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33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动态增强MR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动态增强MR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形性未分化肉瘤11例,术前分别经MR SE T1WI、FSE T2WI,动态增强采用T1WI或GRE,仔细复习MR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 11例多形性未分化肉瘤中,位于四肢5例、躯干3例、腹膜后2例、心脏1例,肿瘤直径4.9~11.8 cm,平均7.6 cm.MR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信号、略高信号和显著高信号等多重信号混杂,实质成分T1WI多为片状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11个病例强化显著,呈进行性延迟强化.结论 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具有一定的MR特征.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分析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弓上分支及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表现,探讨MDCTA在头臂型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临床已确诊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21例,行MDCTA,范围从主动脉弓到颅底颈动脉,注射流率4ml/s,有效层厚为1.3mm,获得的容积数据采用最大密度投影重组.将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弓上分支及颈动脉分段评价,采用NASCET标准判断颈动脉的狭窄程度.结果 21例大动脉炎中,左侧弓上分支及颈动脉段正常或轻度狭窄31段,中度狭窄32段,重度狭窄45段,闭塞16段,瘤样扩张2段.累及右侧依次为60,26,29,8,3段.弓上分支及颈动脉近心段病变发病率为57.1%,中远段为61.9%.动脉管壁厚度为1.2~4.1mm,平均3.2mm.其他征象包括管壁模糊47段,管壁环状强化35段,管壁不均匀强化23段,双环征12段.结论 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弓上分支及颈动脉狭窄比闭塞多见,闭塞比动脉瘤样扩张多见.其中,左侧颈总动脉受累的概率高于右侧,狭窄程度重于右侧.原始横断面图像可显示大动脉炎特有的管壁改变,准确显示病变范围以及判断病变是否活动.  相似文献   
33.
介入性放射学在周围血管病变治疗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激发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应用范围已从肾动脉、冠状动脉扩大到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病变。目前,某些介入性治疗措施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已趋向成熟,应用也较广泛,而另一些措施尚处于实验研究和临床试用阶段,现将这方面的国外研究动态加以复习和总结,以供国内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4.
螺旋CT与MR门静脉成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以常规门静脉直接造影为标准 ,对比分析螺旋CT与MR门静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 8例患者分别进行了螺旋CT门静脉成像 (spiralCTportography ,CTP)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 ,3DDCEMRA)和常规门静脉直接造影 ,间隔时间为 0~ 3d。其中 2 9例为肝癌患者 ,伴或不伴门脉高压 ;9例为单纯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患者。以常规门静脉直接造影结果为标准 ,对照分析CTP和 3DDCEMRA对门静脉病变的显示能力 ,包括 :(1)门静脉成像质量 ;(2 )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的开放性 ;(3 )侧支循环发生的部位及分布的范围 ;(4)分别计算 2种检查技术的平均费用。结果 CTP门静脉显影质量的总得分为 617,3DDCEMRA为60 0 ,经配对t检验 ,两者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意义 (t=1 5 61,P >0 0 5 )。CTP和 3DDCEMRA与常规门静脉直接造影对照显示门静脉开放性的总符合率分别为 95 6% (10 9/114)和 96 5 % (110 /114) ,经 χ2检验 ,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0 814,P >0 0 5 )。除 1例冠状静脉曲张未显示外 ,其余侧支血管在CTP上均清楚显影 ,符合率为 97 1% (3 3 /3 4) ,而 3DDCEMRA漏诊 1例为脐静脉重新开放 ,其余均显示 ,符合率也为 97 1% (3 3 /3 4)。螺旋CT门静脉成像和 3DDC  相似文献   
35.
肾集合管癌: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集合管癌5例,术前行CT平扫及双期(皮髄交界期和实质期)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例肿瘤形态不规则,境界欠清,肾脏轮廓基本正常。肿瘤直径4.0~13.5cm,平均7.3cm。2例肿瘤累及皮质-髓质,3例累及肾皮质-髓质-肾盂。3例肿瘤呈实质性,内可见小区域坏死;2例肿瘤呈囊实性,内可见很不规则液性低密度区。肿瘤实质部分平扫CT值17.1~36.8HU,平均27.4HU;动态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其CT值为27.4~53.5HU,平均38.7HU;实质期CT值36.0~74.2HU,平均47.6HU。1例可见斑点状和针尖状钙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肺转移1例。结论:肾集合管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为肿瘤较小时位于肾髓质,较大时位于肾脏中央区,形态极不规则,境界不清,患肾轮廓基本正常;动态增强扫描示肿瘤呈中等程度渐进性延迟强化,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常见。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Mn-DPDP增强MRI与MRI平扫,Gd-DTPA动态增强MRI在诊断小肝癌方面的差异,以进一步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SHCC患26例,采用GE Signa 1.5T MR扫描仪,行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及Gd-DTPA快速动态增强多期扫描,Mn-DPDP增强扫描采用静脉滴注,滴注结束后30min行SE序列T1WI和FMPSPGR序列T1WI扫描,24h后重复上述扫描序列各1次,观察MRI平扫,Gd-DTPA快速动态增强和Mn-DPDP增强扫描对病灶的检出率和包膜的显示情况以及病灶的强化特征并行统计学检验。结果:26例SHCC共发现病灶32个,对SHCC病灶的检出率,MRI平扫为68.72%(22/32),Gd-DTPA增强为87.5%(28/32),Mn-DPDP增强为93.75%(30/32),和Gd-DTPA增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和MRI平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病理检查发现24个病灶有包膜,Mn-DPDP增强对SHCC包膜的显示(87.5%),明显优于MRI平扫(20.83%)和Gd-DTPA动态增强(62.5%),和后两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n-DPDP增强MRI对SHCC病灶的检出力中高于Gd-DTPA增强和MRI平扫,对包膜的显示率明显高于Gd-DTPA增强和平扫MRI,为SHCC的诊断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7.
