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评价培维索孟治疗肢端肥大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系统性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对培维索孟治疗肢端肥大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描述性的系统评价。结果 ①培维索孟能缓解患者部分症状;②培维索孟能使患者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明显降低,同时生长激素可能升高;③培维索孟不影响肿瘤大小;④培维索孟短期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培维索孟能改善肢端肥大症患者的症状,有效降低血清IGF-1水平,短期使用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Fahr病又称"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基底节钙化症"等,由Fahr于1930年首先报道,是一种散发或者家族性的双侧基底节等部位特发性钙化而导致进行性痴呆、精神异常、运动障碍等症状的疾病[1].现报道我院最近诊断的1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近期关于该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经鼻内镜颅底手术量日益增加,其适应症不断扩展,而术中术后潜在的神经血管并发症值得神经外科医生重点关注。术中神经电生理多模态监测技术使得神经外科医生能实时监控脑血流灌注情况和相关颅神经的功能状况,及时调整手术操作和策略,从而降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并发症风险。本文结合现有文献,对经鼻内镜颅底手术中各重点部分的监测策略进行综述,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经颅垂体瘤手术中使用钛夹、人工脑膜等材料进行的修复切口及缺损鞍隔重建价值及意义.方法 对我院38例经颅垂体瘤手术中进行鞍隔缺损程度分级并进行鞍隔修复重建,切除肿瘤后使用钛夹、人工脑膜、医用耳脑胶对鞍隔进行一期修复、重建,对照组为未进行鞍隔重建的74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随访14~46个月,鞍隔重建组中,1例患者术后3 h CT显示鞍区未压迫视神经的小血肿,均未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空蝶鞍综合征及其他并发症.鞍隔未重建组中,1例术后1 h因鞍区出血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及意识障碍并再次开颅手术,空蝶鞍发生率及需二期经蝶手术患者的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鞍隔重建组(P<0.05),但两组的尿崩症发生率及垂体功能、视力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颅垂体瘤手术中依据鞍区的解剖生理状态进行鞍隔修复重建非常必要,钛央、人工脑膜、耳脑胶在其中具有新的应用价值,可显著减少术后因鞍区出血需再次手术、空蝶鞍、二期经蝶手术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此技术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蝶垂体腺瘤术后垂体脓肿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蝶垂体腺瘤术后垂体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1例因脓液溃破入颅内,急诊行开颅手术清除脓液;1例行抗生素保守治疗。结果2例病人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术后随访6-9个月,均未发现脓肿复发。结论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挽救垂体脓肿病人生命的保障。一经诊断,应及时经蝶开窗引流;发生脓液破入颅内,应立即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恢复规律及激素替代剂量,为垂体腺瘤患者术后激素使用及替代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187例垂体瘤患者手术前后激素检测值,结合术后激素替代情况分析术后垂体功能变化规律,了解术后垂体功能恢复与年龄的相关性。 结果 垂体瘤术后垂体激素恢复规律,术后3 d激素水平最低(P<0.05),与术后3 d比较,术后1月有所恢复(P<0.05),术后3月、1年达到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激素变化规律有差异,高龄患者术后易发生激素功能低下,恢复程度相对较差(P<0.05);根据患者症状及激素水平进行激素替代,术后3月强的松及左旋甲状腺素的替代剂量可达到相对稳定。 结论 垂体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可出现激素分泌减少,老年患者较明显且垂体功能恢复较慢;垂体瘤术后根据病情予小剂量激素替代,患者3月内激素功能可较好恢复,激素替代剂量基本稳定;可将术后3月作为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是否恢复的衡量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溴隐亭对男性泌乳素腺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性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分析及随访29例男性泌乳素腺瘤患者采用溴隐亭治疗后不同时间内分泌学、影像学检测的变化,并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对患者在药物治疗前、后的性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 男性泌乳素腺瘤患者临床表现以性功能障碍、头痛、视力障碍多见。溴隐亭治疗6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明显下降(P<0.05),睾酮(T)水平有所升高(P<0.05),总体PRL水平正常化率为82.8%;疗效评价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药物治疗总体有效率达100%;按照IIEF-5评估,患者性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 溴隐亭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内分泌功能趋于正常,更重要的是明显改善患者的性功能障碍状况。  相似文献   
18.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其中约有45%~55%常表现出对周围结构如下丘脑、鞍底、硬膜、海绵窦、骨质的侵袭性,难以手术全切且术后复发率高,称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1].近年国内外学者在细胞、分子水平对侵袭性垂体腺瘤发病相关因素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很多研究.现就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关系。方法以2010年6月-2012年3月1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和181例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IL-1α-889C/T和+4845G/T多态性,统计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结果IL-1α-889C/T位点:CT/TT基因型在颅内动脉瘤组中的频率为32.4%,显著高于其在对照组中的频率(21.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P〈0.05);T等位基因在颅内动脉瘤组中的频率为16.9%,显著高于其在对照组中的频率(10.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17,P〈0.05)。IL-1α+4845G/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α-889C/T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有关,-889T等位基因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