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目的 测定不同颜色不同厚度的Cerinate瓷贴面透射率的大小,并与相同颜色及厚度的牙釉质片的透射率进行比较。方法 制作不同颜色(A1、A2、A3色)、不同厚度(0.50 mm、0.75 mm、1.00 mm)的Cerinate瓷贴面及不同厚度的(0.50 mm、0.75 mm、1.00 mm)A2色牙釉质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在可见光光谱范围内的透射率。结果 随着颜色的加深和厚度的增加,Cerinate瓷贴面的透射率逐渐减小。其中厚度对瓷贴面透射率的影响较大(P<0.01),而颜色对透射率影响较小(P>0.05)。当瓷贴面厚度达到0.75 mm及以上时,相同颜色的Cerinate瓷贴面与牙釉质片的透射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瓷贴面透射率的主要因素是贴面的厚度,Cerinate瓷贴面可以再现自然牙齿所特有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22.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转移部位,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证实。本文对SIRT用于CRLM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替格瑞洛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8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包括4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替格瑞洛片,90 mg/次,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益心舒胶囊,1.2 g/次,3次/d.两组在治疗1个月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血栓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64%)比对照组(70.45%)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明显升高,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之比(E/Em)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SV高于对照组,E/Em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TAT、TM、PIC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联合替格瑞洛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切,能提高心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调节血小板分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期肝癌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接受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87例进展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前NLR,将患者分成NLR≥2.95组和NLR<2.95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疾病进展时间(TTP)以及生存率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OS的相关因素.结果 NLR<2.95组患者的中位OS高于NLR≥2.95组患者(15个月比11个月,P<0.001),同时NLR<2.95组中位TTP较NLR≥2.95组长(7个月比4个月,P<0.001).对比两组生存率,NLR<2.95组6、12及24个月生存率均高于NLR≥2.95组.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LR≥2.95是影响患者OS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HR=2.67,95%CI:1.59~4.50,P<0.001).结论 进展期肝细胞癌患者接受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前NLR对疗效具有预测价值,治疗前NLR<2.95患者较NLR≥2.95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的"双低"模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行320排CT胸腹主动脉成像(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80例行胸腹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模式组、双低模式组(n=40):常规模式组管电压120kVp,对比剂浓度为370mgI/mL;双低模式组管电压80kVp,对比剂浓度为300mgI/mL。两组患者的CTA影像采用SURE Exposure 3D技术扫描和自适应迭代剂量减低算法(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AIDR)3D重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CTA影像的质量主观评分、噪声(SD)、信噪比(SNR)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体质指数(BMI)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和股动脉5个动脉节段影像的主观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低模式组患者CTA影像主动脉管腔内5个节段CT值明显高于常规模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模式组患者CTA影像主动脉管腔内5个节段SNR均大于常规模式组,除股动脉节段外,其余节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模式组相比,双低模式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降低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碘摄入量降低18.92%。结论:在东芝320排CT上应用80kVp超低管电压、低浓度300mgI/mL碘对比剂结合AIDR 3D迭代重建算法行胸腹主动脉CTA检查可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并能获得优质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6.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9例胃外肝样腺癌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胃外肝样腺癌的认识。方法:搜集9例经病理确诊为胃外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肝炎病史、治疗前血清甲胎蛋白(AFP)、免疫组化AFP、病灶部位、形态、大小、强化程度及方式、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侵犯、远处转移等情况,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9例患者中男6例,女3例,发病年龄32~69岁,平均(56.2±14.1)岁,均无肝炎病史。7例治疗前血清AFP升高,免疫组化AFP 7例阳性表达。发病部位分别为肺3例、胆囊2例、胰腺1例、小肠1例、结肠1例、腹腔1例。除1例小肠肝样腺癌表现为肠壁增厚外,其余8例均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9例胃外肝样腺癌均呈不均匀强化,5例行CT多期增强扫描者表现为动脉期中度强化,静脉期4例延迟强化、1例强化轻度减弱;2例未行CT多期增强扫描者表现为中度强化;2例行MRI检查者表现为中度延迟强化。3例肺肝样腺癌均有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有肺门淋巴结转移。1例小肠及1例结肠肝样腺癌有肠旁淋巴结及肝脏多发转移。1例腹腔肝样腺癌有腹腔及肠系膜转移。8例行手术治疗,1例行化疗治疗。结论:胃外肝样腺癌罕见,中老年男性好发,临床上血清AFP升高为其特点,增强扫描常呈不均匀强化的肿块,动脉期中度强化及延迟强化有一定特征性,常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比较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和经皮经肝胆管支架置入术(PTBS)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21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中,161例行PTBD,49例行PTBS.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电话随访或从患者复检记录中获取随访资料.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5 d,PTBS组(15例)血清总胆红素(TB)下降了(178.04±42.32)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DB)下降了(83.97±23.63)μmol/L;PTBD组(28例)血清TB下降了(95.67±34.28)μmol/L,血清DB下降了(49.84±28.21)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35).术后6~9 d,PTBS组(28例)血清TB下降了(188.22±79.90)μmol/L,PTBD组(126例)下降了(141.39±65.32)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血清DB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PTBD组和PTBS组的中位通畅期分别为60和197 d,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8和245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FIBS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PTBD.  相似文献   
28.
肾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肾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肾出血患者中肾癌姑息治疗2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肾损伤12例,肾血管畸形7例,肾动脉瘤2例。临床表现均有肉眼血尿。先行动脉造影,了解出血原因、部位、程度及血供情况;然后超选择插管至病变处,灌注化疗药物和(或)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方法及栓塞剂的种类、剂量根据病变性质、造影表现及插管具体位置进行选择。结果62例患者均通过动脉造影获得了明确的诊断,19例可见对比剂外溢。介入治疗后43例患者12h内肉眼血尿消失,17例24h后肉眼血尿消失;2例肾癌术后肉眼血尿术后明显减轻,持续到1周后消失。随防1~48个月,除4例肾癌患者栓塞后1个月左右又出现血尿外,其余患者均无肾出血复发,CT示栓塞满意。结论经导管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是肾出血的可靠诊疗方法,创伤小、止血快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并能最大程度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9.
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对12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患者从肾移植术后至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5.5个月(4~15个月),以手术前后血压、血肌酐、动脉狭窄程度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结果本组4例行单纯球囊(长20~40mm,直径5~7mm)扩张,5例于PTA后置入支架,3例直接置入支架。PTA术后2例(17%)复发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支架术后3例再发狭窄,再次行PTA后无复发。12例患者先后共置入9枚球囊扩张式支架,1枚为自膨式支架。介入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65%~95%,术后狭窄率降为10%~25%;平均血压由术前175/105mmHg,降至术后140/80mmHg;平均血肌酐水平由术前475.5μmol/L降至术后118.5μmol/L;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9个月),12例中最终治愈4例,改善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血栓、出血、移植肾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TRAS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选择恰当入路,合理选择和组合运用PTA与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提高TRAS的远期疗效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0.
笔者自1 997年12月至2001年2月共收治卧位性心绞痛19例,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进一步证明属于重度劳力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