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33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肝脏31磷-磁共振波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江  周康荣 《复旦学报(医学版)》2006,33(2):283-284,F0004
近年来磁共振波谱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已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研究。使用该技术能无创性检测体内组织器官的生化成分和能量代谢的变化。它是疾病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一项新的检查和监测手段。^31磷-MRS(^31 phosphorus,^31p-MRS)能检测到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磷酸肌酸(phosphocreatine,Pcr)、无机磷(inorganic phosphate,Pi)、磷酸单酯(phosphomonoester,PME)和磷酸双酯(phosphodiester,PDE)等能量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102.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检查技术和表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描述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特别是多期增强扫描和口服胆囊对比剂后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胆囊腺肌增生症,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38-56岁,平均43岁。检查采用CT平扫、动态增强、多期增强扫描技术和口服胆囊对比剂后CT扫描技术。结果;11例中CT术前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7例,其中,弥漫型3例,节段型1例,基底型3例;误诊为慢性胆囊炎2例,胆囊癌1例,CT未见异常1例。CT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或局限性增厚,内外壁较光整,肝胆交界清晰。增强特点为动脉期病变区的黏膜及部分黏膜下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沿黏膜面向浆膜面扩展,全层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特征性CT表现为口服胆囊对比剂后胆囊内Rokitansky-Aschoff窦充盈对比剂,服脂肪餐后显示“光环征”。结论:口服胆囊对比剂后CT检查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定性诊断价值,CT多期扫描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二者结合对胆囊壁增厚性病变的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1.5T磁共振扫描仪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实施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的可行性,并对该模型不同阶段的波谱曲线变化特征作初步了解。方法:建立诱发Wistar大鼠肝癌模型,分阶段随机抽取动物进行^1H—MRS检查,而后处死动物,对其肝脏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3只大鼠意外死亡,其余27只(90%)大鼠均按照计划进行了扫描及病理处置。T1WI图像显示解剖结构较好,但在病变细节方面不如T1WI序列。经过逐步改良扫描方法,本组单体素和多体素扫描的成功率分别达到64%及50%.结论:DEN诱导大鼠肝癌模型适合用于影像研究,新型1.5T磁共振扫描机对大鼠肝脏的^1H-MRS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与单层螺旋CT(SSCT)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判断准确性。方法  8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细胞癌患者 ,术前随机行SSCT(n =4 9)与MSCT(n =36 )胰腺检查。术中由手术者仔细探查胰周主要血管。结果 MSCT与SSCT判断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敏感性分别为 80 .5 % (33/ 4 1)及 5 5 % (2 2 / 4 0 ) ,特异性分别为 95 .7% (111/ 116 )及 95 .1% (117/ 12 3)。MSCT与SSCT对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准确性分别为 10 0 % (10 / 10 )及 92 .7% (13/ 14 ) ,对胰腺癌手术不可切除性判断的准确性分别为 84 .6 % (2 2 / 2 6 )及 77.1% (2 7/ 35 )。结论 MSCT胰腺检查诊断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准确性较SSCT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估透视触发和并行采集技术用于肾动脉高分辨力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的可行性和对肾动脉的显影诊断效果。方法:90例临床诊断或怀疑肾动脉或腹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高分辨力肾动脉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使用透视触发软件启动肾动脉3D CE MRA扫描,扫描采用K空间中心填充法和加速因子为2的并行采集技术。分析图象质量和病变显示情况,并与其它检查结果对照。结果:肾动脉3D CE MRA显示了90例患者共810支动脉段(100%显示率),平均显示等级为3.88。3D CE MRA显示8例11支副肾动脉,显示等级均为4.0。肾动脉段级分支的显示率为73%(66/90例)。所有病例在动脉显示区静脉均未显影或显影很淡,平均等级为0.20。3D CE MRA发现639支动脉段正常;66支动脉段管壁不规则;55支动脉段轻度狭窄;37支动脉段严重狭窄;2支动脉段闭塞;11支动脉段动脉瘤形成。其中96支肾动脉存在狭窄,11支副肾动脉均正常。共有43例病例,肾动脉3D CE MRA与其它血管成像技术作了比较,3D CE MRA的检查结果与之完全符合。结论:透视触发并行采集肾动脉高分辨力3D CE MRA简单可行,成像时间短,空间分辨力高,能清楚显示肾动脉且无静脉污染。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2 6例由病理证实的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MRI表现 ,并与病理比较。结果 神经鞘瘤 1 1例 ,神经纤维瘤 7例 ,节细胞神经瘤 1例 ,神经纤维瘤病 1例 ,恶性神经鞘瘤 4例和神经纤维肉瘤 2例。 2 6例中 2 1例与神经血管束伴行 (占 80 8% ) ;3例神经纤维瘤出现“靶征” ;5例出现肿瘤邻近或远端肢体肌萎缩。结论 综合分析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及其邻近的神经血管束 ,有助于确立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 ,但MRI对其良、恶性的鉴别有较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7.
