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4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83篇 |
内科学 | 41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175篇 |
预防医学 | 29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66篇 |
中国医学 | 58篇 |
肿瘤学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1.
目的:探讨葡萄胎预防性化疗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均采用吸宫术,21例恶性葡萄胎患者使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idine,5-FU)为主的化疗方案,75例葡萄胎患者则采用5-FU为主的预防性化疗方案.结果:96例患者经3个疗程治疗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均明显下降,第一个疗程结束后血HCG下降至正常者30例占31.25%,第二个疗程45例患者HCG下降至正常占46.88%,21例患者经第三个疗程下降至正常占21.87%.结论:葡萄胎预防性化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腹部穿透伤的手术指征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990~2004年经治的84例腹部穿透伤病人资料,9例未剖腹探查,仅行腹壁伤口清创术;75例行剖腹探查术.结果 9例未剖腹探查和75例行剖腹探查术病人均临床痊愈.75例剖腹探查病例中单纯腹壁穿透伤11例,阴性率14.7%(11/75),如果加上未行剖腹探查术9例,实际上本组中有20例不需要剖腹手术(25.4%,20/84).结论腹部穿透伤不是剖腹探查术的绝对指征,部分病例未行剖腹探查术,同样安全治愈.应准确确定剖腹探查术的手术指征,降低腹部穿透伤的剖腹手术阴性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明确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n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体外全骨髓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探索更为简便有效的BMSCs体外培养方法.方法 提取大鼠原代BMSCs,用酠EM完全培养基和成骨诱导条件培养基体外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活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ALP检测试剂盒检测ALP含量变化和von Kossa染色检测细胞矿化结节,以判断细胞是否向成骨细胞分化.结果 全骨髓培养法在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BMSCs贴壁生长,呈梭形或多角形;使用Dex-SaMEM向成骨诱导后的BMSCs具有与成骨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相似的特征,倍增时间延长;合成ALP能力显著增强(P<0.05),von Kossa染色出现阳性的棕褐色或棕黑色团块的钙化结节.结论 全骨髓培养法取材方便,经成骨诱导培养的BMSCs表现出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该方法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培养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6B(B cell lymphoma 6 member B,BCL6B)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和比较人正常肠上皮细胞FHC及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BCL6B的内源性表达;用脂质体法将pcDNA3.1-BCL6B转入HCT116细胞,同时设转入空载体的对照组;运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划痕愈合及Transwell试验检测BCL6B对癌细胞增殖、周期及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磷酸化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结果: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肠上皮细胞FHC相比,BCL6B在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呈明显低表达(P=0.017);转染pcDNA3.1-BCL6B后,细胞内BCL6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BCL6B组HCT116细胞4 d时的增殖活性降低41.79%(P=0.040),且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62.09%(P=0.001);同时,BCL6B组HCT116细胞48 h划痕愈合率及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BCL6B组HCT116细胞内β-catenin、p-GSK3β、CyclinD1和MMP-7的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分别降低65.66%(P=0.028)、62.03%(P=0.001)、60.87%(P=0.021)和50.88%(P=0.030),E-钙黏蛋白的表达升高63.64%(P=0.018)。结论:BCL6B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及迁移,其机制可能涉及Wnt/β-catenin通路的抑制。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及相关性在慢性HBV感染过程的变化和意义,为慢性HBV感染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将其分为IT组(免疫耐受)、IC组(免疫清除)、LR组(低复制期)、ENH组(再活动期),每组20例。比较慢性HBV感染过程中不同阶段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分析血清HBsAg与HBV DNA相关性。结果:四组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IT组患者血清HBsAg、HBV DNA水平最高,LR组患者血清HBsAg、HBV DNA水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T、IC两组患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LR、ENH组患者血清HBsAg与HBV DNA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组患者血清HBsAg与HBV DNA呈正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在不同阶段的血清HBV持续感染不同阶段HBsAg滴度具有显著性差异,IT期最高,其次为IC和ENH期,LR期最低,血清HBsAg水平仅在IC期与HBV DNA呈现正相关,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血清HBsAg在自然病程中不同阶段水平变化有助于预测疾病进程和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芪藿复方合剂治疗脾肾气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Ⅲ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气虚型DNⅢ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降血糖、降血压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芪藿复方合剂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微量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UmAlb)、24h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ine nitrogen,BUN)、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3%vs 60.0%,P<0.05);治疗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FBG、TC、TG、CRP、SCr、24hUmAlb和24h UAER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芪藿复方合剂对DN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可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S100A2 mRNA及蛋白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的表达情况,为阐明S100A2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积累实验依据。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S100A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S100A2mRNA在妊娠第1~6天子宫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逐渐降低;同时,在第5天,着床点的含量明显低于非着床点。②S100A2蛋白主要表达于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胞浆中,其表达量在第1、2天很丰富,第3、4、5天很低。③子宫内膜的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未见S100A2表达。结论:在胚胎着床过程中,S100A2在小鼠子宫中的表达呈动态变化,提示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对滋养层细胞侵袭的调控。 相似文献
98.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方案与阿莫西林联合方案对消化性溃疡及根除HP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治疗方案与阿莫西林联合治疗方案对消化性溃疡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经碳呼气试验确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385例,男224例,女161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34.8±14.4)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3例,男115例,女78例;年龄18~74岁(平均35.2±14.7)岁。治疗方案为: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克拉霉素500 mg,2次/d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1 125 mg,2次/d,7 d后继续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21 d。对照组192例,男109例,女83例;年龄17~65岁(平均34.5±13.6)岁。对照组为: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克拉霉素500 mg,2次/d及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7 d后继续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21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7.9%和92.2%,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2%和85.4%,HP根除率分别为90.7%和82.3%。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均是轻微可接受的。结论虽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治疗方案在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是否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代替阿莫西林根除HP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制备人S100A9(hS100A9)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人S100A9蛋白的分子生物学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从pHAHA-hS100A9中PCR扩增hS100A9片段,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TOX,获得重组穿梭质粒pAdTrack-TOX-hS100A9。酶切、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经PmeⅠ酶切电转入AdEasier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hS100A9,该质粒经PacⅠ酶切后由脂质体转染至HEK293细胞中包装扩增重组腺病毒并进行滴度测定,最后通过PCR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腺病毒。结果正确扩增出hS100A9基因;重组穿梭质粒pAdTrack-TOX-hS100A9均及重组腺病毒质粒pAdhS100A9构建成功,并在HEK293细胞中成功包装且扩增后滴度为1 010 I U/mL;重组腺病毒AdhS100A9在HEK293细胞中成功转录和表达。结论用pAdEasy系统成功构建hS100A9重组腺病毒载体,为探讨其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中药汤剂在妇科门诊中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首次调查患者中药汤剂煎服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抽样法选取本院妇科门诊227例患者,使用临床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中药汤剂煎服依从性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使用线性回归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27例患者的中药依从性得分为4~17分,平均(11.62±2.92)分,其中是否初诊、医生态度、理解程度及学历水平是影响患者中药汤剂煎服依从性的因素(P<0.05)。结论本院妇科门诊患者的中药汤剂煎服依从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有待提高,对于学历水平较高、对医生诊疗表示不理解、非初次就诊的患者进行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医生持有良好的执医态度可成为提升患者中药汤剂煎服依从性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