骨盆软骨肉瘤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骨盆软骨肉瘤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盆软骨肉瘤12例,术前分别经X线平片、XT平扫、MR SE T,WI、T2WI和增强T1WI,仔细复习影像学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 12例骨盆软骨肉瘤,普通型11例,去分化型1例.发病部位包括髂骨2例,髋臼3例,坐骨和耻骨6例,骶尾骨1例.肿瘤直径4.7~17.0 cm,<5.0 cm者1例,5.0~10.0 cm者6例,>10.0 cm者5例.病灶呈轻度膨胀性或溶骨性骨质破坏,11例边缘呈扇贝状分叶,1例境界不清.X线平片检查8例中,弓环状钙化1例,隐约钙化6例,无钙化1例,显著软组织肿块3例,骨膜增生1例.cT检查5例,肿瘤密度等于或低于肌肉密度,5例均可见轻度弓环状钙化和软组织肿块.MR检查7例,T1WI等低信号7例,T2WI显著高信号7例,其中6例T2WI高信号内可见弓环状低信号分隔,1例见低信号结节,7例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增强T1WI 6例,所有小叶分隔呈进行性持续强化,小叶自身不强化.结论 MRI可直接显示骨盆软骨肉瘤的病理特征,优于CT和平片.CT对显示解剖学复杂的骨盆病灶及轻微钙化等有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38.
动态增强MR在节细胞神经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节细胞神经瘤的MRI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9例,分别经MRI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屏气扰相梯度回波T1WI动态增强扫描.仔细复习MRI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9例节细胞神经瘤中,脊柱旁6例(颈部2例,纵隔1例,腹膜后3例),肾上腺3例.肿瘤直径3.7~16.4 cm,平均7.1 cm.SE T1WI为均匀低信号4例,混杂低信号5例;FSE T2WI显著高信号肿瘤3例,高低信号混杂5例,等信号1例.SPGR动态增强动脉期轻微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为轻度进行性延迟强化.强化方式包括线条交织状强化6例,漩涡状强化2例,斑点状强化1例.3例肿瘤内血管强化.所有肿瘤境界清楚,瘤体自身受压变形7例,形成伪足样尖角4例.5例肿瘤推移邻近血管,所有与肿瘤解剖关系密切的血管形态正常.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MRI征象具有特点,动态MR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暂时闭塞肝静脉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THVO)治疗原发性肝癌时5-FU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探讨肝TACE-THVO的适应证.方法20例原发性肝癌行TACE-THVO术.其中巨块型肝癌5例,结节型肝癌10例,弥漫型肝癌5例.肿瘤局限于肝右叶15例,跨叶或弥漫生长5例,肝动-静脉瘘5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右静脉、肝静脉人下腔静脉口处、外周静脉5-FU血浆药物浓度.结果肝右静脉血浆5-FU平均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其它两个部位的血药浓度,且持续时间长.肿瘤局限于肝右叶者肝右静脉药物高浓度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5 min,肿瘤跨叶或弥漫生长者为7min.肝癌不伴肝动-静脉瘘者平均持续时间为14min,有动-静脉瘘者为5min.结论肝TACE-THVO术能明显提高肿瘤局部5-FU的血药浓度,延长5-FU的作用时间,增强其抗肿瘤疗效.它的最佳适应症是局限于一叶的肝肿瘤.  相似文献   
40.
精囊囊肿为一较罕见先天性或获得性病变,国外文献上报道不足100例。国内尚未见有关影像学诊断方面的报道。本文报道一例有超声,静脉肾盂造影和CT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精囊囊肿,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60岁。因尿频、尿急、会阴部疼痛及血尿三周就诊。静脉肾盂造影未发现异常。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