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6篇
儿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变异及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失活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基因芯片和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对114例HBV感染者(观察组)血清和43份肝组织标本中HBV DNA(前C区1814、1896、BCP区1762、1764位)进行分析,用流式细胞荧光染色法检测观察组和20例正常献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中p16蛋白表达。结果观察组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HBV基因总突变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1),肝硬化、肝癌肝组织HBV基因总突变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正常对照组外周血自细胞中p16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肝硬化、肝癌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论HBV变异可能是肝癌发生的始动因子,而p16蛋白失活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2.
<正> 作者对30名轰炸机飞行员进行模拟7500m 高空飞行前后血浆血栓素 B2(TXB2)、6-酮前列腺素 F(6-K-PGF)、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和心电图变化的研究,结果发现 TXB2含量从飞行前平均0.4 6±0.10nmol/L 上升至飞行后的0.52±Q.12nmol/L,相差显著(P<0.05)。心率从73.04次/min 加快至105.11次/min,Q—T 间期从0.357缩短至0.309,分别具有显著差异(P<0.05,P<0.05)。但前一项和后两项变化无明显相关。心脏对缺氧甚为敏感,本组观察飞行员  相似文献   
73.
针对《内经》对“井穴”的论述较为杂乱,散见于各篇的现象,文章从井穴的意义、井穴的名称及位置、井穴的运用原则、井穴的主治作用以及井穴的施术方法5个方面对其加以归纳和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4.
运动对正常人肾功能的作用包括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下降而肾小球滤过率(GFR)不变,尿流率和尿钠排出减少。运动对肾功能损病人的作用还不清楚,但它具有临床及咨询价值。方法:A组为7个正常自愿者,B组为具有中等度损害的肾功能病人(5名慢性肾小球肾炎,1名多囊肾),病人的肌酐清除率为正常的30~70%,运动前测定肾菊粉清除率,血及尿标本每30分种采集一次,90分种后受试者取坐位在自行车测力计上做30分种持续运动水平,运动量预先个体化测定使心率达到110次/分,然后再测清除率三次。结果:取得预定心率的运动,正常组为75次±8W,病人组为51±9W(P<0.001)。休息时两组的心  相似文献   
75.
周国平  徐汤苹 《针刺研究》1998,23(4):268-270
用三棱针点刺家兔手十二井穴和曲池放血,观察对急性实验性脑缺血家兔脑血流图的影响。结果表明,手十二井穴点刺放血后,能显著升高兔脑血流图波幅优于曲池点刺激放血。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国家Ⅰ类新药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对照或开放临床试验,参加随机试验的受试者依服药方法不同再分为3次/d给药(200mg/次)和2次/d给药(200mg/次)两个亚组;开放试验受试者均3次/d给药(200mg/次)。所有受试者基础用药均为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后第11天和第21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观察和记录不良事件。结果(1)随机对照试验共入选28例患者,经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后,A组(3次/d给药)有效率为83.33%(15/18),B组(2次/d给药)40.00%(4/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第11天和第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开放试验入选患者34例,与随机试验28例合计进行总体疗效评估。(2)总体疗效评估显示,总有效率为72.58%(45/6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1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明显增加(均P〈0.01);治疗后第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优于第11天(均P〈0.01)。(3)RE用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轻中度升高,发生率为4.62%(3/65),停药后可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为可逆性,临床应用安全;3次/d用药组疗效优于2次/d用药组。  相似文献   
77.
78.
周国平 《临床荟萃》1995,10(6):253-254
腔隙综合征主要是指大脑动脉深穿枝的玻璃样变或纤维样变或栓塞引起的小梗塞。有5种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我们近4年来收治了临床上表现为典型腔隙综合征的脑干中风患者15例,其中脑干梗塞10例,脑干出血5例。通过15例脑干中风分析,讨论其临床症状与病灶部位及性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本文主要报导了用酸水法从黄柏中提制小药硷的阶段性成果。因工艺设备简单,可供工业生产参考,同时意外发现一白色结晶,为进一步研究黄柏中有效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胸腔、腹腔积液性质的正确区分对疾病的诊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单纯用传统方法,即通过外观、比重、凝固性、Rivalta's试验、蛋白定量以及细胞分类计数等来鉴别漏出液或渗出液,有时则颇为难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