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结肠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结肠FDCS伴多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因"左中上腹部肿物伴疼痛2 a,加重5 d"于2015年9月8日入院.体检示左侧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10 cm×18 cm肿块,质硬,活动度差,轻压痛.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CT平扫示左中上腹部见一大小约7.6 cm×9.5 cm团块状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界不清.临床诊断为左侧腹腔占位.结果 经术前准备于2015年9月10日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所见:无腹水,盆腔及腹腔、肝脏、肠管表面未见结节样转移,肿物位于左上腹,上至肾上极水平,外侧与侧腹膜粘连,内侧侵犯空肠起始部系膜与屈氏韧带起始部及空肠起始部粘连,下至脐水平以下2 cm;大小为15 cm×13 cm×8 cm,不规则突起,肿物质硬,部分囊实性突起,活动差.遂行左半结肠切除术+腹腔巨大肿物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示:结肠符合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肠系膜结节及大网膜结节肿瘤浸润/转移.2015年10月21日患者术后于我院行"环磷酰胺+长春新碱+依托泊苷+醋酸泼尼松+表柔比星"方案化疗1周期,之后患者病情稳定,随访至2015年11月15日未见复发.结论 结肠FDCS较少见,临床特点并不特异,主要诊断依据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异性标志.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必要时可辅以放、化疗,但远期生存获益并不理想,对其治疗方法还需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泽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及来那度胺方案治疗老年原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3月收治的1例伴有多个预后不良因素且对免疫化疗耐药的老年DLBCL患者的治疗经过,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 女性, 70岁, 因右颈部肿物, 活组织检查确诊为DLBCL, 接受泽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及来那度胺方案治疗后疾病快速获得缓解, 且缓解时间持久, 同时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泽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及来那度胺方案治疗老年不适合自体移植的复发难治DLBCL患者安全有效, 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影响CML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 135例CML患者应用伊马替尼治疗,监测其血常规、染色体核型、bcr-abl p210转录本表达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20(3~67)个月。慢性期患者累积获得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97.9 %,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为78.3 %,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为72.2 %,完全分子学缓解(CMoR)率为35.1 %,均显著高于加速期及急变期(P <0.001)。慢性期低危组与高危组之间CCyR率有差异(P=0.048)。慢性期患者1、3和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7.8±1.5)%、(95.2±2.4)%、(91.9±3.2)%,疾病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92.6±2.7)%、(85.5±3.7)%、(81.3±4.3)%;加速期患者6个月、1、2年OS率分别为:(93.8±6.1)%、(72.5±11.8)%、(64.5±12.9)%,PFS率分别为:(92.3±7.4)%、(64.5±14.7)%、(53.7±15.7)%;急变期患者6、12、19个月OS率分别为:(86.4±7.3)%、(45.4±11.4)%、(19.4±9.8)%,PFS率分别为:(70.1±12.6)%、(37.6±15.6)%、(18.8±15.4)%。慢性期达到CMoR、CCyR的患者与仅达CHR者 PFS及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耐药是影响慢性期患者PFS(P=0.000,RR=46.744)及OS(P=0.007,RR=20.270)的因素。伊马替尼口服非血液学毒性较轻,患者多可耐受;血液学毒性是减量或停药的主要原因。结论 伊马替尼治疗CML慢性期疗效显著优于加速期及急变期;慢性期患者达到CCyR甚至CMoR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伊马替尼耐药是伊马替尼治疗CML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17.
本研究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影响甲磺酸伊马替尼疗效的因素。85例CML慢性期患者口服伊马替尼300-600 mg/d。监测血常规指标、染色体核型及bcr-abl P210转录本表达。结果表明:中位随访21(9-78)个月,累积获得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100%,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率(MCyR)为80%,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为67.1%,完全分子学缓解(CMoR)率为36.4%。中位达CHR时间为1(1-3)个月,中位达CCyR时间为6(1-24)个月,1年、2年和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8.7±1.3)%、(96.5±2.5)%、(90.1±6.6)%;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97.6±1.6)%、(96.1±2.2)%、(90.0±1.4)%。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获CHR、MCyR、CCyR率无统计学差异;初治组与复治组之间CHR、MCyR、CCyR率无统计学差异。达到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或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的患者OS与仅达到血液学缓解(CHR)的患者OS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26),但PFS尚无差别(p=0.20)。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WBC数100×109/L,Hb水平≥130 g/L,外周血嗜碱粒细胞比例≤0.05为预示患者易于达到MCyR或CCyR的独立有利因素(p值分别为0.024、0.036、0.024)。结论:伊马替尼治疗可以使CML慢性期患者获得极高的血液学缓解率和较高的细胞遗传学缓解率。无论对于初治患者还是复治患者,伊马替尼治疗均应作为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化疗24小时体内细胞凋亡预测化疗疗效29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体内细胞凋亡和急性白血病化疗的关系 ,为白血病个体化治疗提供早期预测疗效的指标。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膜联蛋白 (AnnexinV)法检测 2 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及化疗 2 4h体内细胞凋亡 ,并观察其与患者化疗一疗程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化疗前和化疗 2 4h急性白血病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 .74± 2 .4 7) %和 (9.77± 3.5 4 ) % ,化疗后凋亡细胞显著增加 (P <0 .0 1)。将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患者归为有效组 ,未缓解患者归为无效组。有效组化疗 2 4h的细胞凋亡率为 (11.4 5± 3.0 9) % ,细胞凋亡增加 (5 .91±3.4 8) % ;无效组化疗 2 4h的细胞凋亡率为 (8.15± 3.6 6 ) % ,细胞凋亡增加 (2 .2 8± 3.5 8) %。有效组化疗后凋亡增加明显高于无效组 (P <0 .0 5 )。其特异性为 83.3% ,敏感性为 84 .6 %。结论 :AnnexinV法检测白血病细胞体内凋亡是一个较为敏感的预测化疗疗效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9.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Waidenstri(o)m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WM)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惰性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2%,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不足5%,年发病率约3/10~6.其中位发病年龄为63~68岁,男性多于女性,有症状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6年.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