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66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53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在亚洲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已超过阿尔茨海默病,成为痴呆主要原因之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高Hxy血症已成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选择素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高度糖化的整合蛋白,是血小板释放的特异标记物之一。我们旨在通过SAE患者血中Hcy、P选择素的测定及相关性比较,以探讨两者在SAE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2.
周庆 《医学教育探索》2014,(12):1214-1218
目的 了解电子病历对实习生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培训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通大学、苏州大学、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195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07年级实习生81名为对照组(手写病历组),2008年级实习生114名为研究组(电子病历组)。手写病历组书写病历由带教教师指导并修改后,实习生重新誊写成正式病历;电子病历组由带教教师指导并直接修改保存提交为正式病历。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病历书写质量进行集中考核,分析电子病历对实习生病史采集与病历书写能力培养的利弊。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病历书写成绩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手写病历组病历书写成绩明显高于电子病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P〈0.001)。两组实习生病历书写存在问题汇总分析中,研究组在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诊断和初步诊断等方面存在问题较多,高于对照组。结论 电子病历对实习生病史采集与病历书写能力有负面影响。电子病历培训应与手写病历培训相结合,并将病历书写质量日常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建立反馈督查整改机制,才能确保实习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能力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3.
本研究探讨静脉输注PTD—mFoxp3融合蛋白对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10周龄C57BL/6小鼠为受体并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0只,移植当天(第0天)接受直线加速器x射线6.0Gy全身照射,4-6h内输注供体BALB/c鼠全骨髓细胞3×10^7+脾细胞1.5×10^7个。A组于移植前2d和移植后0、1、3、5、7、9、11、13d间断多次输入生理盐水,B组输入mFoxp3蛋白,c组输注等量PTD.mFoxp3融合蛋白。移植后每天观察受体有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表现;取受体肝脏、空肠上端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判断组织损伤及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用ELISA法检测受体外周血中炎性因子IL-2及INF.1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长期存活受体外周血供体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照射后60d内A、B和c组受体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2.95±5.48)d、(38.00±5.45)d和(55.30±3.15)d;病理组织学观察示,A组和B组的小肠及肝脏发生明显的损伤,符合GVHD的表现,c组的病理损伤较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表明,c组IL-2及IFN-γ浓度明显低于A和B组;长期存活的受体形成了稳定的嵌合体状态,移植后60dA、B、C组活存动物供体细胞比例分别为(79.46±1.80)%、(79.13±2.23)%和(85.92±2.82)%。结论:PTD-mFoxp3融合蛋白可有效降低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并减轻其临床表现,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4.
我们自2001年2月至2009年2月对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Colorado 2TM骶髂板在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中对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稳定性重建的作用。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1月,收治8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22~52岁,平均34.4岁。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挤压伤2例。按照Tile分型,C1-2型5例,C1-3型2例,C2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0 d,平均7 d。经股骨髁上牵引,使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后,采用Colorado 2TM骶髂板固定骶髂关节,选择性加用骨盆前环重建钢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复查示骶髂关节垂直和旋转移位均获满意复位,骶髂关节得到有效固定,骨盆后环获得即刻稳定性。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骶髂关节无再移位,螺钉无松动。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价标准,获优5例,良2例,一般1例。结论 Colorado 2TM骶髂板固定可使骨盆后环获得有效的即刻稳定性并维持至骨折愈合,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索研究性学习提升口腔本科生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优化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四年级的同学(2016级和2017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现场口腔健康教育,试验组采用研究性学习结合模拟宣教,同时也进行现场口腔健康教育。通过比较学生的期末理论成绩和宣教实践成绩,综合考核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能力。另外,采用问卷星了解试验组同学对本次教学改革的评价。结果: 159名口腔本科四年级的同学(试验组80人,对照组79人)参加了本项目。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口腔预防医学考试的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实践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t=4.897,P<0.01)。87.5%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结合模拟口腔健康教育的教学形式新颖,80.0%的学生认为改革后的口腔健康教育形式相对于传统宣教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82.5%的学生认为应该在口腔健康教育实践课中增加模拟宣教。结论: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模拟宣教能有效提高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口腔卫生人才。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模型脑内移植神经干细胞(NSCs)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脑出血模型组(B组)、NSCs培养液移植组(C组),NSCs移植组(D组),每组35只。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术后6 h、1、4、7、14、21和28天BDNF、VEGF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BDNF的表达1天达高峰(P<0.05),D组表达高峰延迟至第4天,至28天仍高于A组(P<0.05);D组在所有时间点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4天后的5个时间点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VEGF和微血管密度表达模式相同,均在1天达高峰;D组呈双高峰表达,在第4天和14天,至28天仍高于B组、C组的表达水平(P<0.05);相关分析显示,VEGF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911,P<0.05)。结论脑出血大鼠脑内移植NSCs后,脑内BDNF及VEGF维持长时间的高表达,微血管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78.
周庆  武忠  李庆国  王东进 《心脏杂志》2009,21(5):709-711
目的: 观察选择性肋间动脉灌注在降主动脉手术中对脊髓的保护作用。方法: 2004年8月~2007年7月,10例患者(非灌注组)因降主动脉夹层(4例)或降主动脉瘤(6例)行降主动脉置换术,术中切断置换降主动脉的肋间动脉。2007年8月~2008年6月,6例患者(选择性灌注组)因降主动脉夹层(4例)或降主动脉瘤(2例)行降主动脉置换术。术中保留置换降主动脉的所有肋间动脉,进行选择性肋间动脉灌注,减少脊髓缺血时间及程度以达到脊髓保护的目的。术后早期观察和中期随访是否有截瘫发生。结果: 非灌注组术中脊髓缺血时间(28.9±3.6)min,选择性灌注组术中脊髓缺血时间(25.0±1.7)min,非灌注组患者的脊髓缺血时间显著长于选择性灌注组。非灌注组10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截瘫,选择性灌注组6例患者术后均无截瘫发生,痊愈出院,选择性灌注组随访4~14个月,患者无远期截瘫发生,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选择性肋间动脉灌注可缩短脊髓缺血时间和程度,脊髓保护效果良好,并可大大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相似文献   
79.
颈动脉狭窄是临床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研究认为导致颈动脉狭窄的病因较多,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夹层以及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多见〔1〕。有文献报道〔2〕,药物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不佳,2年的复发率高达  相似文献   
80.
岩斜区脑膜瘤由于位置深在,邻近脑干、基底动脉、Ⅲ-Ⅻ颅神经和海绵窦等重要结构,手术难度大[1]。随着颅底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岩斜区手术入路朝着微侵袭方向发展,成功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报道日渐增多[2,3,4,5]。作者自2005年6月~2012年10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