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时胸膜凹陷征的螺旋CT表现。材料和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62例,根据周围型肺癌的生长部位,总结其胸膜凹陷的不同螺旋CT表现,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结果: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及其与胸膜结构的解剖位置关系将周围型肺癌的胸膜凹陷征分为3种主要表现:①线条状高密度影,近胜层胸膜面处见小三角形影;②典型表现,横断面上呈一组有一定形态变化规律的胸膜皱缩征象,在三维SSD重建图像上形象地显示了上述脏层胸膜的凹陷改变;③水平裂和斜裂胸膜凹陷,表现为不光滑的曲线状。结论:螺旋CT尤3D重建利于显示周围型肺癌时胸膜凹陷征。  相似文献   
108.
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鞘瘤16例,11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流率采用3ml/s;5例经MR自旋回波(SE)T1WI、T2WI和扰相梯度回波(SPGR)动态增强成像。复习CT和MRI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6例神经鞘瘤边缘规则光整,肿瘤直径4.7~15.3cm.平均8.3cm。囊实性9例,完全实质性4例,完全囊性3例。4例实质性肿瘤中,3例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完全囊变者形成厚壁囊肿样改变,囊内外壁光整;9例囊实性病变中,实质成分密度较高.囊变区边缘规则光滑。T1WI呈低到中等信号,T2WI呈中等到高信号。所有肿瘤呈进行性延迟强化,其中,8例肿瘤强化显著,5例中等程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体积大,完全实质性和完全囊性比例高,血液动力学多样,容易误诊。囊变区和Antoni B区的识别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9.
应用动态CT和水充盈技术行胃癌CT分期与手术对照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自1991年2月-1993年4月,我们采用水做为胃的口服对比剂,结合低张和动态增强扫描对一组66例胃癌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术前CT与手术病理严格对照。统计结果:本组胃癌CT分期总的准确性86.63%,胃癌可切除性术前估价准确性92.42%。表明采用水做为口服对比剂结合动态扫描方式,明显提高了胃癌CT分期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多层螺旋CT与病理对照研究孤立性肺结节与支气管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与支气管的关系及其类型,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前瞻性对直径≤3.0cm的75例SPN(其中恶性51例,良性24例)行层厚为0.5mm的容积靶扫描,经工作站行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表面阴影成像(SSD)后处理重建,重点显示与SPN相关的支气管形态及其关系类型,并与手术大体标本、组织学切片对照:结果 (1)所有SPN与支气管的关CPR系均良好显示,CT显示SPN与支气管有关系者恶性组44例(86.3%),良性组16例(66.7%),其差异无显著意义(P=0.065)。(2)SPN-支气管关系分5型,Ⅰ型:支气管被SPN截断;Ⅱ型:支气管进入SPN,呈锥状中断;Ⅲ型:支气管在SPN内呈长段开放状,并可进一步分叉;Ⅵ型:支气管紧贴SPN边缘走行,管腔形态正常;Ⅴ型:支气管紧贴SPN边缘走行,管腔受压变扁。(3)就SPN性质而言,恶性结节最常见者为Ⅰ型,次为Ⅳ型,Ⅴ型最少见;良性结节最常见者为Ⅴ型,次为Ⅰ型,未见到Ⅱ型。就SPN-支气管类型而言,Ⅰ、Ⅱ和Ⅳ型多见于恶性结节;Ⅴ型多为良性结节;Ⅲ型良性略多见。结论 采用MSCT,超薄层靶扫描后行MPR、CPR和SSD重建能明显提高细小支气管的显示率,并准确地显示SPN-支气管关系,不同关系类型对应某些特定的结节,反映一定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