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综合类 | 12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50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6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自拟和胃扶正散外用脐疗联合透灸足三里、吴茱萸贴敷涌泉三种疗法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于化疗开始应用托烷司琼注射液预防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和胃扶正散脐疗,回旋灸透灸足三里及吴茱萸贴敷涌泉穴的三联疗法,2组均治疗6天为1疗程。结果:2组治疗后消化道反应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9 2.9%,对照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恶心呕吐、食欲丧失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腹泻上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胃扶正三联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CINV临床疗效良好,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缓营养状况的下降。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乙酰水杨酸钙脲的抗炎、抗胃粘膜刺激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角叉菜胶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了乙酰水杨酸钙脲的抗炎作用并对胃溃疡的形成进行了观察。结果:乙酰水杨酸钙脲具有非常明显的抗炎作用,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远较乙酰水杨酸轻。结论:乙酰水杨酸钙脲可成为乙酰水杨酸最好的替代药品。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化瘀散结方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miR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施予常规化疗,实验组于此基础施予化瘀散结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CEA、CYFRA21-1、miR及MMP表达。结果治疗后,实验组CEA是(20. 05±4. 29) ng/m L,比对照组(26. 29±5. 27) ng/m L低,且实验组CYFRA21-1是(3. 10±2. 07) ng/m L,比对照组(4. 27±2. 10) ng/m 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miR-21、miR-31及miR-155表达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MMP-2、MMP-9及MMP-11表达也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化瘀散结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助于改善患者CEA、CYFRA211、miR及MMP表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黄萸消渴胶囊对糖尿病鼠降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及雄性昆明种小鼠各60只,以55 mg/kg 四氧嘧啶由尾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选择造模成功且血糖值相近的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模型组、降糖灵组(50 mg/kg)、黄萸消渴胶囊(1.0 g/kg、2.0 g/kg)两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灌服14 d,分别检测各组血糖、血脂及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含量.同时对正常大鼠一次灌服黄萸消渴胶囊进行糖耐量实验.结果 黄萸消渴胶囊具有明显降低糖尿病鼠血糖、血脂的作用,并能提高血清胰岛素的含量,对正常大鼠糖耐量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黄萸消渴胶囊降糖作用与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并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有关. 相似文献
45.
补肺益肾颗粒对COPD缓解期患者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血清细胞外基质的变化意义及补肺益肾颗粒对其影响。方法:62例COPD缓解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补肺益肾颗粒,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检测COPD治疗前后和20例健康老年人血清中细胞外基质的水平。结果:COPD缓解期患者血清CⅠ、CⅢ、CⅣ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Ⅰ、CⅢ、CⅣ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1)。结论:血清CⅠ、CⅢ、CⅣ的变化在COPD缓解期气道重塑中起重要作用,补肺益肾颗粒提高肺通气功能、降低细胞外基质水平可能是该方治疗老年COPD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6.
一、引言电影《阿凡达》是由卡梅隆编剧和导演的电影,具有非常优秀的3D技术,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世外桃源、天上仙界一般的画面。《阿凡达》那精致美丽的画面,简直如同艺术一般,给观众展现了无与伦比的美丽的世界。电影通过精湛的技术制造出完美的美术画面,通过对大自然之美的歌颂,对大自然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赞美,以及对地球人掠夺资源、破坏自然的批判,为我们敲醒了一个强有力的警钟,告诫我们 相似文献
47.
通塞颗粒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粘附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粘附分子的变化意义及通塞颗粒对其影响。方法:5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通塞颗粒。检测COPD治疗前后和20例健康人血清中粘附分子的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治疗后,治疗组ICAM-1、E-选择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1)。提示:粘附分子的变化参与COPD急性加重期病理过程,中药通塞颗粒降低粘附分子变化可能是该方治疗COPD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抗纤颗粒加小剂量强的松对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抗纤颗粒加小剂量强的松,对照组口服强的松加富露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和BALF中细胞因子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在呼吸困难、胸片和肺功能方面指标明显改善。结论:抗纤颗粒对肺间质纤维化有明显治疗作用,并且能降低患者血清和BALF中TNF-α的含量。其机制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血管生成抑制肽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体外药效实验,采用MTT法及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法,体内采用Lewis肺癌瘤株皮下接种C57BL/6N小鼠,兔眼角膜烧伤模型。观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新的血管生成抑制肽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内使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并对烧伤诱导的兔眼角膜新生血管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新的血管生成抑制肽能明显抑制Lewis的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