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心肌灌注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2名,随机分为治疗组(盐酸替罗非班+PCI)31例和对照组(PCI)31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PCI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00%vs 80.6%)。治疗组PCI术后ST段完全回落组(≥70%)的比例为38.7%,高于对照组的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灌注,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分析耐左氧氟沙星细菌的耐药性。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本院临床分离的154株大肠埃希菌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54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耐左氧氟沙星菌76株,检出率49.35%。在各类标本中,尿液中耐左氧氟沙星菌株分离率最高(51.32%),其次为痰(23.68%)。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外,耐左氧氟沙星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耐左氧氟沙星菌株(P〈0.05)。结论本院耐左氧氟沙星大肠埃希菌株对多种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应加强对耐左氧氟沙星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监测,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03.
    
周利民  沈童童  刘俊 《安徽医学》2012,33(7):850-852
目的比较主动电极和被动电极在右室不同部位应用时的各种参数,探讨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需安装起搏器的患者60例,随机采用主动电极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主动电极组,n=30例)和被动电极右室心尖部起搏(被动电极组,n=30例),记录2组术中测试及术后随访期程控的各项参数。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随访期均无并发症出现。主动电极组电极植入即刻起搏阈值较被动电极组高(P0.05),而阻抗较被动电极组低(P0.05)。术后心电图,主动电极组心室起搏时QRS波时限较被动电极组窄(P0.05)。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程控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主动电极RVOTS起搏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头皮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分为头皮电针治疗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采取头皮电针治疗,对照组仅采取西药奥拉西坦静滴治疗,比较治疗1个月后2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评分。结果治疗组MMSE、HDS评分提高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头皮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病例资料,从中提取出患者就诊时的Lp-PLA2和其他临床特征。通过电话随访患者。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urve,ROC)曲线、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Lp-PLA2与患者1年内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150名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进入研究,其中47例在1年内死亡。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Lp-PL A2水平随着NYHA分期的增高而逐渐增高。1年内死亡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Lp-PLA2水平显著高于1年内存活的患者。Lp-PLA2预测患者1年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在校正年龄、性别、NHYA分期、肌酐、高血压病史和N末端-B型利钠尿肽的Cox风险比例模型中,Lp-PLA2仍然与患者的预后独立相关。Lp-PLA2每增加20 ng/mL,患者的死亡风险比为1.14。结论:Lp-PLA2是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关节腔注射配合针灸推拿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1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和治疗组87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针灸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3%,治疗组有效率为93.1%,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痛感、肿胀、晨僵评分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关节腔注射配合针灸推拿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总结急诊内镜早期介入治疗对伴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引起AOSC,经早期急诊治疗性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36例的临床资料。按ERCP术后置入方式,分为内镜鼻胆管外引流(ENBD)组和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ERBD)组各18例。比较两组的肝功能、白细胞计数、休克指数变化。结果无论手术前后,两组肝功能及白细胞计数、休克指数接近;术后3d 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休克指数随手术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明显。结论急诊内镜ERBD和ENBD两种引流方式对AOSC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相同,操作时以术者的熟练程度为依据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Pb)ANKA抗哌喹(PQR)系小鼠模型的免疫学特征方法6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和C组各16只,B组32只(其中16只用于观察存活天数)。A组B组小鼠分别经腹腔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哌喹敏感系(PbPQS)和抗性系(PbPQR)红内期原虫1×10~7个(200μl血),C组(健康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于感染后4、8、12和16d各取4只小鼠,取尾血制薄血膜镜检,计算红细胞原虫感染率(简称原虫率)。脱颈处死小鼠,无菌取脾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用CCK-8法测定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经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后的增殖反应,用Griess法和ELISA分别测定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N0含量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另取10只昆明小鼠,每鼠腹腔接种PbPQR系原虫约1×10~7个,待原虫率上升后下降,典型的原虫转变为蓝染细胞时,腹腔感染PbPQS系原虫(1×10~6个)进行攻击感染,观察小鼠原虫率和小鼠存活情况。结果 A组小鼠平均存活(9.0±3.0)d,感染后6~12d原虫率均>50%,出现严重贫血。感染后16d,B组小鼠全部存活,原虫率为(26.66±2.54)%。A、B两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经Con A刺激后增殖显著,感染后12d,分别为0.65±0.08和0.86±0.20(P<0.01)。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N0含量随感染时间延长而上升,感染后12d,A、B和C组分别为(48.80+3.49)、(54.80±2.17)和(7.80±0.71)μmol/L,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随感染时间延长而上升,感染后12d达到最高,为(752.20+39.49)pg/ml,B组于感染后8d升至峰值[(855.80±33.65)pg/ml],感染后12d降至(620.20±27.11)pg/ml;感染后8d和12d,A组和B组IFN-γ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PbPQS系攻击感染PbPQR系小鼠模型后10d,原虫率为(2.44±2.07)%,随之逐渐消失,感染后40d未检出虫体,无小鼠死亡。结论伯氏疟原虫ANKA株哌喹抗性系感染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NO水平和IFN-γ含量均显著高于PbANKA株PQS系感染小鼠,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保护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9.
肾盂癌是起源于泌尿道上皮的恶性肿瘤,大多数为乳头状移行细胞癌,其发病率占肾肿瘤的7%-10%。肾盂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静脉肾盂造影、B超、CT、MR,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的应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越来越高。本文分析2005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住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肾盂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肾盂癌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在真实世界中,评价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初步疗效。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自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在安徽地区多中心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记录患者用药前的基线特征。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评价患者用药剂量、血压水平、生化指标和心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共入选患者245例,NYHAⅢ/Ⅳ级患者比例为64.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率分别为88.5%、83.3%和92.2%。用药后患者收缩压[(109.6±13.4)mmHg比(120.3±17.3)mmHg,P<0.01]和舒张压[(70.5±9.4)mmHg比(75.2±12.1)mmHg,P<0.01]较用药前均显著下降。随访1个月后,血清肌酐[(98.3±35.5)μmol/L比(95.7±31.9)μmol/L,P>0.05]和钾水平[(4.06±0.54)mmol/L比(4.11±0.46)mmol/L,P>0.05]无明显变化,但NYHA分级显著改善(P<0.01)。结论真实世界中的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较重,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后血压降低更为明显,但1个月后NYHA分级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