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第三脑室脑膜瘤(九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脑膜瘤的组织发生学、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报道9例经影像学、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第三脑室脑膜瘤,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第三脑室前部脑膜瘤5例,第三脑室后部脑膜瘤4例,平均发病年龄25.6岁,无明显性别差异;最常见的症状是梗阻性脑积水,缺乏硬脑膜附着为其影像学特征。肿瘤全切除6例。结论第三脑室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脑室内脑膜瘤,起源于中间帆脉络组织或脉络丛,经半球间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是合理的手术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追踪1例婴儿颅骨肌纤维瘤病患者,探讨其自然病程、手术疗效及预后。方法8个月女孩因发现左颞及右枕部颅骨两处肿物入院,在我院行左颞肿物全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婴儿肌纤维瘤病。右枕部颅骨病灶未手术而给予随访观察。术后半年、1年、2年、4年分别行影像学检查,观察其自然病程。结果术后半年额骨近中线处出现一新病灶,右枕部病灶部分性消退,术后2年所有病灶均完全消退,目前患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发生于颅骨的婴儿肌纤维瘤病罕见,有自发消退倾向,应重新正确认识此病并给予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患者22例,男∶女=10∶12,平均39.4岁.最常见症状是听力障碍,其次为后组脑神经症状.手术分为乙状窦-球前方、后方及联合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4例.病理检查4例为WHOⅡ级,恶性(WHOⅢ级)1例.术后神经功能暂时下降,后逐渐改善.共6例肿瘤复发,其中WHOⅡ~Ⅲ级4例.仅1例恶性脑膜瘤于术后20个月死亡.结论 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中非良性脑膜瘤所占比例高,虽然手术治疗取得很好效果,但仍要注意保护后组脑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pp65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手术获取64例脑胶质瘤标本(低级别胶质瘤27例,高级别胶质瘤37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CMV pp65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和正常人各20例外周血中HCMV-IgG抗体水平.结果 pp65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97.3%和22%),强阳性表达率以胶质母细胞瘤最高;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血清HCMV-Ig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结论 HCMV pp65在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中均有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病机制,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防治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颅骨生长性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开颅软化灶清除及硬膜修补术15例,行对侧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分析其发病机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行开颅的患儿扩大切除增生颅骨,水密性严密修补硬膜.根据病情术中一期行骨片复位、钛板修补或择期行颅骨修补手术.术后出现皮下积液6例,经腰穿置管或行积液-腹腔分流术皮下积液得以控制.4例癫痫患儿中3例癫痫症状停止.随访平均3.5年,所有患儿均无复发.结论 硬膜撕裂是发生生长性骨折的必要条件,其治疗关键为手术严密修补硬膜. 相似文献
8.
颅内肿瘤的术中超声成像及技术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的术中超声成像特征和超声的技术应用。方法对48例原发颅内肿瘤和转移瘤进行术中实时超声成像,分析不同类别肿瘤的回声形态。结果48例颅内肿瘤均为不同于周围脑组织回声性质的病变而被准确识别和定位。实质性低级别胶质瘤以规则的脑沟为边界,中心性坏死在高级别胶质瘤中最常见,随胶质瘤级别的增高,回声的不均匀性增加;脑膜瘤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均匀高回声,术中超声可显示窦旁脑膜瘤对静脉窦的压迫或侵犯;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质性的高回声团块,可检出的最小直径为9mm;转移瘤表现为强回声环和不均匀的回声中心。瘤周水肿的信号强度介于肿瘤和脑组织之间。结论术中超声能为颅内肿瘤的准确定位和描述细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合理应用神经超声技术可使病变成像更清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干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脑干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病灶共32个,其中位于脑桥29个,中脑2个,延髓1个。手术组包括手术治疗3例,非手术组包括保守观察7例和γ-刀治疗1例。结果随访11例,时间6~77个月。首次发病时平均KPS评分为(64.5±15.7),随访平均KPS评分为(71.8±15.4),两者无显著差异(P=0.07)。非手术组再次出血4例,手术组无再次出血,2组出血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236)。结论脑干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畸形病灶较大和症状较重病人,可采用手术治疗,首选切除主要病灶。无显著症状和病灶较小且深在者可保守观察。 相似文献
10.
影像融合神经导航下垂体腺瘤的经蝶窦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影像融合神经导航在复发垂体腺瘤或伴蝶窦气化不良的经蝶窦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年期间选择24例垂体腺瘤患者接受神经导航下经蝶窦手术,其中再次经蝶窦手术者18例,蝶窦气化不良者6例。利用MRI和CT融合图像制定导航计划和引导手术进程。通过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所有肿瘤均通过神经导航准确定位和到达。融合图像可同时显示骨性的蝶窦前壁、蝶窦腔、鞍底和软组织性的肿瘤、颈内动脉、海绵窦及其相互关系。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2例。无颅内出血和感染,短暂性尿崩7例,脑脊液漏和动眼神经麻痹各1例。平均随访17.6个月,22例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者未见复发。结论影像融合神经导航适用于复发垂体腺瘤或伴有蝶窦气化不良者的经蝶窦手术,能准确引导手术进程,避免因定位偏差引起的并发症和有利于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