCR-DHPLC 和DNA 序列分析技术,分析hMLH1 基因的第12 外显子;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Val384Asp?结果:家族性大肠癌患者的Val384Asp检出率与散发性患者间以及正常对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50岁的高龄家族性患者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 < 0.05),而与散发性患者间的差异处于临界值(P=0.051);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显示,第384位的撷氨酸(Val)是生物进化中的一个保守位点,其被天冬氨酸(Asp)替代可能影响蛋白质功能;相应位点基因序列T→A的颠换也可能影响剪切调控?结论:Val384Asp不是家族性大肠癌的遗传易感因素,但与其中的高龄患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尚需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证实;Val384Asp的致病机制可能与影响蛋白功能及剪切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survivin与生存期的关系,探讨其单独或联合作为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3例结直肠癌患者EGFR及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随访其生存时间。结果失访33例(29.2%),随访10a者80例(70.8%),其中死亡50例(44.2%);EGFR与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与60.2%;EGFR与survivin单独或联合高表达均为结直肠癌生存期的危险因素(P<0.01);survivin与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742,P<0.01)。结论 EGFR与survivin单独或联合高表达均降低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是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57.
乙醛脱氢酶2与饮酒和HBsAg致肝癌交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饮酒习惯和HbsAg致肝癌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88例新发肝癌病人按性别、年龄和居住地进行1:1配对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和对照均采集静脉血,用PCR-RFLP法检测研究对象的ALDH2基因型,用ELISA法检测血中乙型肝火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病例组(36.40%)与对照组(35.22%)ALDH2变异基因型(G/L L/L)的分布频率无显性差异;但HbsAg阳性率病例组(72.73%)显高于对照组(22.73%);大量饮酒、HbsAg阳性与ALDH变异基因型的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0.8320和0.6634。 结论:乙醛脱氢酶2变异基因型与大量饮酒和HbsAg阳性致肝癌发生有显的交互作用。携带ALDH2变异基因型大量饮酒将显增加患肝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8.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占全部大肠癌比例不足5%[1]。现将对3例患者的病程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3年1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3例HNPCC患者按照阿姆斯特丹Ⅱ诊断标准[2]。男1例,女2例。3例患者在各级医院接受9次手术治疗,但均未被确诊为HNPCC。此次入院时调查一级亲属所得家系谱见图1。3例患者大肠癌初次发病年龄分别为43、48和50岁。初发病灶均位于右半结肠。异时原发大肠癌发病次数每人2~4次,平均3次,间隔期5~12年,平均8±2年(表…  相似文献   
59.
长期以来,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二位,而早期胃癌的5年和10年生存率高达95%~100%。因此,提高早期胃癌的诊疗水平特别重要。我院外科1981~1996年胃癌手术1472例(责门癌除外),其中早期胃癌64例(占435%),本文就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64例中男48例,女16例,男:女比3:1。年龄:32~73岁,平均48.28岁,<35岁8例(l.5%),>65岁6例(9.38%)。病程ZO天~26个月,平均666个月。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58例,发现病灶56例(9655%),诊断为癌50例(862%),误诊良性病变8例(13…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错配修复基因hMLH1A655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方法提取135名健康人和11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DNA.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DHPLC)技术及DNA序列分析检测hMLH1A655多态性,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统计分析hMLH1A655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结果hMLH1A655G检出率在正常人群和结直肠癌患者中分别为3.0%和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状或乳头状腺癌中A655G检出率为8.2%.黏液腺癌中检出率为27.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MLH1A655G/A多态性与年龄、性别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hMLH1A655A—G突变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并且hMLH1A655多态性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风险评估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